1.2 用笔、用墨和用色
用笔
中锋(正锋):指运笔时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在线条的正中间运行,由于笔尖容易渗水,所以画出来的线浑厚稳重、饱满圆润。
侧锋(偏锋):指运笔时笔杆倾斜,笔尖偏向一边行笔。侧锋变化多,画出来的线挺秀劲利。
提、按、顿、挫则分别指运笔时,把笔“提”起一些,笔道就较轻细;把笔“按”下去一些,笔道就较粗重;把笔重按或旋折一下称为“顿”;连续顿笔称为“挫”。
顺笔指在运笔时顺着毛笔的方向前进。逆笔指笔尖逆着用毛笔的方向推进。习惯上顺笔是指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的行笔,顺笔容易画,因为它顺手。逆笔是指自下而上或自右而左的行笔。顺笔与逆笔要根据画面造型的需要来灵活运用。
用墨
墨彩是中国画特有的。墨在中国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统绘画中,不论人物、山水、花鸟哪一门,都离不开墨。自古以来,中国的画家都把墨看作主要的色彩,即所谓的“墨分五彩”。中国画并强调“色不妨墨”“色不夺形”,形象是主要的,笔墨是用来塑造形象的,色彩起丰富形象的作用。中国的水墨画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它的特点是利用水墨的深浅、浓淡来表达各种事物所具有的光与色,特别是能够与生宣构成特殊的效果,即使历时很久的作品,至今看来,还是水墨淋漓,清而有神。
墨即是色,“墨分五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与描绘的对象形成对比。
用色
中国画的用色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在固有色的基础上求变化。我们学习中国画必须明确认识传统绘画中运用色彩的方法和表现的特点。中国画运用色彩是有悠久的历史的。在古代很早就提出了“随类赋彩”的问题,古代画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从形和色方面去表现各种物象的基本原则:“象形”要“应物”而象,“赋彩”要“随类”而赋,这说明我国绘画中形和色的描写,要从客观的对象出发,描写的技巧应服从于表现对象的要求,从客观物象的固有色出发去描绘形象,就是要抓住物象的最本质的东西。传统绘画的现实主义观点不过分强调物体在光的照射下色彩所产生的复杂变化。
中国画色彩中,有矿物性颜色,比如朱砂、石青、石绿、石黄、赭石、白粉等;有透明的植物性颜色,比如花青、藤黄、胭脂等;还有反光性强的金和银。各种色彩的运用要根据创作的意图和表现内容的需要,在画面上进行恰当而巧妙的配合。无论是光彩夺目的工笔重彩,还是鲜艳明快的写意花鸟画,都能充分满足欣赏者的审美要求,而且能使欣赏者在画作的主题思想方面得到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