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朱明太子当流寇

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上旬。

北直隶,真定府。

东南远郊的一片无名树林内,流寇的身影若隐若现。

就在半个月前,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了闯王李自成,史称一片石之战。接着,清军长驱直入,打进了京畿。

地方缙绅对顺廷本就不满,顺军败讯传来,纷纷起兵反叛,杀官倒戈。

顺廷的统治一夜瓦解,背腹受敌之下,李自成只好下令撤往山西。怎料顺军才出京城,便遭到关宁军突袭,撤退变成一泻千里的大溃败。

无名树林里的流寇,正是京畿逃来的顺军残部。

他们连续南逃两百余里之后,终于摆脱清军的追击,可处境依旧十分险恶。

因为各地缙绅均以“讨逆擒伪”的名义,号召乡民截杀落单的顺军士兵。

从县城到市镇,从市镇到每一座村庄,到处都有暗枪冷箭。有时,乡勇们甚至胆敢袭击百人以上的成建制部队。

树林内的顺军残部寸步难行,陷入四面楚歌的窘迫困境。

他们与主力早就失去联络,拼命南逃只是出于本能的驱使,并没有长远计划。接下来该何去何从,该干些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然而,有一人与众不同——那便是崇祯皇帝的嫡长子,大明太子朱慈烺。

三月末,李自成攻破京城,朱慈烺不幸沦为顺军俘虏,直至七天前才趁乱逃脱。刚刚重获自由,便遭遇穿越事件。

被夺舍后的朱慈烺熟知历史走向,深知满清已决意入主中原。作为大明的合法继承人,落入清军手中,唯有死路一条。

因此,他的目标十分明确。

逃,尽快南逃。

北直隶之前被顺军清洗过一遍,忠于明廷的军队所剩无几,唯有逃到其他省份,才有机会重整旗鼓。

路上多耽搁一日,被俘的风险就多一分。

然而,各府县缙绅擒杀顺廷官吏后,并没有坚守城池,抵抗异族入侵,反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清军献表投降。

涿县、容城、安州、祁州……沿途十余座县城都挂上了清军的旗帜。改旗易帜的速度,甚至比朱慈烺逃亡的脚步还要快。

在这种局面下,向地方缙绅求助,无异于自投罗网。

历史上,朱慈烺脱险后举目无援,便抱着侥幸心理,回京城投靠外公周奎。结果可想而知,很快被周奎献给清廷。

随后,清廷还以假冒太子的罪名,将真太子斩首弃市。

连骨肉至亲都不能信赖,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幸好穿越带来大量现代观念,如今的朱慈烺思维开阔了数十倍。

比如说,他知道并非所有农民军都是穷凶极恶之徒,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只因实在活不下去,才不得不揭杆造反。

在另一个时空,顺营和西营先后尊奉南明为正朔,以明军的身份坚持抗清,不惜以身殉国。

与摇着尾巴降清的虫豸们相比,他们的气节堪称高尚。

带着这样的理念,朱慈烺暂时放下国仇家恨,找到另一条出路——假冒顺廷委任的文官,混在溃兵里一起南逃。

最初的几天,漫山遍野都是陪跑的溃兵,清军追兵抓不过来,逃亡过程有惊无险。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人被俘,剩余的部分愈发显眼。

更为棘手的是,溃兵们抵达这片可以暂时藏匿的小树林后,便不肯继续走了。

真定府距离河南、山东均有数百里之遥,躲躲藏藏的走,起码还要走半个月。

如果没有其他溃兵掩护,朱慈烺觉得自己可能会死在无名村夫手上——这种事历史上常有发生,并不稀奇。

这天早上,朱慈烺与周围溃兵接触了一圈,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

树林内大约有七八十名溃兵,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且随身携带的干粮基本耗尽,即将失去机动能力。

这些人里,除了顺营嫡系,还有很多刚刚降顺不久的明军。

包括左光先、白广恩麾下的陕甘明军;李自成进京途中收编的山西明军;以及京师城破时,被迫投降的三大营禁军。

而地位最显赫的军官,是来自顺军前营的一个哨总,名叫赵大勇。

在他的周围,还有左营、后营的几个队总,他们都是顺营嫡系,因此比其他溃兵较为团结一些。

在缙绅集体倒戈的局面下,赵大勇等顺营嫡系对降顺明兵心怀戒备。

降顺明军也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是顺军,还是刚刚逃脱魔爪的明军。

如果是顺军,他们这些大头兵应当听从赵大勇的指挥;否则,就应该“讨逆擒伪”,到缙绅那里领赏去。

有了这层龌龊,树林内的气氛很不和谐。

朱慈烺尝试说服赵大勇继续南行,却遭其断然拒绝。

赵大勇坚信闯王不久将卷土重来,认为留在北直隶等待主力,远胜冒险前往山东。

他还建议朱慈烺以读书人的身份,去缙绅那里借些粮食回来,或说服其他溃兵服从他的指挥。

若能为闯王收拢百余残部,说不定能当上“营参谋”之类的军职,没必要前往山东,当什么破县令。

朱慈烺感到十分沮丧,可目之所及,赵大勇已是最有节操的军官。

毕竟李自成还没有彻底败亡,顺营嫡系还有一股子傲气。不像那些明军出身的溃兵,浑浑噩噩,老想着要不要投降。

而誓不降清,是当下最可贵的品质,没有之一,出身反倒是其次了。

至于表明朱明太子的身份扯大旗,朱慈烺连想都不敢想。

首先,赵大勇等嫡系还对李自成抱有希望,响应大明太子号召的可能性很低;其次,另一半降顺明军也未必可以信赖。

现在的朱慈烺缺乏实力和威望,无法让大家相信,追随一个光杆太子会有出路。而一旦有人离队告密,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他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不远处传来“咕咕,咕咕咕”的鸟叫声。

“二猴子,是你吗?”

“朱大哥,是我。”

说话间,一个精悍小巧的身影从草丛中跃出,正是二猴子。

二猴子大名孙二弟,是朱慈烺逃亡途中结交的同伴,因年纪小,就一直对朱慈烺“大哥大哥”地喊着。

他虽不强壮,身手却很灵活,早上出去打探消息,这才刚刚回来。

朱慈烺见他满面愁容,沉声问道:“外面情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