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谁做先锋?(二合一)
见气氛越来越紧张,曹操再次起来打圆场:
“大家何必争吵?莫要忘了董卓还高居虎牢之上,距此地不过二十里。
吾等举义兵,也是为诛除董贼暴乱,此时大军已经集结,成功迫在眉睫,诸位何必内斗?”
他同时也走到韩馥身前,拉住他的手,轻声安抚:
“韩使君,我也知你此番出力甚多,折损了不少士卒,立下汗马功劳。
但大家都是为匡扶汉室而来,只求心中大义,何必在意那些大功、小功?
你部大可稍作休整,看吾等出力,待到兵精粮足,再一同为国效力也不迟。”
见曹操如此诚恳,韩馥表情也稍稍松动。
韩馥连哼两声,看向众人:“要不是看在孟德面子,今日必与汝等争辩到底。”
说罢,他带着潘凤、张郃坐到他的位置上,闷闷喝酒。
袁绍看韩馥的眼神已满是杀意,但他攥紧拳头,还是选择忍下。
他转过头,对各路诸侯挤出笑容:
“诸位都是君子,何必在乎小人之见乎?大家还是想想怎么拿下虎牢,诛杀董贼吧。”
见吵不起来,公孙瓒身后的黑大汉摇摇头:
“又要扯皮,真没意思。”
这话也被公孙瓒听到,他回头一笑,低声道:
“玄德贤弟,你三弟看问题倒是一针见血。我也不愿多费唇舌,还不如与那董卓先战过一场再说。”
“喏,大哥你看,公孙太守也这么说。”黑大汉,也就是张飞面露喜色。
中间那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正是刘备。
刘备拱手微微一躬,平静说道:
“公孙兄见笑了,我这三弟向来心直口快,诸公也是为匡扶汉室才聚于此,多些商量也是好事。”
另一边,上党太守张扬站出,向袁绍建议道:
“虎牢关乃天下雄关,强攻必不可行。
若董贼闭门不出,我军可令一路诸侯为前锋,于关前搦战。
同时在两侧布下伏兵,若其应战,可伺机攻入虎牢。”
他的这个主意也是最常见的诱敌之计,并没有特殊之处。
但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袁绍连连点头,接话道:
“此计可行,有哪位诸侯愿做先锋?如若破董,可为首功。”
大营里再次陷入诡异的寂静,全场只听得到韩馥一行大吃大喝的声音。
见此,潘凤无声冷笑。
此时,北海太守孔融突然出列,想要说话。
袁绍大喜:“孔文举,你愿出战?”
孔融稍做沉吟:“非也,非也。”
“那你又有何事?”袁绍大失所望。
孔融向各路诸侯拱手,道:“孔某只是有一个提议。此先锋最好与董贼有仇怨,亦或者与董军有过交手,如此,更容易激那董贼应战。”
此言一出,各路诸侯神态各异。
他这是把人选的范围又缩小了。
要说这全场诸侯,与董卓最有深仇大恨的就是袁绍和曹操。
袁绍乃十八路诸侯盟主,还曾指着董卓的鼻子痛骂,惊得董卓不敢动作。
董卓此次出征,也特地杀了袁绍叔叔袁隗的全家,可谓是有不共戴天之仇。
也正因此举,袁绍的声名更加兴隆。
曹操则是前段时间亲身刺杀董卓。
可惜事败,遭到董卓追杀。
曹操倒是坦荡,起身道:“操任前锋也未尝不可。
但操手下只有几千兵马,兵薄将寡,董贼势大,还需一位诸侯与我共同迎敌。”
众人对曹操吹捧一番,又扭头看向袁绍。
袁绍干咳了两声,托词道:
“我乃是各路诸侯盟主,须放眼大局,事务繁琐复杂。吾上将颜良文丑也未到,恐还需一位善战的诸侯,担此重任。”
袁绍到底是盟主,众诸侯也不好强求,又开始思考还有谁能担此重任。
若说与董军的交手记录,盟军先锋孙坚自然最多。
但可惜他先前败于华雄,此时正在重整部队,未到虎牢。
那剩下与董军交过手的,就只有王匡与韩馥了。
韩馥见众诸侯瞧他,瞬间瞪眼道:
“尔等何意?我军与吕布交手、损兵折将之时,汝等皆在营中酣睡,又有何面目令我出战?”
韩馥已经铁了心撕破脸,不愿再给各路诸侯一点面子。
各路诸侯都低声咒骂韩馥不识大局,但又拿他没什么办法。
毕竟那潘凤手已按在剑柄之上,满脸凶色。
公孙瓒倒是暗忖不弱潘凤,但他也觉得没必要出头。
那剩下的人选,就只剩下河内太守王匡了。
众诸侯都抬眼望向王匡,知道此人仗义疏财,颇有侠名,定不会像韩馥那样不讲道理。
但王匡与吕布交手时,整部兵马都是损失惨重,这些诸侯也不好逼迫。
于是,他们都望向袁绍,指望这个盟主来定夺。
袁绍心中大骂:怎么坏人还要我来做?
在讨伐董卓之前,韩馥意欲限制袁绍的发展,经常断其粮草。
全靠王匡仗义,友情提供粮食,袁绍才能渐渐发展到了今日。
但袁绍也知道,如果不选出一个先锋,那他自己就要顶上了,这也是他百般不愿的。
他先望向王匡,又望向韩馥,被韩馥瞪了一眼。
袁绍心中很是生气,但他也无可奈何,最后还是把视线落在王匡身上。
对不起了,王兄!
只见袁绍调整了一下情绪,怅然道:
“公节兄,我也知道你先前与吕布战过一场,损失了一些兵马。
但现在实为讨伐董卓的关键时候,除了你,已经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为了匡扶汉室,绍还是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担此重任,去给孟德兄做个副手。”
王匡还没回应,潘凤已经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这不就是未来职场的PUA加道德绑架吗?
只能说袁绍不愧是做领导的,这一套竟然无师自通。
听到潘凤动静,各诸侯都将目光投了过来。
韩馥替潘凤打掩护,放下酒杯,阴阳怪气道:
“前面是谁说我与王公节没拿下吕布,不配邀功来着,现在又来求我们当前锋?”
看着韩馥的嘴脸,袁绍心里恨极,实在难忍:
“这等狺狺狂吠一辈,为何还能在吾等帐中?左右,给我叉出去!”
“我看谁敢?”潘凤和张郃一左一右,护住韩馥。
眼见大营中剑拔弩张,再次陷入僵局。
王匡此时却叹息一声:
“禀盟主,我部方与董军交战,损兵折将,人马损失超过半数,实难当此大任。”
袁绍对王匡瞬间又换了一副表情,劝说道:
“我只是要公节兄在阵前搦战,引那董卓出关。董贼出兵,吾等一拥而上,乘机取下虎牢,则大事必成。”
见王匡态度似乎有所松动,孔融也加了把劲,晓之以理道:
“袁盟主说的不错,我先前说,要与董军交战过的诸侯前去搦战,也是为激起董卓的火气。
所谓‘兵贵拙速,不尚巧迟。速则乘机,迟则生变’,若董卓死守虎牢险关,时间长了又生变化,于汉室不利。”
桥瑁也道:“此先锋实非公节兄不可。兄大可放心,吾等定不会让你独自面对董卓的兵锋。”
众诸侯皆道:“还请王太守以大局为重!”
道德绑架,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王匡见这些诸侯一口一个大局,只得无奈答应:
“既然诸位看得起王某,那某认下便是,能于国家有用,某愿尽心竭力。”
“哈哈,还是王兄识得大体!”
袁绍大喜,“来人,斟酒,我亲自敬公节兄一杯!”
见此,韩馥表情难看:“既然如此,是韩某多情了。”
他冷哼一声,带着潘凤、张郃拂袖而去。
韩馥走后,王匡没过多久也告罪离去。
十路诸侯一连走了两路,这会在开下去也没什么意思。
袁绍索性结束会议,让众诸侯各自回营。
路上,王匡手下从事韩浩,满脸迫切地策马上前,拉住王匡:
“主公,我军方才损失了五六千士兵,为何又要领先锋一职?”
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的军队才刚遭大败,那些诸侯又未损一兵一卒,为什么他们自己不上?
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王匡勒住战马,长长呼出一口气:
“众诸侯都以大义相逼,我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韩浩气得一拳打在马鞍上:“那我们为何不学那韩馥韩使君,他们就是欺负我们不肯撕破脸!”
王匡摇摇头,轻挟马腹,让战马缓慢前进:
“元嗣,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的。
众诸侯来此会盟,虽然都有私心,但到底是为匡扶汉室而来。
正如那曹孟德所说,既然都是为了心中的大义,何必在意那些所谓的小功、小利?
韩馥此举虽逞一时之快,但等盟军讨伐完董卓,定有人要与他清算。”
言毕,王匡又抬眼望向远处,继续道:
“韩馥上次舍命救我,实有大恩,届时,我们拼命护住他就是了。”
韩浩闻言,有些不以为然。
这十八路诸侯犹如一盘散沙,日后都未必拿得下董卓。
就算能胜,按现在的打法,自己等人能活到那时都不一定。
现在这些诸侯,分明是把他们河内人当马前卒在使。
韩浩稍作踌躇,又附耳上去,将嗓音压到最低:
“主公,我们这次前来,难道只是为了匡扶汉室,就没有一点私心?”
王匡吃了一惊,冲韩浩吹须瞪眼:
“那不然呢?”
韩浩这才哑口无言,将马匹的速度放慢,跟在王匡身后。
-----------------
另一边,曹操也领着手下几个将领回营,此时已至黄昏时分。
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一路上聊得挺开心,唯曹操沉默不语。
夏侯惇策马追了上去,问:“主公,为何闷闷不乐?”
虽然他们几个是同族兄弟,但在军中也是主臣相称。
曹操唏嘘道:“我只是在感慨,袁本初这一年的变化竟如此之大。”
夏侯惇知道曹操所指:“莫非是那袁绍今日的做派,令主公不喜?”
曹操微微点头。
他不禁想起董卓欲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时,袁绍的举动。
宴会中群臣,包括他曹操,都被董卓吓住,惶恐不已,不敢妄动。
唯有袁绍跳出,与董卓对峙,甚至抽出宝剑,抛下“我剑也未尝不利”的狠话。
这一下把董卓都镇住了,短时间也没敢再提废帝之事。
这也是袁绍声名大噪的原因。
“本初怎么变得如此爱惜羽毛,贪图小利了呢?”曹操摇头不解。
逼兵败的盟友为先锋,自己坐享其成,即使是自诩做事不择手段的曹操,也觉得不齿。
夏侯惇观曹操颜色,附和道:“也许是手握大权,暴露本性了罢。”
曹操抬头,眺望远方:“若满朝公卿都是这样的货色,大汉的未来又有何人能救?”
这是他自刺杀董卓之后,第一次感到有些迷茫。
-----------------
话分两头,韩馥这边从大帐出来,倒是一片祥和。
疲倦了一天的韩馥果断选择回营休息。
潘凤、张郃二人倒是还有几分余兴,吃完晚饭后,又在讨论兴建骑兵队伍之事。
这次战役,他们缴获西凉战马500多匹,俘虏骑兵300人,正好能以此为基础,慢慢武装出一支骑兵。
虽骑兵比较步兵来说,更耗资源,但冀州向来以粮草丰足著称,也不怕供养不起。
潘凤心中已有几分考量,对张郃道:
“我们此战过后,正好剩下五百骑兵,正好全部编入骑兵营中,重新编排队伍。
凡入营者,统统军饷翻倍,伍长以上及战功显赫者,还可令他们挑选一匹西凉战马。
最后再从战俘中选出愿意投靠的,打散编入各伍,每日共同训练,令他们早日归心。”
说完,潘凤稍作思考,又补充了一句:
“这只是我的简单想法,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提。”
张郃稍作思考,肯定道:“潘将军此法已是比较完备,只是空缺部分可以从步卒中选拔,补齐一千之数。”
潘凤点头:“那此事便交给儁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宁缺勿滥。”
张郃抱拳应下:“定不让将军失望,只是此骑兵尚缺一个合适的名字,还请将军赐名。”
潘凤斟酌了一番,道:“不如就叫讨寇骑吧。一来董卓为国贼,贼即是寇;
二来冀州比邻黑山、青州,都有大批贼寇作乱,等讨董有功,便回冀州讨寇。”
张郃:“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