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全面提升科研工作创新力服务力引领力影响力 保障和引领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1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田学军


教育部、国家语委历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将其作为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发布在即。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总结“十三五”、部署“十四五”时期国家语委科研工作,这对保障和引领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国家语委科研工作发挥显著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国家语委科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为宗旨,坚持问题驱动和需求导向,巩固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动决策咨询研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保障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脱贫攻坚,围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径方略”“推普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课题开展研究,举办“中国语言扶贫与人类减贫事业论坛”系列学术活动,发布《语言扶贫宣言》,出版《语言扶贫问题研究》丛书,引导语言学界积极投入国家扶贫事业。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语言服务,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布局研究基地,设立重大科研项目,深入开展区域语言状况调查、语言规划和语言服务研究。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状况和需求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设立丝路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举办“一带一路”语言文化系列高峰论坛。开展两岸语言文字学术交流系列活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第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强化科学研究,广泛调动战线参与,打造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推动古文字研究等冷门“绝学”有人做、有传承、有发展。推动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年,会同中央宣传部等6部门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汇聚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12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故宫博物院等4家文博单位优势力量,组建古文字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聚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一期建设,设立1715个项目,调动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350多家单位、1000多个团队、4500多名研究人员,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广泛汇聚学界力量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委托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专家委员会,选译反映国家和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语种版权。

第三,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依托科研成果转化形成语言文字规范标准20多项,建设“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文献数字化系统”。设立信息化研究专项,建设一系列资源库服务社会应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建成“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从形、音、义、用、码五大维度,较为全面地呈现古今汉字的属性体系,助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服务教育现代化。同时,发挥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技术和资源优势,出版8个语种对照的冬奥体育项目名词专书并建成向全球公众开放的查阅平台,在冬奥历史上是第一次,获国际奥委会专家和北京冬奥组委高度评价,将申请为冬奥文化遗产,服务未来更多冬奥盛会。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语言服务,组织北京语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及商务印书馆等单位第一时间研发“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筹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坚持服务特殊人群需求,立项推进手语盲文规范标准建设和语言障碍、语言康复研究,发布《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等重要标准。

第四,促进基础理论创新。引导学界立足语言国情,聚焦社会发展中的语言文字问题,深化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形成“语言生活”“语言战略”“国家语言能力”等本土特色理论,为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一大批专家学者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宗旨,致力于通过接地气的学术研究,推动解决国家、社会等层面的语言文字问题,成为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国家语委连续15年发布语言生活系列皮书、举办“汉语盘点”等活动,推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发布地方语言生活皮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持续打造《语言文字应用》等重要理论研究平台,引导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学术交流作用,展示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成就、优秀语言文化和语言科技成果。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推动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重要永久性文件《岳麓宣言》。支持举办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语言文化博览会和系列学术论坛,近百位国际组织代表和外国驻华使节参加有关活动。与俄罗斯、法国、东盟各国举办语言文化论坛。在海外出版英、俄、日、韩文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与法国文化与通讯部签署《关于语言政策交流合作协议》。实施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邀请40余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华交流。

二 加快构建国家语委科研工作体系

国家语委科研工作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守正创新,已日益发展为涵盖规划引领、科研立项、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等多位一体、有机配合的科研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第一,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品牌日益凸显。制定实施《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除甲骨文、语保工程等专项外,设立451个面上项目,实施优秀成果后期资助计划,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程中语言文字政策及实践、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中文国际传播等设立重大项目,产出研究成果2300多项。通过设立委托专项形式,联合国家语委委员单位、地方语委开展科学研究。例如,联合交通运输部开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交通标志字体优化和设计;联合中国残联利用科研推动构建手语和盲文标准体系,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特殊语言文字权益;支持河北语委开展冬奥会语言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重庆语委立足自身实际设立研究专项,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语言文字需求和问题等等,有效推动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

第二,融中心、基地和智库为一体的研究型基地框架基本成型。加强顶层设计,实施《语言文字智库测评指标体系》,统筹区域分布和功能定位谋划布局,分层级、成体系建设24家研究型基地,覆盖东中西部和事业发展主要任务。这些基地产出国家语言资源动态流通语料库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建成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等一批基础资源库,形成“国家语言战略高峰论坛”等一批学术品牌。向有关部门提交高质量资政报告200余篇,打造《国家语委专家建议》资政平台,促成《语言战略研究》创刊4年即成为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主阵地。语情研究中心、外语战略中心、语言能力中心等入选权威智库索引。这些基地已成为国家语委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实施重大工程、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支撑平台。

第三,矢志爱国、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骨干队伍不断壮大。依托重大文化工程和专项工作等设立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团队,覆盖近6000名专家学者,不断完善国家语委科研专家库。构建系统化、跟踪式的国家语委“三班一盟一论坛”中青年人才培养框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600余名。“三班一盟一论坛”包括:连续举办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与国家民委共同开展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青年学者研修班,联合国家留学基金委举办语言文字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班,建设中青年学者协同创新联盟,定期举办学术论坛。

第四,科研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科研管理“放管服”,进一步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创新实施项目研究核心成果、结项集中鉴定等制度。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建设国家语委科研网和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构建覆盖科研全过程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战线提供优质科研服务,得到广泛好评。

三 准确把握国家语委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语言文字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根基,是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语言文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语委科研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加强。

第一,创新力亟待提升。当前,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语言生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语言文字由单纯的人使用变成人和机器共用,使用场景由现实向虚拟空间延伸,网络语言生活纷繁复杂。这些新现象新问题,亟需理论解答和实践创新。近些年,我国语言文字科学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理论,丰富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实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直接套用或简单验证国外理论,缺乏对中国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探索。同时,面对愈加复杂的需求和问题,传统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已显得捉襟见肘,亟需探索跨学科协同创新。

第二,服务力亟需加强。去年,我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对事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即将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2025年和2035年发展目标。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召开后,有的地方增加了人员、保障了经费,有的地方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机制,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力量仍然相对薄弱。如何“以小博大”,干出大作为、成就大事业,仅靠行政主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参与,学界是关键力量。近些年,学界资政服务意识持续提升,各大科研基金中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项目的比例持续提高,但仍然无法满足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优秀资政成果少,顶尖专家少;资政氛围不够,一些单位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对语言文字科研支持作用重视不够;地方语委开展科研工作的保障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持续加大科研工作服务力度。

第三,引领力需要突破。探索未来是科研的主要目的之一。高质量科研因关注问题、思考未来在前,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事业发展趋势的先导。例如,各地目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技术来源是国家语委“十五”科研项目,语保工程前身是国家语委2008年启动的科研专项。可以说,事业取得的很多开拓性进展,离不开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科学研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研既要保障事业发展,更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关键领域为事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

第四,影响力仍需增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离不开语言文字铺路搭桥、增进中外民心相通。当前,中外语言文化交流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缺乏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从国内发展看,去年,通过调研24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了解到,有的还未将国家语委科研项目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有的对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保障还不够,国家语委科研工作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 大力推动国家语委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国家语委科研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以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以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升创新力、服务力、引领力、影响力为目标,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工作体系,保障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胸怀“国之大者”,增强服务国家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语言文字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胸怀“国之大者”,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坚定用中国范式、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学术自信,合理吸收借鉴国外理论有益成分,立足中国实际,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打造新学说。要充分认识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不断增强服务国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研究成果向施政对策的转化,提升资政建言水平,弹好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的“二重奏”。

第二,坚持规划引领,攻关重大关键问题。自2001年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坚持每五年发布科研规划,推动科研工作持续发展,取得良好成效,这也成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先导。去年,国家语委启动“十四五”科研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分吸收80余家战线单位和近400位专家学者意见建议,明确了8个主要研究方向和8个重大研究专题,涵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水平和质量提升研究”“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语言教育创新研究”“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语言文化交流互鉴研究”等重大关键问题。

语言文字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立足事业全局、放眼未来发展,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希望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紧密围绕科研规划开展研究,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支撑。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要聚焦重大研究专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和科研项目,形成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推动关键领域和重大问题研究取得突破。

第三,推进学科发展,深化创新人才培养。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国家语委人才工作。要制定实施国家语委优秀中青年专家培养计划,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和优秀中青年人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学术前沿,开展创新研究。继续实施并进一步丰富“三班一盟一论坛”中青年人才培养框架,加快培养事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新时代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一机构、一方向、一特色、一品牌”,加强设点布局,强化智库功能,建设一批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事业发展需求的科研基地,培养一批结构优化、业务精良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打造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推进语言学学科体系建设,支持提升语言学学科地位。紧盯新兴交叉领域,推进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探索语言学相关实验室建设。支持国家语委研究基地依托单位开展“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促进语言学研究方法现代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第四,创新话语体系,推动国际交流合作。要立足中国实践,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和优良学术传统,注重时代性、鲜活性,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话语体系。出台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加大科研工作的国际交流合作力度。继续实施语言文字中青年学者出国研修项目、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学术外译项目和政策经典文献翻译项目,跟踪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中文首发。在“引进来”的同时,推动语言文字优秀专家、标志性成果和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走出去”,与国外语言学界开展广泛的对话和交流,提升语言文字科研国际影响力,为世界语言学发展作出中国学者的贡献。发挥学术活动重要载体作用,推动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语言文化交流互鉴,向世界阐释推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语言文化。

第五,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的系列文件精神,探索建立柔性管理制度,深化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改革,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投入长效机制,持续加大立项规模和经费支持力度。要打造学术精品,推动重大标志性成果、高质量资政成果、交叉领域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支持各类学术平台建设和国际化发展。要加强资政建言机制建设,打造《国家语委专家建议》等资政平台品牌。

国家语委委员单位要积极参与、持续支持国家语委科研工作,加强行业和领域语言文字问题研究。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科研立项、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源倾斜。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与相关科研主管部门加强合作,提升协同创新和重大攻关能力,做大科研工作“朋友圈”、画好“同心圆”。

各地语委要将科研作为重要任务,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实效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服务研究,结合实际发布地方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要加强区域联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所涉省级语委要带头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区域语言需求和问题研究。要结合国家语委科研专家库建设地方专家库,采取实际举措支持本地语言学科发展、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

高校要进一步重视语言文字科研工作,要不断丰富新时代高校语言文字工作内涵,建立健全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高校是科研的主阵地,要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解决语言文字科学研究、智库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遇到的人财物以及考核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将语言文字资政服务成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有关高校和单位要加强对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

科研肩负着国家重任和事业发展的未来。国家语委科研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语言文字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保障和引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 本文是田学军同志2021年11月9日在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