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究竟是谁的事
关于学习这件事的困惑,其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是“学习究竟是谁的事?”
答案很简单,是孩子自己的事。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包括孩子自己。但是,父母的做法却让这件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了。
作为父母,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当成自己的责任,这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的初衷是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所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实实在在地把孩子的学习问题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首先,从情绪上来说,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最沮丧生气的是孩子的父母。孩子表现不好,我们会因此而大发雷霆、训斥孩子,而孩子却对学习不好没有过多的不良感受。这就证明了我们在情绪上为孩子分担了本应他自己承当的责任和后果。
其次,学习这件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已经不是孩子自己的责任了。比如说当孩子不能完成作业的时候,谁在为此而努力?是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学习,父母施以各种手段,比如鼓励、“贿赂”、哄骗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依然置身事外,父母替孩子做本应他自己做的事。
前几天有位朋友向我诉苦,说他刚上初中的儿子成绩很差,他非常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于是决定亲自监督孩子学习,摩拳擦掌地当上了孩子的家教。就这样斗智斗勇地过了几个月,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什么起色,反而把他们的亲子关系搞得异常紧张,这让朋友非常沮丧和不理解。
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孩子的智商出了问题,而是家长的角色出现了错位,家长不是老师,不应去做老师的事情。
事实上,任何人在别人的监督下做事情,都会感到不愉快,那双盯着我们的眼睛会让我们很不舒服,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学习也是如此。
父母像监控器一样督促孩子学习,这样做的结果不是孩子变得更加主动积极,而是产生依赖心理和逆反心理:您不督促,我就不学习,看您拿我怎么办?有时候,孩子还会为了应付父母的监督和唠叨,使出各种招数,有的孩子甚至撒谎,编出各种理由来搪塞父母。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学生时,父母很少管孩子的学习,也不会检查孩子的作业。但很早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告诉我:“读书不是为了父母而读,而是为了你自己。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必定会吃生活的苦,而这份苦,没人替你分担,只能自己咽下。”
我不能说我父亲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正确的,我自己也没有被培养成为多么了不起的人才,但是,最起码我成长为了一个自强自立的人,懂得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可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求学是一个漫长且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家长、孩子各有自己的责任,我们要分清这个界限。如果父母将孩子本应承担的责任承担起来,替孩子做他本应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负责任。
因此,父母要把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还给孩子,让他知道什么是责任感。相信我,外力的逼迫,远远抵不上孩子的内驱力,只有孩子主动去学,才能持续不断地激励他自己,才能在学习这场“马拉松”中跑赢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