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个故事是边描述边发展出来的,到后来成了一部记载“魔戒圣战”的历史,其中还包括了好些在这故事之前的更古老历史的简短描述。这故事在《魔戒》前传—《霍比特人》写完并于一九三七年出版之前,就已经展开。但是,在完成《霍比特人》之后,笔者没有继续着手写作续集,因为,笔者想按顺序先完成第一纪元的神话与传奇故事,它们在多年的耕耘下已逐渐成形。笔者写神话故事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并不认为别人会对该作品有多大的注意,因为此作品主要是受语言学的启发而开始创作,当初写作的目的,则是为了给“精灵语”提供所需的历史背景。
在笔者请教过多人,听完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后,原先的“并不认为”修正成了“没有希望”;另一方面,有许多读者都想知道更多有关霍比特人及他们冒险故事的消息,笔者在许多读者来信鼓励之下,这才开始了续集的写作。(1)但是下笔之后,整个故事不受控制一路朝那更古老的世界走去,成了当中的一部分。这个古老的世界,笔者连起头和中段都还没说,就先交代了它的收场与消逝。整个过程是始于写作《霍比特人》,在故事中就已经提到了许多跟远古时代有关的事物与人物:精灵王爱隆、隐藏的王国贡多林、高等精灵和半兽人,以及那些不由自主浮现的掠影,它们的真相比表面更高远深沉,也更黑暗:矮人王都灵、地底王国摩瑞亚、巫师甘道夫、死灵法师索伦,以及至尊魔戒。深入发掘这些浮光掠影的重大意义,以及它们与远古历史的关系,显露了第三纪元的情景及其高潮“魔戒圣战”的来龙去脉。
想要知道更多有关霍比特人消息的读者,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不过等了很久就是了;因为,整部《魔戒》断断续续从一九三六年写到一九四九年才完成。在这期间,笔者有许多不能荒疏的职责:身为教师与学习者,经常有许多其他的兴趣占据了我的心神与时间。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然使得进度更加延误,当年年终,《魔戒》首部曲连第一卷都还没有完成。在接下来那五年的黑暗岁月中,笔者发觉要把故事整个放弃也不可能。笔者绝大部分是利用夜间振笔疾书,直到笔者来到摩瑞亚巴林的墓前为止。笔者在该处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在一年之后,才开始继续往下写,并于一九四一年底到达了罗斯洛立安与安都因大河。次年,笔者才完成了现在被归为本书第三卷的初稿,以及第五卷的第一和第三章的开头;安诺瑞安地区烽火四起,希优顿王来到哈洛谷时,笔者又停了下来。之前的构想行不通了,而笔者又没有多余的时间重新思考架构。
到了一九四四年,笔者抛开那场复杂纷乱又情况不明的世界大战—笔者本来有一些战况报道的工作得做—强迫自己去处理佛罗多前往魔多的旅程。这些最后成为本书第四卷内容的故事。笔者每写完一章便寄给当时身在南非,在英国皇家空军中服役的儿子克里斯托弗。但是,这故事目前的结局是又耗费了五年光阴之后才完成的。那些年间笔者搬了家、换了椅子,也换了授课的学院,虽然日子不再像先前那般黑暗,辛劳却未稍减。然后,当“结局”终于达成时,整个故事又必须重新修订,事实上是大幅度倒着重写。然后手稿必须打字,以及重打,都是由笔者自己来,原因很简单,笔者当时实在请不起能够十指运作如飞的专业打字人员。
自从《魔戒》三部曲出版问世以来,至今已有许多人读过它。笔者读过或收到好些有关这故事背后的动机与意义的各种评论和臆测,在此笔者想对这些评论和臆测说几句话。写作此书最主要的动机是,一个说故事的人希望在那极长的故事里,持续掌握住读者的注意力,逗他们开心,使他们高兴,间或看看能否令他们感到兴奋,或令他们深深感动。怎么写才会吸引人或感动人,笔者只能以自己的感觉做向导来判断何者引人,何为动人,而认为这位向导颇不胜任的人还不少。有些读过本书的读者或写书评的人认为本书无聊、荒诞无稽,甚至是粗俗低劣;笔者对此没有理由不满,因为笔者对他们的作品或他们明显偏爱的那类作品,也有类似的看法。不过,即使是从那些喜爱本书读者的意见来看,故事中依旧有不少情节让他们感到失望。或许,在这样一个长篇故事中处处都取悦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不喜欢同样的片段。从许多读者的来信中,笔者发现:同样的段落或章节,有些人认为是瑕疵,有些人却大表赞赏。笔者身为最挑剔的读者,在回头检视本书时,同样也发现了许多或大或小的缺点。幸好,笔者没有答应什么人得写书评或重写本书,因此,针对这些部分,笔者就静默不言了;其中只有一点例外,这是许多读者也提到的:这本书实在太短了。
至于故事有无任何内在意义或“讯息”,笔者下笔时全无这等意图。故事本身既非寓言,也非时事论述。故事随着发展一路往下生根(深入过往),并且伸展出意料之外的枝节:但是因为必须选择至尊魔戒扮演《魔戒》和《霍比特人》之间的连结,所以它的主题起初便已设定。故事中最关键的章节“过往黯影”,是最早写成的片段之一。早在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成为无可避免的灾难威胁之前,就已经写成了。即使那场灾难得以避免,故事从“过往黯影”开始一路主要的发展也不会有所改变。故事的源头在笔者心中生成已久,有许多部分也都早已写成白纸黑字,一九三九年所发生的战争对它或它的续集可说是毫无影响。
在真实世界中的战争,不论其过程或结果,都与传奇故事中的战争截然不同。如果真实的战争启发了或引导了故事的发展,那么至尊魔戒一定会被夺来对抗索伦;索伦会遭到奴役而不是被消灭,巴拉多塔会遭到占领而非被彻底摧毁。在抢夺魔戒的任务中失败的巫师萨鲁曼,会在大战的混乱诡谲中,在魔多找到自己穷究魔戒秘辛中那些失落的环节,并且过不了多久就铸造出他自己的大魔戒,用来挑战那自称为中土统治者的人。在那样的冲突中,双方将会恨恶又鄙视霍比特人:他们即使沦为奴隶,也存活不了多久。(2)
根据那些喜欢寓言或真人实事之评论家的趣味和观点,笔者还可以安排出其他类似的情节。但是,笔者彻底痛恨一切寓言式写法,年纪渐长之后更是一直提防不写出只字片语这样的东西。笔者十分偏爱历史,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以及它对读者之经验与思想的种种适用性。笔者认为,许多人将“诠释”跟“寓言”弄混了;诠释与否乃全凭读者的自由,但寓言却是全由作者主导。(3)
当然,一名作者不可能完全不受其经验的影响而写作。但是,一粒故事种子运用其经验土壤的方式与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企图界定其中过程的人,最多只能从所见证据来猜测,然而这证据既不充足,又很含糊。当作家的生活和批评家的有所重叠时,推测两者所经历的思想运动或时代事件对他们必然有着的重大影响,固然是种很吸引人的说法,但却是错的。一个人确实要亲身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才能完全感受到战争的压迫;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大家如今似乎经常忘了,在一九一四年做个年轻人的经验,其可怕又可憎的程度,不亚于涉入一九三九年及其随后数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四年之后(一九一八年),笔者所有的好友只剩下一人幸存。或者,举个较不那么悲惨的例子:有些人以为,书中“收复夏尔”一节反映了笔者完成故事时英格兰的残破景况。其实不然。它本是故事中的一段重要情节,早在开始下笔时就设想好了,只不过当初并无萨鲁曼这个角色,因此情节的发展稍有不同。当然,笔者得说,该段故事没有以任何寓言方式指涉当代政治。不过,它确实基于本人过去的某些经验,但很微弱(因为当时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同),而且来源更早。笔者童年所居住的乡间,在十岁之前就已惨遭破坏,那时汽车还是稀有的交通工具(笔者当时从没看过),人们还在兴建郊区的铁路系统。最近,笔者凑巧在一份报纸上看见一张照片,那是当年对我相当重要、曾经兴盛一时的一座磨坊及其池塘没落残破的最后一景。笔者从来不曾喜欢磨坊小主人的长相,但是他爸爸,磨坊的老主人,有一把黑胡子,而且名字不叫山迪曼。(4)
如今笔者趁着《魔戒》三部曲发行新版的机会,将全书做了一次校订。旧版中的好些错误与矛盾之处都已修订,并且对一些殷勤读者所提出的疑惑,笔者也尝试提供更多的数据来回答。笔者阅读思考过所有读者的意见与要求,如果当中还有某些遗漏,那必定是笔者在笔记整理上有疏失之故。不过,有许多读者的要求只能借由额外增加的附录来回答,或者,事实上笔者该说,是从一份包含许多我没有收入最初版本中之材料的附件而来,尤其是我更详细地列出了语言学方面的信息。这个新版本在此提供了这篇前言,加上了序章和一些注释,以及一份人名地名的列表。这份列表旨在列出完整的项目,而不是为了提供所有的参考数据,因为实在有必要减少它庞大的内容。史密斯夫人(Mrs.N.Smith)为笔者整理了一份能充分运用所有数据的完整索引,但这份索引不属于本书的范围。笔者希望那些曾经读过《魔戒》三部曲,并且从中获得乐趣的读者不会觉得在下不知感恩。取悦读者一直是笔者的目标,这也一直是笔者最期待的回报。即使本书还有疏漏之处,就像是单纯的霍比特人一样,笔者依旧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心血结晶。只要笔者还在人世,这些作品就还是笔者的智慧成果;对笔者来说,在毫不告知的情况下出版这些作品是极度不尊重。或许邪恶的萨鲁曼做得出这种事情,但西方秩序的守护者竟然也有这样的害群之马,实在很难让人想象。无论如何,除了这个版本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平装本是在笔者的同意和协助之下出版的。所有愿意尊重在世作者的读者,都应该购买这个版本的作品,而不是其他的版本。那些曾经以许多信件鼓励笔者的读者,如果你们能够介绍朋友阅读这个版本的《魔戒》三部曲,笔者会更为感激诸位。笔者仅将本书献给那些喜爱它、将它介绍给别人的读者,以及那些在大西洋彼岸的读者。(5)
(1) 托尔金本来准备就此让比尔博告老还乡,“从今以后过着快乐的日子”。同时他也将关于整个架空世界的过往历史的著作《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on)的草稿交给“艾伦与恩文”(Allen & Unwin)出版社,准备请他们出版。总编辑斯坦利·恩文虽然对于架空世界的设定很感兴趣,却不想出版这本书。后世的读者都应该感谢他,因为他坚持要求托尔金必须撰写《霍比特人》的续集。这才有了震古烁今的《魔戒》三部曲之诞生。
(2) 由于《魔戒》三部曲可说是西方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而其完稿的时间又十分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有许多想象力丰富的评论家,构思出了各种各样的推断,认为托尔金在撰写小说时刻意引用了许多时事。有人认为至尊魔戒在书中所代表的角色就是原子弹,各方势力努力地想要抢夺这足以控制世界的力量;而唯一能够拥有至尊魔戒的霍比特人,甚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饱受迫害,却拥有原子分裂秘密的犹太科学家;而萨鲁曼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对于书中的各派系和各势力,也都有各种的推断与猜测。很幸运地,托尔金直到一九七三年方才去世,因此有的是机会针对这些捕风捉影的说法加以反驳,相信读者们也可以从这段文章中看出,托尔金本人有多么痛恨这些说法。
(3) 奇幻文学中最著名的一个名词:“架空世界”(Secondary World),就是由托尔金所创造的。托尔金成功地替魔戒的世界塑造出完整的文化及架空历史,也进而成为许多后世作者效法的对象。
(4)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会以为牛津大学教授托尔金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但他实际上是在南非出生的。
(5) 当年此版本是在早期美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仍不完善时推出的。盗版的书籍比正版的书籍早出现在美国书市,并且受到全国的瞩目,掀起了奇幻书迷抢购的热潮。因此,出版商巴伦丁公司(Ballantine Books)在获得作者的正式授权之后,特别请托尔金加上这篇前言,以便和盗版的书籍作出区别。让人意外的是,此书所导致的知识产权争议反而让它获得更大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