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悠悠朝堂,供奉了太多名臣
陈秋安瞪了墙角,示意郑思温藏好,先别急着出来。
既然来了,他得先确定崔光远是敌是友,他越来越确定血染河红案涉及的对象很大很大,得慢慢摸排。
墙角攒动的身影算是安静,面前,崔光远面色凝重:
“殿下,朝中人说,已经掌控了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太原乱军是您策动的。”
“这来自一封密折。”
陈秋安点点头,崔光远是京兆尹,有这种信息来源并不奇怪。
崔光远长叹一口气,“我刚来的时候,对您很是防备,就是因为怕您,真变成了那种为权力不要百姓的人。”
“若是这样的话,那我来这里的目的,就不止有这些东西了。”
他从腰间又掏出一封信来,“您看看吧。”
“这是朝中李将军对我的要求。”
李将军,就是李辅国。
陈秋安接过密信,上面只写几个大字:
“笼络范阳军心,待到解决麻烦,送你家人入范阳,享荣华富贵。”
眼下李辅国对自己可谓是恨之入骨了,还记得他刚守住长安的时候原本李辅国以为自己终于成了高力士级别的人物,结果被陈秋安现场逮捕。
“他怎么跟你说的?”
崔光远摇了摇头,“他许了我范阳燕蓟财富的三分之一,让我用这些财富去笼络军心。”
“杀殿下不是我需要做的事情,他告诉我,让我安定好吴郡这些兵,带着他们在范阳安家,今后待到死。”
“我的家人,那时候已经落在了他手上。”
陈秋安瞪大双眼,可面前的中年男人就好像是平静地陈述着一个事实一样:
“我也想过反抗,去找陛下,但是李辅国说了,他才是陛下近臣,我只要敢去,他就敢把我打成谋反,我又能怎么办呢?”
崔光远声音很慢,“煌煌盛唐,容不下我啊。”
陈秋安沉默了。
“宦官歹毒!文臣奸佞!”
这种奸人在朝的朝廷,不止是民不好过。
崔光远摇了摇头,似乎是在让自己忘了这件事,继续说道:“我当时也疑心啊,疑心李辅国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齐王到底有没有失了初心?”
“如今来了,亲自看了一眼,”他笑了笑,道:“果然,至少我忠于的这个大唐,还有点希望。”
“还有点……让人做事的想法。”
他言下之意,还有些不甘心,还想要为天下朝堂做事,还有那出将拜相的想法。
陈秋安慢慢听懂了:
现在长安要害他的,大概有两拨人。
两拨人都担心他登上储位,一刀宰了所有人,所以两拨人都要害他,但是两拨人的立场就导致了目的不相同。
“虽然我现在还没回长安,但长安两个相对的人,应该是李辅国和元载。”
鱼朝恩是在唐肃宗后期才成为完全体的权臣,现在暂时还不足为虑。
李辅国和元载这二人,就是目前争斗的目标,李辅国是唐中后期宦官掌权的开创者,本身就是皇权的代表,而元载是权臣,是相权的代表。
“这二人同样把我视为敌人,但李辅国也想要在除掉我的同时,把元载除掉,而元载也想要攻击李辅国,在朝堂中攫取更大的权柄。”
这都是历史上写的,这两人斗得很厉害,而历史上的李倓,是二人都感受到了“此人对我有大危机。”
“而我只拥有兵权,且眼下确定忠于我的兵只有吴郡,睢阳,南阳三地,清君侧暂时实力还不够。
李隆基还在世,我要是黄袍加身,李隆基振臂一呼我就成了众矢之的。”
“可惜啊可惜,悠悠大唐,矛盾如此激烈,天下还未安定,居然就已经想着内部矛盾……”
那边,崔光远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依旧喋喋不休道:
“殿下,您不知道,左相最近声势可太大了,前些日子,左相屡献奇计,围了洛阳。”
陈秋安摇了摇头,“先别闲聊了。”
“我问你个正经事。”
“朝中关于太原乱军的案子,到底是怎么说的?”
崔光远思忖片刻,说道:“朝中这件事,最开始是内务省提出的。”
“天下皆知朝中太子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监天下军,是太子府收到了太原的报告,称‘太原有民兵以不满太子位为由作乱’,后来又说‘民兵屠城’,‘为二皇子镇压。’”
“陛下派左相查案,左相调查之后,发现齐王殿下……动机充足,能力恰当,除了殿下,想不到还有其他人可以发起。”
“一派胡言!”
角落里,一个隐藏了许久的声音总算是坚持不住,冲了出来,正是郑思温:
“齐王分明是天下百姓皆知的好人,到了哪里都把百姓当一回事的,怎么可能会是这样的人?”
崔光远满脸疑惑,却见了墙角里一个一瘸一拐的人走了出来,崔光远大惊,问道:“齐王殿下,这是?”
若是墙角藏个刀斧手,他倒是会比较介意,但墙角里是个有些身体疾病的,那至少齐王没什么坏心。
陈秋安笑了,声音平淡但凌厉:“崔将军可曾听闻,血染河红案?”
“血染河红?”崔光远愣了,“那是什么?”
陈秋安敲敲桌子,慢慢说道:“自然是有人把乱军放入了太原城,乱军在太原城大肆屠杀。”
崔光远猛地瞪大双眼,“殿下,您再说一遍,什么?”
“乱军……不是攻破了太原城,是有人放进太原城内的?”
他当然应当惊讶,因为当时负责太原城防守的,是二皇子!
可二皇子为什么要把人放进长安?
他突然想起了报到长安的军报里面,那句“为二皇子镇压”。
“不可能啊,这不可能啊,为什么要把人放进太原城中呢,为什么呢……”
崔光远再也无法平静,哪怕是为官二十载的他仍感到不可思议:
“这……这是大造杀孽啊。”
“为了政斗,大造杀孽……”
陈秋安平静地注视着崔光远的眼睛,道:“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知道的事情,也只有你,我,高适,郑思温四人。”
“定要保密,暗中调查。”
崔光远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不可能!”
“齐王,休要蒙骗我!”
“若是此事为真,为什么这位壮士要来投奔您,而不是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