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孙永阳与韦薇携手走在寨里,惹来人们羡慕的目光,“土家寨”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好地方,在春暖花开之时,小河弯弯,身着民族服饰的漂亮姑娘,脚下是泉水叮咚,前方是炊烟袅袅,还有鸟语花香。
依山就势而建的吊脚楼群,参差错落,贴壁凌空。一砖一瓦,都无不彰显了苗族建筑的独特风格与特色。吊脚楼、民族服饰、夜景······
将满满的苗寨风情一股脑的装进口袋,让人回味无穷。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群,每一砖一瓦,都在表达着苗寨的人文历史与底蕴,让人不由得想去探索。
说到风土人情,民族博物馆附近这里更是如此。大约下午两点左右,这里的歌舞节目即将上演,虽然孙永阳听不懂他们(她们)的语言,但是能感觉到他们(她们)的真诚与敬业,更加能感受到来自于苗族浓郁的文化气息。
漫步在土寨的街头,远处的山峦,前方的吊脚楼,脚下的青石板,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惬意又美好。观景台,总少不了热闹。一个青春靓丽的姑娘正在欣赏土家族的风采,殊不知,你也成为了土家寨的风景。
相较于白天的土家寨,灯火阑珊时的土家寨,更显风情与浪漫。有万家灯火,更有古朴的风情,值得细细去品味。来到土家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随处可见的民族风情,置身其中,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回味无穷。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说到兴德县最高的吊脚楼,非射阳寨的土司城莫属,依山而建,叠次而起,变化有致,是典型的冲天楼。飞檐翘角,精美的土家族门窗,无处不彰显着土家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全部用木栓铆合,没有用到一颗铁钉。
一条龙的排水系统更是匠心独运,勾画出龙自九天来的非凡气势,堪称龙山乡土家族建筑史上的奇迹。
这座吊脚楼每层楼都展示的有土家族的民风民俗,有土家族民族服饰、民族鞋帽、奇石根雕、农耕用具、土家兵器等。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的传统民居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
民居结构分为正屋、厢房和司檐:正屋大多为三间,中间一间为堂屋,前面有“吞口”;在正屋两头前面并与正屋垂直的两间为厢房;正屋后面的为司檐,也称拖檐。家庭富裕的建成四合屋,四合屋的前面称门楼子,中间为天井。
土家族过去多行火葬。送葬时,请土老师念经,道士开路。祭吊死者,由土老师椎牛祭神,牛头归土老师独占,贫苦者往往借牛为祭。后来,因受汉族影响,均改为土葬,程序分为入殓、葬礼、送葬、安葬、葬后事等部分。
在清江流域以北的土家族地区,流传着一种特有的古老葬俗歌舞“跳丧鼓”,又称“跳撒尔嗬”。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
“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两人以上的双数舞者在棺木前对舞,跳至高潮时少则可达百人,多则可达上千人前来或舞或观。舞者交替上场直至天明。
土家族的禁忌事项很多,几乎涵盖了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耕作、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生儿育女、饮食起居、祭祀行事等等。比如:
岁时农事方面,“正月忌头,腊月忌尾”。除夕之日,妇女忌推磨舂碓,忌梳头、洗衣,怕来年下雨洗刷掉地里的泥土;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妇女忌动针线,以免犁田耙齿钉着牛脚和稻禾,苞谷长钻心虫;忌汤泡饭,防止天下雨冲毁庄稼。
立春之日,忌挑井水;立秋一日,忌摘蔬菜。春耕开始,须看日子,忌羊日下种,下种后至小暑节,逢龙日不动土;等等。
日常言行方面,姑娘及孕产妇不能坐在堂屋门槛上,成年男女忌坐一条板凳;不准用脚踏火坑和三角架,以免亵渎神灵;不能以脚踩灶,在灶门口烘脚,认为是对灶神不敬;忌挑空桶、倒背背篓和扛着锄头进屋;不准将撮箕倒挂在堂屋里。在节庆、喜事、出门办事之时,禁说不祥之语,要多讲吉利话。过年过节,忌猫进屋,俗称“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穿孝服”;祭祀丧葬,亦忌闻猫声,严禁猫靠近。
土家寨主冉少卿接替族长位置,成为土家寨的寨主,同时也是射阳自然村的村支书兼主任,受红河村党总支书记韦宇宽的领导。冉少卿的妻子叶玉翠是韦薇的表姐,叶玉翠对韦薇的婚事比姑妈苗金凤还要上心。
冉少卿为了土家寨茅草屋和石板屋等危房的改建与孙永阳进行商榷,借工作之便在吊脚楼里喝酒加深感情,巩固村委与工作站的关系。
席间,孙永阳说:“房改要一步步的走,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这一点我明白,但是有几户恐怕不能安全度过这个夏季。”冉少卿说。
“趁着现在有设备,我协调建筑公司的留守施工队给寨里建筑房屋。”孙永阳说。
“要快。”冉少卿说。
“等资金到账以后我会立即安排的。”孙永阳说。
冉少卿看了看正在与妻子一起做饭的韦薇问孙永阳:“你们准备什么时候‘插茅香’?”
孙永阳说:“等有空了就‘插茅香’,‘看期’后马上‘亲迎’。”
叶玉翠说:“国庆节你们‘插茅香’,土家年前你们就结婚。”
“只要韦薇不反对,我没有意见。”孙永阳说。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比较自由,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经土老师(巫师)作证,即可结为夫妻。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唱歌跳舞,彼此爱慕,结为终身伴侣。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土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姑舅表婚和填房婚之俗。姑舅表婚,即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又称“还骨种”;兄亡弟收嫂,弟亡兄收弟妇,称为“坐床”。但这些习俗到近代就已不存在了。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从此土家族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土家族的婚姻仪礼大致包括“打样”、“求婚”、“讨红庚”、“定亲”(俗称“插茅香”)、“看期”、“亲迎”等程序,与汉族古代“六礼”类似。较有特点的婚姻仪式是陪十姊妹、陪十兄弟与哭嫁。
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举行盛大的成年礼。清《长阳县志》卷三记载:“古冠婚为二事,长邑则合而为一。于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发合笄,曰‘上头’。设席醮女,请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亲友合钱为金匾,鼓乐导送,登堂称贺,曰‘贺号’,不谓字也。是日设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
“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至今遗风犹存。
土家新娘出嫁时兴“哭嫁”,有的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多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苗族自古就以阴历十月为岁首,有过苗年的传统习俗。近代以来,有些地区的苗族开始改为过春节,而不兴过苗年了。但在不少苗族地区,既过春节,又过苗年,并且更重苗年。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大多仍在阴历十月,也有在十一月或正月的,内容和形式各地则大同小异。
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
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表示祝贺新年快乐。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
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从第四天开始。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当然,有一些苗族地区的苗族节日最隆重的不是苗年节,而是他们部落里的节日,比如黔东南雷山县的独南村,这里过的粽粑节(角苟)才是最热闹最隆重的。这个节日正在向国家申请文化遗产。
“苗年”一般持续五至十二天,在这段时间里,串寨喝酒、跳芦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苗年里的“申”日或相近生肖日,寨中还会隆重“起鼓”,盛装男女围着鼓欢跳,名曰“踩鼓”。外寨的男子与寨中姑娘在晚上对歌“游方”,如此数天,至子日或丑日结束。
年轻人们又聚拢到下一个过“苗年”的寨子,继续欢乐。“苗年”里,有许多禁忌和礼仪。
如杀年猪时已婚妇女不能在场;如除夕日祭祖时用鱼肉、牛肉盛于木皮、牛皮、树叶上,祭师念古歌迎送祖先,曰“掐地下”;如新年早上不扫地、不吹气、不煮生、不倒水出门,以求吉利;如新年凌晨抢放鞭炮,示意开始准备饭菜;抢最早到井边挑水以示勤劳;同姓男女间不能唱情歌等。过苗年的前几天,苗民就杀猪烤酒,着手准备过年。
除夕日凌晨交时一过,便开始杀鸡、杀鸭、杀鱼,准备年饭,一些苗寨在凌晨开始祭祖,而一些苗寨到下午才开始祭祖。年饭从天刚亮即开始。在家中畅饮之后,妇女们留在家中接待客人,而成年男子则开始到别家喝酒,数碗则换一家,对寨外的客人,各户会主动邀请吃“串寨饭”。宴中女主人及妯娌等唱歌敬酒,客人以歌作答,酒宴一直持续到半夜甚至次日天亮。
孙永阳骑着电动山地摩托车与李美琪一同东阳苗家寨,到族长黄炳南喝酒吃“串寨饭”,苗寨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苗寨的风情独特,几乎随便你去哪个苗寨都可以体验得到。
贵州苗寨的“美”有很多,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当有“七美”。贵州苗寨第一美:美房。贵州苗寨房子的美体现在吊脚楼上。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
苗寨第二美:美酒。贵州苗家人会酿的酒的品种有很多:糯米酒、红枣黑糯米酒、天麻酒、刺梨酒、保健酒、药酒、杨梅酒……拦门酒是苗家人待客的首选。当你来到苗寨旅游时,首先迎接你的必定是一碗香甜的酒。图为身着盛装的苗族女子在贵州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苗寨设拦门酒,准备迎接客人。苗寨的美酒你只要喝过一次,就会念念不忘的。
苗寨第三美:美田。在贵州有十大最美的梯田,胜似人间仙镜,仿佛世外桃源:从江县加榜梯田、丹寨县高要多彩梯田、黎平县堂安梯田、雷山县西江后梯田、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梯田、惠水县摆榜梯田、赤水市宝源梯田、黔陶高坡梯田、LPS市北盘江野钟梯田、松桃县盘石镇云海梯田。
苗寨第四美:美女。走到大街上,你会发现这里的美女很多,本地苗族姑娘,都穿着漂亮的苗族衣服,带着这里特有的银饰。苗寨的美女们长相漂亮,也很温柔大方多情。
苗寨第五美:美景。苗寨很多地方山清水秀,美不胜收。苗寨村寨,一半房子一半梯田,住在这里,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那一片又一片的稻田连绵不断,阡陌纵横交错,胜似江南的田园风光。田埂上,黛瓦木屋掩映在绿荫之中,弯弯的小路、整齐的稻子和茂盛的芭蕉呵护这家园。水田里的鱼躲藏在绿野中,窃窃私语,好像在与游客打招呼,稻穗与炊烟一起正享用着日光浴。
苗寨第六美:美舞。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苗族舞蹈主要包含芦笙舞和鼓舞这两种舞蹈,贵州苗寨姑娘跳舞都是盛装上场,姑娘们都能歌善舞。
苗寨第七美:美衣。贵州苗寨男女老少穿的苗族服装都很美。苗族服饰积淀着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苗族人民在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装饰上,都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观,为我们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特征。贵州苗寨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也爱比服装,他们比的是智慧,是富有,是勤劳。
九月的辰日,孙永阳与黄炳南定下君子协定,率先帮助东阳寨进行危房改造。
腊月二十二,陈浩吃完孙永阳与韦薇的喜酒就带李凤霞等人北上了,建筑公司唯独总工程师李美琪没有北上,她选择留在红河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