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联姻和财力看贾家
中国历史上的婚姻实质上是家族的合资:大户给聘礼,嫁妆要翻倍送回来,否则就属于穷人家的卖女儿行为,会被降格为妾;带来的嫁妆在休妻的时候要退还,这是正妻地位的根本保障;嫁妆一般达到家产的三分之一,丈夫无权动用。所以中国古代的婚姻基本不是爱情,而是一种家族政经投资行为,夫妻在婚前根本不见面。
◇◇◇古代的爱情是不被接受的
西方的爱情观来自基督教教义,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西方中世纪的清教徒,鳏夫再娶都被视为犯奸淫,更别说纳妾了。所以爱情也有信仰原则,一夫一妻的制度也是来自信仰。而中国古代的家庭信仰是多子多福,因此需要多娶女人,与现在不同。古代婚姻的现实背景很强,夫妻的结合,更大意义上是家族利益联盟。
中国古代没有爱情信仰,历史传说中的爱情故事几乎都是悲剧,私情不但不被欣赏,而且要被分开;即使在传说故事当中,能够翻身有好结局,也是因为有了孩子,孩子是关键。后来,戏曲中爱情观的部分转向,也与元朝东西方文化融合及后来传教士的到来有关。在元朝,蒙古人甚至不同意汉人奴仆下属留有婚时的初夜权,两家公开联姻很难,而且北方是白天娶妻,南方是夜里娶妻,半夜偷偷摸摸,就是不想让蒙古人知道,将初夜权留下,在此扭曲的背景下,男女私情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神话,对此所持观点与歌颂爱情相反,私情要遭受惩罚。我们应当注意倾向性变化的时间节点。
在《红楼梦》中,甄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局就不可问了。”甄士隐在最后一回的这些话,是全书主旨的总结,表达了中国古代对婚姻的态度,并不是“爱情第一”。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很多时候是不稳定的,因此也造成社会离婚率不断上升,不婚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中国古代的男女私情是不被接受的,与现在有很大差别。要理解《红楼梦》,就需要按照古代价值观来理解作者的成书逻辑。
◇◇◇婚嫁的财产规则
在古代,维持婚姻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财产。虽然男人有绝对的权力可以休妻,但休妻要让老婆带走所有的嫁妆,嫁妆可是很大的资产!聘礼和奁产的婚嫁习俗,从西周就开始流行。《诗经·卫风·氓》中“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贿”即有奁产之义。奁产就是嫁妆,“奁”原指女子的梳妆盒,后来引申为女子的嫁妆。到了汉代,据《盐铁论·国病》载,无论贫富,举凡嫁女,妆奁定要极尽奢华,此后,汉族的这种嫁娶风气一直延续了下去。
中国古时的婚姻聘礼丰厚,大户人家的嫁妆更丰厚。如今,此习俗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古代的婚姻要求门当户对,对等的背后,就是要求能够付得起对应的彩礼和嫁妆。男子结婚时,就把聘礼当中的一大笔财产划在老婆名下了。妆奁财产支配权,直接决定了女方在婆家的地位。妻子从娘家获得的财产可以独立支配,两千年来一直延续着汉代“弃妻,畀之其财”的规定,即女性可以在婚姻关系结束后带走嫁妆。若当初成家时没有钱,以后发了家,该如何对待妻子呢?此问题古人也想好了,那就是执行“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规则,不能休妻!休妻就要给女方分大笔的财产。
关于《红楼梦》中的嫁妆和家产分配原则,可以看看下面的案例。
康熙朝状元、翰林院侍讲彭定求在为诸子分家时,分给嫡出的两个儿子各二百亩土地,庶出的三个儿子各一百二十亩。他在解释分配不均的原因时说:按照法律规定,田产应嫡庶均分,但因已故嫡妻李安人有奁田在内,嫡出的两子并非无故多分。中国传统社会一向强调“诸子均分”,嫡出子与庶出子在分家时拥有同等的权利,分家过程中要邀请族中尊长进行监督、公证,财产要以抓阄的形式选定,都是为了保证“均分”。但从彭定求将嫡妻的奁田分给她亲生的两个儿子、其他庶出之子无权参与分割的情况可以看出,分家时所“均分”的,并非家庭所有财产,妇女的嫁妆、奁产不与夫家财产一体分割,而是单列出来进行分配。彭定求分家时,嫡妻已经去世,但其奁产并未因此而界限模糊、混同在夫家财产内,仍保持独立性,最终分配给嫡生子。
很多读者对中国古代的长幼有序感受很深,但在《红楼梦》里面,长子的地位没有那么高。宁国府是长房,荣国府是次房,贾敬、贾赦是嫡长子,而财力、势力并不是嫡长子就有绝对的优势,婚配对财富的影响也非常关键。所以,人们一般对嫡长子(爵位继承人和未来族长)的婚姻最为重视。但是,如果在没有发家崛起的时候就已经给长子定亲了,那发家后是不能改的,只能在次子的婚姻上进行联姻,联姻都是家族的政治和财经的结盟。就如当年曾国藩的几个儿女,前面几个订婚结果都不太理想,因为那个时候曾国藩还没有成功。古人讲先成家后立业,娃娃亲很普遍,因此奋斗的第一代下面,长子长孙的婚姻对象往往不是那么门当户对。
说到贾府,荣国府的财力远远在宁国府之上!看看他们的婚配情况就很清楚了。贾敬的原配夫人是谁,书中没有交代,应当不是大户人家;贾珍的原配早死,也没有说是大户人家,继室尤氏的家庭地位低了很多,还有两个“拖油瓶”妹妹。过去,有钱人家不会找“拖油瓶”的二婚女人做老婆。而荣国府就不同了,从贾母起,就与史家的大户联姻。史家当时是尚书令,是入阁拜相的顶级家族,而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是王家的人,王夫人同母的亲哥哥王子腾,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后来权势比贾家还要大。荣国府的贾元春入宫成为皇妃,就更不一样了,不光是权势,财力也不一样。而元春是王夫人的女儿,入宫封妃是在凤姐嫁入荣国府之后。古代讲求门当户对,谁家能够与皇家门当户对?因此,皇家的聘礼和赏赐一定要超过嫁妆,女方家族不能僭越,因此元春入宫不会带走贾家的财富,反而会带来财富。
◇◇◇孩子分家的关键在于母系的财富
很多人对古代的长子继承制认识得很片面,以为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实,古代嫡长子继承的是爵位。而对于财产,中国古代搞的是推恩令。古代的兄弟分家,不是长幼嫡庶有别,而是基本平均分配。父亲留下来的财产平均分配;母亲留下来的怎么分,才是真正的关键。唐《开元令·户令》规定:“兄弟亡者,子承父分(继绝亦同)。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其未娶妻者,别与娉财。姑姊妹在室者,减男娉财之半。”在父亲生前,影响孩子财富的是怎么给孩子娶媳妇,孩子成家娶亲已经分得的财产和媳妇带来的嫁妆,不再分配。我们要把财产的关系看清楚。
在众子女的财产分配上,嫡子的差别主要在母亲的嫁妆等财产。《唐律》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妻虽亡没,所有资财及奴婢,妻家并不得追理。”后世制度与《唐律》基本差不多。按照中国古代的推恩令,儿子都有继承权,而长子、嫡子所得的财产数量,在于其母亲的家族地位,其母亲控制的私房钱,尤其是嫁妆,不会给别的孩子。这些财富,规模可以达到家族财产的一半甚至更多。母亲去世后,其财富由嫡子成年后经管。这些财产是母亲和嫡子家族地位的支持。财产要保值增值,而且嫡子都年长,比较早跟着父亲做事,以后分家时还要算上一票他自己赚的钱。
母亲的嫁妆,一般会给女儿当嫁妆,也可以给嫡子当聘礼。母亲如果死在父亲之前,则嫁妆归嫡子,父亲不能用来娶继室,除非是归妹以娣,由亲小姨子来填房。母亲如果没有嫡子,也没有同宗女,死后的嫁妆甚至可以分一部分给娘家侄子。王熙凤死后,她的兄弟王仁就想搞一点她留下的财物。古代对家人的财产分得特别清楚。
为何在荣国府是王熙凤当家?邢夫人是继室,前面的原配没有留下名字,但原配的嫁妆给了其嫡子贾琏,有可能不是直接给,而是变成了贾琏给王家的聘礼,然后王熙凤加一倍后带嫁妆过来。这部分聘礼和嫁妆,庶出子女没有份,贾琮没有份,贾赦也不能占有。邢夫人的财富很少,其娘家人还需要贾家的支持。更关键的是,邢夫人没有自己的孩子,她在贾家虽为继室,其地位却不高。
凤姐到底是嫡出还是庶出,也是红学争论的焦点之一。书里也是模糊的,但可以肯定,凤姐的父亲既不是王子腾也不是王子胜。贾琏是嫡出还是庶出,也存在疑问。从贾琏和贾琮明显的地位差距来看,贾琏应当是嫡出;而且,贾琏不论是嫡出还是庶出,他都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子,是爵位继承人,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娶庶出女。在第四十七回中,凤姐笑道:“我这一张牌定在姨妈的手里扣着呢。我若不发这一张,再顶不下来的。”薛姨妈道:“我手里并没有你的牌。”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凤姐也管薛姨妈叫姨妈,而不是姑姑或姑妈,所以凤姐的父亲应当不是王子腾或王夫人的亲兄弟,而是堂兄弟,因此凤姐就不叫薛姨妈堂姑,而是跟着贾家人叫姨妈。由此可见,凤姐应当是嫡出,但是属于王家另外的一房,护官符说得很清楚,王家“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凤姐可能是书中没有出现的王家在京的另外一房,后来这一房没有人了。王仁原来也在金陵,书里第四十九回写道“闻得王仁进京,他也带了妹子随后赶来”,可见薛蝌兄妹与王仁是一起进京的。
我们要注意,凤姐的嫁妆应当非常丰厚。古代儿子分家是财产均分,王家也是好几房,凤姐这一房可能也非常有钱,以贾家联姻求财和凤姐在贾府有很多私房财产来看,她可能是独女,并带着巨额财产。与贾家联姻,让凤姐嫁给贾府爵位继承人,也是王家的家族大事,全家族都会大力支持。因此,凤姐能够带着王家这一房的主要财产嫁到贾家,她在贾家的地位与她所带来的嫁妆多少是直接相关的。另外,在第七十回中,王子腾嫁女,凤姐回去帮助料理,这说明凤姐比王家女儿的年龄大不少,可能是王家这一辈的家族长女。
王熙凤的嫁妆在荣国府财产里面占关键份额,同时她与王夫人属于天然的同盟关系。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贾赦是嫡长子,贾琏是嫡长孙,王熙凤在贾家的发言权也应当在王夫人之上。王夫人是次子夫人,地位本来就在长孙媳妇之后。在贾府,贾政作为二房,地位却很高,在很大程度上与元春成为皇妃、贾政有实权官职、王夫人有诰命在身有关。但要论起家产和世袭关系的份额来,以后分家,肯定是王熙凤的份额远远大于王夫人,也大于贾政、贾赦等人。贾赦没有削爵以前,袭爵的嫡长子也是贾琏,所以当家的权力,王熙凤得来,非常符合古代的伦常。贾府里,王熙凤的财产最多,本来就是应当的。在贾家当家不易,“慈不掌兵,义不理财”,王熙凤是贾家的理财之人,老好人肯定当不了,要有手段,不能图道德虚名。凤姐与贾琏争强好胜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了”(第七十二回),又一次间接地证明了王家财力雄厚,比贾家更富。贾珍让贾蓉到凤姐处借玻璃屏风招待人作摆设用一节,也说明王家远比贾家富有得多。从西洋而来的玻璃屏风,在当时是十分稀罕的物品,贾珍之所以让贾蓉来借,是因为宁国府没有,荣国府可能也没有,而王家却把它作为女儿的陪嫁品给了凤姐。贾珍为了摆阔,只能派贾蓉来向凤姐借。
还有人说贾母是最高权力者,其实按照古代伦常,夫死从子,成年袭爵的儿子,已经是大家长。嫡长子贾赦的原配若在,原配可以主持;原配不在,继室邢夫人比不比得过王熙凤和王夫人,也要看女方的联姻背景和财产实力,贾母背后的史家和贾母的私房钱,也是重要的财力。因此,当家的不是贾母,贾母的“最高权力”是在孝道之下的尊荣,在内宅是婆婆在媳妇之上,就如君主立宪的君主一样,实操权力在首相的手里,也就是说,王熙凤成了当家权力的中心。对贾府内务,贾母与王熙凤,相当于女王与首相的关系;而贾府对外的很多事情都是贾琏出场,贾母那里也只有老家奴赖大一家对外理事。贾宝玉能够成为家族中心,是另外一个重要逻辑,以后再讲。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薛宝钗是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娘家人。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问题上,贾母难道不明白吗?但她就是不明确表态,一直暧昧着,因为婚约还有多层面的博弈,以后也会分析。
贾琏为何怕老婆,其实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就算王熙凤无后且逼死了尤二姐,贾琏也不敢休妻。贾琏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又是府中的嫡长子嫡长孙,为何处处被王熙凤拿捏着?原因就在于贾琏的经济地位。论爵位,老爹在,轮不到他;论钱,贾赦娶妾多花销大,没有啥银子,欠钱后还要迎春“嫁”给了“中山狼”。贾琏在家里没有经济地位,钱都由老婆控制,家族也需要这笔财富,背后还有贾赦,所以贾琏不敢休妻。王熙凤也知道,所以她有胆子对尤二姐下狠手,包括帮助她的医生也是如此。
另外,邢夫人掌握的邢家财富也在荣国府,只不过这笔钱邢夫人还有很多用途。第七十五回写道:“邢大舅道:‘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底里。我母亲去世时,我尚小,世事不知。他姊妹三个人,只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带来。如今二家姐虽也出阁,他家也甚艰窘,三家姐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掌管。我便来要钱,也非要的是你贾府的,我邢家家私也就够我花了。无奈竟不得到手,所以有冤无处诉。’”邢家为了让邢夫人有足够的嫁妆也是拼了,把邢家的财富都带过来了,但总的来说,与王家的财力无法比拟,还要通过陪房王善保家来支持娘家的人,在荣国府说话自然不会硬气了。
◇◇◇为何正房是次子贾政一家占有
荣国公的爵位由贾赦承袭,但在荣国府里,贾政却住在正房,贾赦则住在偏房别院里面。第十六回说:“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那么新园在哪里?当然是贾政夫妇住着。住所上长幼失序,和爵位尊卑不符,为何?别说元春是皇妃、贾政是官员,贾政、贾赦兄弟俩怎么住很早以前就定下来了,当时贾政肯定不是官,元春还没有生出来呢!为何这样?背后只能与王家联姻带来的财富有关,即新园房子的建造,王家出了钱,王家有份,所以说贾政娶媳妇,王家提供了巨大的财力支持。即便是现在,逻辑也一样:家里二弟娶媳妇,媳妇家参与出钱修了大房子,当然是弟弟与弟媳去住新的大房子,原来的正房成为新房子的别院旧园。
进一步讲,贾政与王夫人的结合,是得到皇帝嘉许的。荣禧堂的牌匾挂在贾政和王夫人的堂屋,由皇帝题写,书中说是赤金九龙青地大匾,这是皇匾的规制。匾上的“万几宸翰之宝”,是指皇帝的印文。“万几”表示皇帝办理的事务繁多,“宸翰”表示是皇帝的笔记。荣禧堂的“荣”字是指荣国府和荣国公的封号;“禧”字,《说文解字》解释为“礼吉也”,为联姻的祝福,与家庭幸福、和睦、婚姻、子嗣有关。从中可以看出,当初王家与贾家联姻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皇帝为两家联姻的新房题写了匾额,所以贾府的正堂新房大院子是二房贾政居住,长房和贾母要住在老院子里。
贾政住的荣禧堂,还是官方参与出资建造的。在第一百一十六回中,贾府被抄家后缺钱,要回南方安葬贾母等人,贾政与贾琏有这么一段对话:
贾琏道:“如今的人情过于淡薄。老爷呢,又丁忧;我们老爷呢,又在外头,一时借是借不出来的了。只是拿房地文书出去押去。”贾政道:“住的房子是官盖的,那里动得。”
此时,贾赦的财产被抄但还没有遇赦退还,贾政所指的“房子是官盖的”应当指的是荣禧堂,大观园当时已荒芜。官方出了资,背后是当时的老皇帝对两家联姻的认同。王夫人在贾府的强势,也有皇帝的背书。这时的皇帝后来变成了书中的太上皇,背后复杂的皇家博弈,我们在第三部中会详细分析。
古代的豪门嫁娶,同时也是敛财的机会,大量的赠送也是获取财富的一种方式。《苏州风俗》就有记载,出嫁前“女宅亲戚每多赠送,以壮奁色,谓之添房”,广东《平远县志》也记载“女家亲友各有馈赠,俗谓添箱礼”,与满族风俗接近的关外《铁岭县志》记载“女家戚友族党各出银钱、首饰以之赠,曰填箱”。豪门的子女出嫁需要巨大的花费,越是士人家庭,就越注重陪嫁妆,给女儿嫁妆花的钱,甚至比给儿子娶媳妇的还要多。比如晚清名臣曾国藩,他常年在外做官,每当家族儿子辈娶媳妇,他就给家里寄银子一百两,如果家族女儿辈出嫁他就寄二百两。直隶《成安县志》记载:“装奁一节,成邑奢靡太甚……往往有因嫁一女竟至败产倾家,一蹶而不可复振。”由此可见,古代嫁女儿的奢靡,超过了现代,嫁妆的花费远远比聘礼多,是重要的敛财手段。尤其是皇帝认同的贾府与王家联姻,更可以大张旗鼓地揽财。
贾母和贾赦给贾琏娶媳妇,选择让王熙凤进入贾府,也是对王夫人的制约。两个都是王家人,王夫人能够接受,同时王熙凤在王家也是长房的嫡女,位置很高。王熙凤嫁过来,就要为长房贾赦这一支争利益,不让二房贾政一支全面掌控荣国府。所以,王家姑侄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如抄检大观园,为何邢夫人和王夫人能够在第一时间一致将矛头先对准凤姐?贾家两房为了与王家人平衡,都联姻了王家,也造成王家人在贾府坐大、外姓掌权,在后来内宅的宅斗当中,贾家人就失控了。尤其是在贾母老去,没有那么多精力管理后宅具体事务以后,贾府的老家奴势力也随之被清除了出去。一开始是两个王家媳妇分别在两房,互相制衡,贾母自己高高在上,很得意;但最后在宝玉联姻对象宝钗、黛玉的选择上,王家人利益取得一致,贾母、黛玉就悲剧了,结果是王家人进一步加强了在贾府后宅的势力。《红楼梦》中,王家对女人的教育,就是如何抓权,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薛宝钗,都是宅斗的高手。
综上所述,各种华丽的故事都是表面,背后是财富和地位的博弈。中国古代是大家族社会,大家族里面除了家族公产,还有各门各支的小家私产,也有个人的私产,财产关系特别复杂。现在的司法继承关系和夫妻共有财产关系比古代的财产关系简单多了,财产关系已扁平化。读《红楼梦》,要在当年复杂的大家族背景下探究。《红楼梦》的特点就是不像大多数小说那样,把各种关系写到明面上,而是暗藏其中;给你看到的,与你平时在社会上看到的浮出水面的现象一致,而暗里的需要你自己分析和理解。只有看清楚了《红楼梦》里的经济关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书。
附录 贾府人物关系
一、红楼人物关系
第一代:
贾太公生二子:长子宁国公贾演、次子荣国公贾源。
宁国府:
1.宁国公贾演生四子:长子贾代化、其余三子不详;
2.贾代化生二子:长子贾敷(早夭)、次子贾敬;
3.贾敬生长子贾珍、长女贾惜春;
4.贾珍生长子贾蓉,贾蓉不是尤氏所生,尤氏是贾珍的继室;
5.贾蓉配秦可卿,后娶许氏、胡氏;
6.贾珍养子贾蔷,贾演之玄孙。
荣国府:
1.荣国公贾源生长子贾代善,其他不详;
2.贾代善配贾母,即史太君,生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女贾敏等;
3.1.贾赦原配生长子贾琏、庶出次子贾琮、庶出长女贾迎春;
3.2.贾政与王夫人生长子贾珠、长女贾元春、次子贾宝玉,与赵姨娘生庶女贾探春、庶子贾环;
3.3.贾敏配林如海,生长女林黛玉;
4.1.贾琏配王熙凤,生独女巧姐;
4.2.贾珠配李纨,生子贾兰。
二、红楼全书人物数量统计
1.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眷属女三十一人。
2.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
3.贾府姻亲: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
4.两府仆人:丫鬟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
5.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
6.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
7.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
8.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大夫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
9.外国人:女二人。
10.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
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共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三、红楼梦主要人物组合盘点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鬟: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婵: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怡红院)、张妈妈(管大观园后门)。
四情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北静王)。
四庄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戴)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书、翠墨、小蝉;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