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学习与合作学习:如何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学与自习”项目

孩子们自主上课


山形县天童市立天童中部小学位于山形县天童市市中心,是一所由29个班级和667名学生(2021年统计)组成的大规模学校。如研究构想图所示(图1.1),除了平时的“师生合作教学”,该校还会开展“自学与自习”“个人计划学习”“自由学习”这三种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一章,我们不仅会向大家介绍这些活动,还将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是如何在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实现自适应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综合提升的。

天童中部小学最先开展的教学活动是“自学与自习”。请看图1.2。这是一堂六年级的数学课,讲的是“分数乘法”。然而,黑板前并没有教师的身影,站在讲台右侧、手拿平板电脑的女孩是今天的主持人,而站在左侧的那两个孩子则正在黑板上归纳着同学们的意见。是的,“自学与自习”是一堂完全由孩子主导的课。虽然天童中部小学开展的“自学与自习”借鉴的是川崎市立川崎小学的经验,不过,奈良女子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开展这种教学活动了。

这一天刚好在上公开课。为了研究孩子们是如何自主上课的,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很多教师都来教室听课了(图1.3)。天童中部小学的教师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很感兴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孩子如何自主学习和成长,并且他们也一直都在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另外,在讲台上发言的孩子之所以都拿着话筒,是因为我们会对这堂课进行全程录像,并在全校播放,这样做是为了让没能进入教室听课的教师也能看到教室内的情形。这也是为应对新冠疫情而想出的新招。

有意思的是,与教师站在前面讲课时相比,大家举手的积极性更高,讨论也更加活跃。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高年级学生总免不了会多想。但“自学与自习”则不然,因为同学之间不会有像对待教师那样的揣度和客套,所以大家更容易在开诚布公的交流中让讨论变得更加热烈。

在社会课或班级活动的“自学与自习”中,大家经常会因讨论太过激烈而发生争吵。每当这时,他们的朋友便会站出来劝说,告诉他们哪里说得过分了,这样就能巧妙地促成双方的和解。有意思的是,班上所有同学似乎已经对这种“争吵”达成了统一认识——争吵是为了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好。这样一来,大家便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那些不小心说错话的孩子也能马上重新融入大家的讨论。我想这也是值得我们这些教师好好学习的地方。

图1.4是四年级数学课“小数除法”最后一堂课上的情形。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适应了这种上课形式,孩子们也是可以写出这么多的板书的。当讲到把小数转化为整数再除时,有些孩子表示应该将数字乘以100,有些孩子则认为应该乘以10,于是,关于这两种方法为何可行的理由便成了这堂课讨论的焦点。面对如此激烈的讨论,扮演教师角色的三个孩子最后给出的总结是:“关键还是要弄清楚除法的本质。”

虽然班主任在教室时也会开展“自学与自习”,就像前面提到的六年级数学课那样,但最能发挥他们真正实力的还是当教师因出差或参加其他班的公开课研究不在教室的时候。该活动也一直都是作为公开课的“接档节目”一样的存在。之所以“请写出7.56÷6.3的笔算方法”这句板书的字迹与其他板书稍有不同,是因为这一句是班主任在上课前提前写好的。在天童中部小学,教师不会因为自己不在教室就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让大家自习,而是会让他们通过“自学与自习”的方式自主上课。这样的话,教师就可以安心地去出差或去参加其他班级的公开课了。

板书右下方的那句“请算好的同学将答案写在笔记本上,然后拍照提交”是对应用题做出的指令,也是“GIGA学校”构想计划规定的答题流程:先用平板电脑拍照,然后通过云端授课支援系统提交作业。只要孩子在云端授课支援系统上完成提交,那么就算班主任去很远的地方出差了,也可以及时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一人一台电脑的硬件保障和高速大容量的网络环境大幅增加了小学课堂教学的可能性。

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开展“自学与自习”。至于什么时候合适,以天童中部小学为例,学校从一年级的五月开始就已经在开展这项活动了。另外,多所学校的实践结果也表明,至少在一年级暑假结束后,孩子们是完全具备自主上课的能力的。


课堂教学脚本


有人会问:“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些的?”“是不是做了什么特殊训练?”其实做好这些完全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需要什么特殊训练。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孩子们看来,他们不过是在玩扮演教师的过家家罢了。

毕竟孩子们自上学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上课,每天都在认真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一定能很好地模仿教师的举动。就算是一个四岁的孩子,在家玩过家家的时候也能准确地模仿父母的举动,那么让小学生在学校模仿一下教师又有什么难的呢。反而做不到才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只要给孩子们机会,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地去扮演这堂“自学与自习”课的教师。

孩子们会在每天的学习中归纳学习各学科的课堂流程,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脚本”。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归纳并学习大量的脚本,并且也都按照脚本游刃有余地生活着。比方说,虽然每家餐厅是不一样的,但人们总能熟练地走进餐厅用餐。这是因为虽然餐厅不同,但客人进店后的行为流程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即便是第一次光临,也不会感到局促。

上课也是如此,如果是数学课,那么流程应该就是“复习已学知识点→解答今日例题→说出各自的答案→解说各自的解题思路→总结学习要点→解答习题”。如果是语文课,那么它的基本规则可能就是“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共同讨论”。

孩子们对这种按照各学科脚本来扮演教师的过家家非常感兴趣。虽说是感兴趣,但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学习的一部分,所以也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尤其是扮演教师的孩子,他们会非常认真地做好事前准备。图1.5是担任主持人的孩子上课时用的脚本。上面除了课堂流程,还详细地写有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学习。受扮演教师角色的孩子们的影响,其他同学也会为了把课上好而全力配合,于是这堂课自然就会充满活力,让大家受益匪浅。

师生双方都要做好周到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吧。为了确保班里每位同学都能当上某门课的教师,我们会通过让擅长或喜欢该学科的孩子当课代表候选人,或者让值日生一起加入等方式来决定扮演教师角色的人选。

在课堂上,教师会指定单元的某一部分让孩子们用“自学与自习”的方式去学习。这里是需要教师做出专业判断的。

比如表1.1是一份由6个课时组成的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的教案。第一、第二课时是对分数乘法这个概念的导入部分,所以理应由教师来教。而第三、第四课时是对第一、第二课时所学内容的应用和发散,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自主进行。同样,只要教师在第五课时对分数公式的运用进行了重点讲解,那么以计算规则的运用为主的第六课时也可以交给孩子进行“自学与自习”。另外,虽然接下来要学习的单元是“分数除法”,但只要照着“分数乘法”的方式去做,就算把课堂完全交给孩子,他们也一定能把课上好。

虽然这些内容很难,但是并不需要一上来就挑战这些,不妨从低年级开始,通过逐步积累“自学与自习”的经验来提高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等他们上了六年级,就能凭自己的能力去攻克这些难题了。

像“特殊科目(德育课)”或班级活动这些是可以全权交给孩子去做的。虽然课堂效果未必会完全如教师所愿,但也不至于发展到令人担心的地步。如果在课堂上没能得出预期的结论,那就表示有必要就“问题出在哪里?这堂课的目的是什么?”重新进行认真的讨论。可以说,“自学与自习”正好是一个让大家对“课堂”做出深入思考的契机。在接到“自学与自习”的任务后,扮演教师角色的孩子们便会开始着手准备,当然,他们也可以找教师商量(见图1.6)。而教师务必要认真做好的一点是,根据表中的分析,对“自学与自习”在单元学习中的定位、目的、与已学知识点的关联等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并且,教师一定要把包括教师参考书在内的所有教辅资料毫无保留地交给孩子。要毫不畏惧地把自己的“上课神器”暴露给孩子。这样等他们实际上课时便会明白,原来课堂根本不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于是,他们也就能切身体会到教师平日的辛苦。

我想到一个外校的例子。有一天,一个上课十分积极的孩子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也想要听课老师们手里的那本书。”他说的是教师参考书。于是我二话不说就把书给了他。然后,他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份教案,并且还问我:“老师,我对评价部分不是很清楚,您那里还有什么可供参考的资料吗?”于是,我又把学习指导要领和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解说资料也拿给了他。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在看完那些资料后,第二天竟然又对教案做出了修改。在这种日积月累的锻炼之下,到了高年级,孩子们的教课水平自然就能达到实习教师的水准。

我在前面的“小数除法”中也提到过,“自学与自习”是通过拍摄板书照片,或者各自向云端授课支援系统提交学习成果或感想等方式进行的。


培养能动性


“自学与自习”有意思的地方是,孩子们的上课节奏通常都非常快。他们上课从来都是直奔主题,不会像单口相声那样先做一些铺垫。我不仅从这了解到了孩子们喜欢的上课形式,每每在看到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课堂回顾时,我都会反思自己的课是多么地啰唆和浪费时间。

所谓反思,其实就是从为完成任务而努力模仿教师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简直就是自己的复制粘贴,从提问或下达指令,到对待同学意见的态度,甚至包括提醒的方式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虽说从孩子身上的问题去修正自己的言行这样的做法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学与自习”会变得越来越好,这样的努力是非常值得的。“自学与自习”通常是在教师不能来教室上课时进行,不过班主任偶尔在后面旁听,然后课后再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回顾效果也会很好。孩子们一定对“教师对自己的努力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又会给出怎样的建议?”非常感兴趣。另外,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交流,针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所有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虽然前面提到了资料公开的重要性,但我更希望教师能制造更多和孩子坦诚谈论课堂教学的机会。而“自学与自习”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

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教学,原本都应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建。可是一直以来,由学生主导策划的大多都是校园活动或学生会等特别活动,课堂教学从来都是由教师全权负责。而“自学与自习”却打破了这一壁垒,把课堂教学交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创建。这样的改变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能动性。

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学生能动性这个概念,直译过来是“行为主体性”。经合组织认为,这是为了实现“理想未来”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一种“为了做出改变而设定目标,反思并负责任地行动的能力”。毋庸置疑,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与同学一起共同创造自己想要的课程的“自学与自习”是一定可以培养起这种学生能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