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讨价还价,要了六名不良人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件事,李想做的有些过分。
情报部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门,不是臣子能够掌控的,万一他们造反了怎么办?
作为曾经的造反头子李世民,也是后期才建立起了情报机构。
而且,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个不受控情报组织绝对是可怕的。
可是,李想却提出,要抽调李世民的人手,来充实锦衣卫。
相当于让李世民也控制了锦衣卫。
这样一来,锦衣卫的威胁就少了很多。
李世民对此很是满意。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不良人是一把利器,除非是大事,否则不能轻易动用。”
“不过,你肩负重任,派几个高手给你也无妨。”
李想顿感一喜,这才松了口气。
锦衣卫的五百人好招募,但是没有精锐作为骨干,如果能招揽到一些不良人,锦衣卫的实力将会突飞猛进。
“天藏星还有三千面,和我配合的很好,我想要他们,另外,再给我十几个天罡校尉,也足够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
不良人是他麾下的最强暗卫,共有三十六名天罡校尉,每一名都是从全国各地的各门各派,武林高手,百万大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小子居然一口气说要十几个!
你知不知道,为了培养这些不良人校尉,朕费了多大的力气?”
李想摸了摸脑袋,这才多少啊,只有三分之一多点。
“天藏星可以给你,天罡校尉也可以给你两个,你还想要多少?是想造反吗?”
李想有些不乐意了。
“最少七个,老爹,我又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大唐!”
李世民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真的舍不得啊。
“最多三个,闭嘴吧。”
“六个!干爹,互市一开,我们每年都能赚不少钱,这点小钱算什么?”
李想之前从来不提要求,而且这次确实是自己不占理,李世民也不想太为难他。
“五个!”
李世民伸出一只手,道:“你再胡闹,朕可要发火了。”
五个…嗯,比两个要好一些,加上天藏星,一共六个,足以应付现在的情况。
李想咧嘴一笑,弯下腰来:“多谢干爹。”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转过头去,一脸的不屑的样子。
只是他的心好痛……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权了。
“爹,这互市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安排?如果我过去,是按照朝廷的意思行事,还是按照我的意思行事?”
李想眨了眨眼,问道。
“定襄是互市之地,定襄城经过扩建之后,已经比原来大了一倍有余,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是突厥人的门户,又有朔方城作为驻兵之地,倒也不怕突厥人作乱。”
定襄,李想出征突厥的首战之地。
定襄是突厥人的门户,北面是草原,南面是朔方,选择这里互市,等于是拔掉了突厥人的獠牙,又在突厥人的胸口上插了一把刀。
如果突厥人撕毁盟约,朔方镇守在这里的数万大军,将会长驱直入,直捣突厥人的心脏。
而且,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就算是突厥人想要动手,也不可能瞒得过大唐。
而且,突厥门户在大唐的控制之下,就像捏住了突厥人的蛋一样,无论他们想做什么,都会蛋疼。
不得不承认,这个计划实在是太高明了。
随着互市的兴起,定襄城也开始兴盛起来,无数的财富汇聚于此。
就算有突厥人想要报仇,也不敢这么做。
对此,李想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如今定襄重建完毕,朝廷又有意互市,如何互市,如何经营定襄,你都可以全权负责!”
嘶,真是大手笔啊!
就连李想,都被吓了一跳。
草原上没有盐铁茶,还有丝绸瓷器,只有马羊牛。
但中原很缺马羊牛。
这其中的利润,绝对能翻十倍!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依旧会有大量的商队前来。
现在有了定襄这座商业城市,一年能有多少税收?
这可是一笔巨款!
而这件事,他全权负责!
这简直就是自己的城池!
老爹的手笔就是不一般,简直就是一座金山啊!
“干爹,这次的贸易,我一定会处理好的!”
李想激动的说道。
“哈哈哈。”李世民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看着李想。
“就当是朕给你的补偿,行不行?”
“太行了!”
李想激动的几乎要跳起来了。
这不就是大唐版的深市嘛!
而且,他还能亲手打造一座城市,一想到这里,他就兴奋不已。
“这是关于定襄的情报。”
李世民从书桌上拿出一叠卷轴,上面是定襄重建后的地图,还有周边军镇上的大唐军队。
李世民更是下了血本,把陇右的三千户迁往定襄。
这也让这座战争中的城市,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粗略一看,定襄境内人口三万,虽然只相当于大唐的一个小县,但互市一开,人口便会暴增。
而大唐的许多富绅们,更是高瞻远瞩,纷纷在定襄买下了地皮,开起了店铺。
这么大一片草原,好东西多得是,拿去中原都能大赚一笔!
实在不行的话,卖点大唐的特产,再买点牛羊马什么的运回去,那也是大赚特赚啊!
“老爹,除了这些,还能给一些银子吗?”
等建好了,人员也都到位了,剩下的只是钱的问题而已。
做生意,做投资,虽然有政策补贴,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赚到钱的。
这一点,哪怕李想再怎么不专业,也不可能不知道。
“朕也穷啊。”
这一次,李世民就没有那么大方了。
“不过,税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凑齐的,想要让定襄火起来,还得再加把劲才行。”
这一点,在后世也是如此。
深市能够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靠的不仅仅是开放,还有庞大的资金支持。
没钱,再好的小渔村,也没人愿意来。
“不如这样,从户部拨一万贯,粮食三万石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