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无题》
李商隐的一生写过很多诗,但大多数都无题,我想这和这位“悲情”才子的生平经历有关,曾在年少时错过了情窦初开的爱情,后与宋华阳的两情相悦又被文昌公主拆散,在其新婚后的妻子王氏没多久也因病离世,同时在政治上被当时的牛李党打压,流放京职。他的一生更像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理想和抱负在生活的一次次重击中湮灭,留给他的只剩对那过往美好爱情的追忆和思念。
李商隐出生于没落世家,年幼丧父,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其养大,年少时的李商隐极其好学,十六岁时就因擅长古文而闻名于外。年少成名的经历让这位少年的内心埋下了一颗自负的种子,这也为后来所经历的遭遇写下了伏笔。
大和七年此时的李商隐21岁第一次进京赶考,借宿于堂兄弟李让山家,也就在这年他遇见了柳枝,柳枝是洛阳的富商之女,年芳二八,在一次偶然中听到李让山吟诵李商隐的《燕台》,或许是这四首里浓厚的相思之情打动了柳枝,让这个女孩对李商隐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柳枝姑娘便用手撕下了自己的衣角,托李让山交给李商隐,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而言,写情书似乎显得过于直白,这一个小小的衣角反而更加隐晦的表明了自己的爱意。
在见到翩若惊鸿的柳枝后,李商隐便对这位佳人一见倾心,洛阳城外花似锦,佳人相伴共春行,这一天爱情的火花逐渐被点燃,如果按照正常的故事发展下去,才子配佳人,李商隐的一生或许不再颠沛流离。
可面对爱情的时候,李商隐逃避了,不论是因博取功名也好,懦弱胆怯也罢,总之李商隐逃避了,在两人相约好的时间里,柳枝没有等到李商隐,洛阳城内春风细细吹起杨柳依依,细雨打落在湖面的荷叶上汇聚成点点泪珠,柳枝站在桥上望着远方出神,她知道这位“才子”或许不会来了,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就这么一走了之了。
李商隐真的不爱柳枝吗?我想不是的,他或许是想要在功成名就时再回来兑现诺言,在他的世界里功名真的太重要了,年少成名的他,怎么会不渴望被认可呢?
可是爱情是最不等人的,在科考完后的冬天,李商隐再次回到了这里,仅仅数月,这洛阳城已是物是人非,大雪铺满了整座洛阳城,雪花纷纷,寒风凌冽,但比起这恶劣的天气更让他寒冷的是柳枝已经嫁给一位将军为妻。
后来的李商隐写过一首诗《赠柳》,那句“桥回行欲断,堤远亦相随”更让人怀疑那天的他究竟有没有去赴约,或许他就站在远处深深望着那桥上的柳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有些人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他和柳枝就像是柳枝与莲叶,锦鳞与飞鸟,从此水陆相隔,各自凋零。
后来的李商隐终于考上了进士,此时的他早已被时间磨灭了锋芒,可他那感性的性格在刀剑相争的朝堂上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不知是否是爱情冲昏了头脑让李商隐做出了一个政治上错误的决定,他娶了敌对派的女儿,也因此被牛李两派互相排挤。
李商隐是令狐楚的门生,按资排辈属于“牛党”的门下,在一次与好友韩瞻出行时,认识了王氏,这位王氏是“李党”大将军王茂元的小女儿名为王晏媄,只此一面便深深勾住了李商隐的心,没多久李商隐便托韩瞻跟王茂元说亲,王茂元也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一拍即合,很快便安排两人便结为了夫妻。但也正因此得罪了“牛党”,在后来“牛党”得势后便被赶出了朝堂。
在朝堂之上混不下去的李商隐被迫开始了颠沛流离,前往各处潘镇做幕僚,夫妻二人从此也是聚少离多。只能通过书信来寄托相思,但两人的感情却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而变得平淡,反而更加坚固,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这次的李商隐坚定的爱着他的妻子王氏。
在春后的有一天李商隐收到了来自王氏的家信,信里妻子告诉他家中的荷花开了,非常漂亮。他收到信后,一个人在屋内沉思了很久,回了这么一首诗送给妻子。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首诗哀物,也是怜人。人生短短数十载,他却总是为了生计而奔波,不能与妻子长相守。花开花谢,红颜易老。
此时的李商隐内心那对功名的执着开始动摇了,那时的他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再工作几年,攒点积蓄就回家,他不想等到翠减红衰时空留遗憾。
天不随人愿,有情人难相守,这可能就是李商隐的命运,是上天偏要这位才子的一生都是悲剧。
秋天的李商隐收到一封家信,这时的他已经攒够了积蓄,准备回家了,他不用猜也知道,这次的书信是问他归期何日的,但李商隐还是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里熟悉的笔迹字字情真意切,信中温情的问到秋天的树叶已经飘落了,我的相公又何时回家呢,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王氏已经病入膏肓,但信中对自己的病情仍未提及一二,只是借秋天的落叶以此隐喻,她或许不想让自己成为这好强丈夫的负担,不想因自己让丈夫放弃大好的前途和机会。可李商隐却没懂这家书下的隐喻,他的“情”字太重了,但我想后来的他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写出了很多让人读不懂的诗,这些诗只能读出表意却看不到深意,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那天的他在看到书信后就只回了这么一首诗。
《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窗烛影,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他人生最遗憾的一首诗,因为他不知道,就在他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的那刻,他的妻子王氏已经病故了。
自此李商隐再未娶妻,只剩下一首首无题的诗句寄托着自己对过往的思念,我想李商隐这些诗的题目其实一直都是存在,存在于他的心里,存在于他的每一段经历里,也存在于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