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新农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陈浩把朱孔山送到综合大楼顶楼客房休息,推开门,地面的冲击力首先被视觉所感知,木质地板上面带有自然的纹理,用树木年轮纹理携刻大自然的永恒姿态,让人与自然的接触更近一步。

踏上地板行走的那一刻,木纹地材用巧夺天工的花色与魔力,给人有种恍若置身于森林奇境的错觉。在这样的客房里休息,心情都不由自主地欢快起来。

朱孔山看了看客房,满意地说:“木质元素不仅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也能为空间增添自然感和高级感,更重要是木材的隔音、隔热性能原木特有的温润质感并未刻意修饰,简约而流畅的几何元素配合自然纹理,凭借着沉静低调的色彩,散发着自然宜居气息。”

“爸,愿您睡个好觉。”陈浩说。

“你去休息吧,不用照顾我了。”朱孔山说。

“晚安!”陈浩说。

“晚安!”朱孔山摆手道。

陈浩退出顶楼客房,径直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打开英特尔奔腾电脑查看报表。各项数据显示公司各部门运营正常。种植基地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各项工作做的有条不紊;二个养殖基地春季养殖工作开展顺利。

二十三点以后,陈浩关闭电脑,简单地洗漱以后休息。

翌日,陈浩去客房个岳父朱孔山请安,发现被子以叠成整整齐齐的“豆腐块”,知道他已经起床外出晨练了。

陈浩来到门卫室,问值班的孙广安:“黑哥,看见我岳父出去没有?”

孙广安说:“我留意了,他出门右拐过了大路。”

“知道了。”陈浩说。

陈浩越过双岭路,看见朱孔山正在通往养猪基地的路上不紧不慢地走着,于是快步赶上前。

“爸,早!”陈浩说。

“早!”朱孔山说。

“我陪您转转。”陈浩说。

“行,乡下的空气就是好。”朱孔山说。

乡下的早晨是最美的,空气清清凉凉的,甜甜的,令人心情舒畅。天空湛蓝湛蓝的,像一面无暇的大镜子,白云朵儿悠闲地飘着。动听的鸟语,袅袅的炊烟,犹如一幅动态画。走进乡村,仿佛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本真,不知不觉地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

芬芳的泥土,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这些都形成了乡村生活的吸引力所在。当听到公鸡响亮的打鸣声时,乡村快乐的一天便开始了。在这里可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回到了生命最初的起点,内心重新找回了平静与幸福。

“很多人说农村空气好,为何农村里人越来越少?”朱孔山问陈浩。

陈浩说:“这是人少造成的大气污染远远低于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所致。所以农村的空气会始终保持纯净,清新。而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则是城市工业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带来的结果。特别是这么多年来农村人外出打工潮的兴起,农村户口的变迁,使这一现象看起来特别突出。

空气好只是生活的一方面,目前的农村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交通不发达,卫生条件不达标,基本的生活娱乐设施也没有,而且农村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农村的发展遇到瓶颈。因此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留在农村,都选择在资源更集中的大城市谋求生存,大城市相对于农村来说,交通便利,发展机会更大,选择的余地也相对越多。这就造成农村现状是,年轻力壮的,大多是出去外面务工,村里只留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长大后又是外出打工,这就造成恶性循环。

农民可以决定自己地里种什么种子,却无法决定秋天是否会收获种子结出的果实。因为大自然随时会用它的残酷将农民辛勤的劳作顷刻化为乌有。所以许多人选择离开土地,到另一片天空下追寻自己新的人生。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在城市里的每一天都是艰辛的一天,他们要忍受着孤独和寂寞,忍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忍受着超强度的劳动。

但他们也不想再回到农村,因为在农村往往是辛苦劳作一年都赚不到在城里一个月的工资,没钱不但娶不了媳妇建不了房子,而且还会饿肚子。为了家人,为了生活,他们无法留在农村!所以农民们都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挣钱去了,而留在农村的却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儿童。

虽然农村空气好,但是农村的问题也很多了,到处都是散落的垃圾,塑料袋塑料制品甚至易拉罐玻璃器皿等等,太多无法降解的垃圾堆落在村庄周边,河边,树林。十年前工业不这么发达,外出打工的人不那么多,农村的环境问题却不严重,至少没看到什么垃圾!现在经济发达了,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农村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了。”

“如何让农村人守好自己的家园?”朱孔山又问陈浩。

陈浩说:“乡村振兴可以‘缩短’城乡差距,乡村振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着乡村振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其中,用心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该如何做?”朱孔山再问陈浩。

陈浩说:“首先要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其次要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承;最后要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

乡村的风景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些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原因之一。我们要努力做好环保工作,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伐树木,保护好自然资源,让乡村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乡村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这些都是乡村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使乡村更加富裕、美丽、幸福。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守护家园的奋斗者,只有我们用心守护好家园,才能让乡村更加美好、更加繁荣,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乡村发展的红利。”

朱孔山说:“你‘一语中的’,我很欣慰,红儿选择跟你回到农村是对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新农村建设发光发热,无悔青春好年华。”

陈浩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

我不是不知道挑战有多难,路有多难走,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应该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我们愿意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不忘初心,迈出有力的步子,挑起乡村振兴的担子,即使前进的路上布满荆棘,但是我们依旧会砥砺前行。”

朱孔山满意地点点头说:“走,陪我去前面的场子看看。”

“行,我陪您。”陈浩说。

进入养猪基地,若不是大门一侧“嘉美养猪基地”几个大字,过往行人认不出这是养着数千多头猪的大型养猪场,它一改人们对过去养猪场臭味熏天扰民的刻板印象。养殖区没有异味,只有一排排干净圈舍,即使是到了猪圈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因为这是生态养猪,住的生活环境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污泥浊水。

猪场升级改造后,采用自动刮粪清理猪粪,并对猪粪进行固液分类处理,固体粪便通过发酵床发酵成有机肥,供种植基地使用;液态则流入沼气池发酵成沼气,成为猪场的内部生活能源,煮饭、洗澡都能用上。

“养猪场有多少可繁育的母猪?”朱孔山问陈浩。

陈浩说:“千余头。”

“能够一年繁育多少育肥猪?”朱孔山又问陈浩。

陈浩说:“一头母猪一年能够产两三窝,一窝能够产仔10头左右,这样一年就能够繁育两万多头育肥猪。”

“养殖场去年盈利如何?”朱孔山再问陈浩。

陈浩说:“净盈利超过千万。”

“你养殖场盈利快赶上我的公司了。”朱孔山说。

“比您的公司差远了。”陈浩说。

朱孔山参观了几个猪舍后,在繁育区遇见陈忠斌,陈忠斌说:“亲家公早!”

朱孔山说:“早,你这么早就来工作了。”

陈忠斌说:“我在场里值夜班。”

朱孔山看着干净的圈舍问陈忠斌:“有效改善猪乱排便问题的办法是什么?”

陈忠斌说:“第一点,猪其实是爱‘干净’的动物,仔细观察,有的猪会把吃食区域和睡觉区域区分开来,猪也有性格,有的爱干净,有的邋遢,而猪有一个特点,类似羊群效应,新环境,谁开始在一个地方排泄,其它猪就会跟着在一个地方排泄,跟好就学好,跟坏就学坏,习惯好的猪,其它猪就会跟着学,习惯坏的,乱排便的,其它猪就跟着乱排便,所以导致有的圈舍干净,有的就脏兮兮的。解决方法可以在猪新进圈舍时,头一个星期定时驱赶在睡觉区域和吃食区域的猪排便,还有就是把最喜欢把乱排泄的猪,剔除出来,单独分类圈养。

第二点,猪的嗅觉其实是很灵敏的,对于新换环境,可以很快分辨吃食的地方和睡觉的地方,还有排泄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旦形成不容易改变,也不要轻易把吃食的区域改变,当猪进入一个新环境后,把猪排便先集中铲到一个地方,不要马上清理出圈舍,有猪乱排的,及时清理,因为猪根据气味会在一个地方进行排便,一般要持续三天到一周时间,就会形成习惯了。

第三点,猪舍建设时,特别是育肥猪,可以在栏舍后排建一个水槽,供猪排泄和泡澡,我们的圈舍就是,水槽的水定期放满,定期换水冲洗,水槽的水可以引用圈舍降温水帘的水,水帘的水循环后流入水槽,正好利用起来,猪在水槽排便,效果很好,在冲洗圈舍的时候也方便,每天冲洗后放掉水槽污水重新储存。

除此以外就是栏舍铺设漏缝地板,统一用水枪冲洗,由地板下的粪槽流走。”

陈忠斌说完,朱孔山说:“您忙着,我们去别的地方看看。”

“您慢走。”陈忠斌说。

“五叔,中午去三姑家喝酒。”陈浩说。

“行,我准时到。”陈忠斌说。

陈浩陪着朱孔山回到综合大楼,陈忠学已经做好“糁”等着他们吃早饭。

朱孔山看着早餐问陈浩:“小陈,这是什么?”

陈浩说:“爸,这时糁,我们地方特色小吃之一,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名小吃。

多用鸡肉或牛、羊肉和麦仁、面粉、葱、姜、盐、胡椒粉、五香粉、香油、酱醋等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汤稠味浓,讲究‘热、辣、香、肥’。

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当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看到他们非常可怜,就经常接济他们,夫妇二人非常感动,无以为报。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觉得报恩的机会来了,就把家中留着下蛋的惟一的一只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普通的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不想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看着煮得黑糊糊的鸡汤,妻子很生气,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了王羲之。再说王羲之本来卧病在床,吃了中药病也略有起色,但口干舌苦,没有食欲,看着送来的鸡汤,又不好意思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顿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意思是米中人参。到了后来,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传说当年乾隆微服私访至沂州府,厌倦了宫中膳食,于是从本地找来老厨做菜,席间一盆甲鱼汤味道鲜美,于是传来老厨问曰何菜,老厨答曰‘甲鱼糁’,但说不出由来,尴尬之际,机灵的和珅打圆道‘此乃味三鲜温河甲鱼糁,此糁取温凉河之泉水加牛骨大火熬开,再加麦仁、甲鱼小火熬一个时辰,佐蒙山松姑继续熬制,集天、地、水一体,三鲜一绝,强筋壮体,童叟皆宜。’龙颜大悦,嘉赏老厨,即兴赋诗一首‘遨游千里客渔家,膳味三鲜温河糁。四海升平万民乐,万国来朝映彩霞。’从此甲鱼糁流传甚广。

食用时,用长把勺盛入碗内,淋上香油,汤面上撒一把香菜、姜末和滴上几滴香油。此汤经反复煮熬,不腥不膻,鲜美可口,香味俱佳。它没肉却比肉要香,原汤原味,浓香诱人。由于此汤以多种肉类为主,又加以数种配料,热量高,味道全,冬季特别受人欢迎。糁的用肉古代仅用牛、羊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等,其中以鸡肉糁味道最佳。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烧饼、油饼、烫面角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

朱孔山尝了一口说:“味道很好。”

陈浩说:“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糁’的记载,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就是咱们吃的这个。

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秩》所列16种品中有‘糁食’。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时期传入内地,而临沂糁则是由元大都传来的,相传其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后来,当地人将这种肉粥直呼为糁了。解放前,临沂城有爸家糁铺,以黄家、刘家、吴家的鸡肉糁和陈玉山牛肉糁最负盛名。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陈毅同志驻临沂时,曾是黄家糁铺的常客。当前,临沂市区的著名糁铺已有数十家,中小型糁铺更是遍地开花,而且上海、青岛等地也开设了临沂糁馆。上海国际饭店和济南南郊宾馆分别聘请了临沂的制糁技师,使糁登上了大雅之堂,从此糁也被众人所知晓,流传至今。”

朱孔山吃完一碗说:“给我再来一碗。”

朱孔山足足吃了三碗才餍足,然后满意地离开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