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知大明后事,难道咱的天下,只有三百年国祚?
朱元璋看着微罪的李重九,脸上露出了浓浓的惊讶!
想不到,李重九远在西北,却对应天那边的事情了若指掌!
没错,这次虽然因为李重九的事,他在密旨里斥责了胡惟庸,但确实没有对胡惟庸动手的意思。
毕竟,胡惟庸只是想抢李重九的水泥配方,想以此邀功而已。
既然是邀功请赏,那水泥配方最终还是会到了他手中,为朝廷所用。
再说这种抢功的事情,实在是太普遍,连所谓的“小节”都算不得。
而且胡惟庸是李善长推荐的人,朱元璋确实念在李善长的交情上,这次没有任何的实际惩处。
再说了,中书省这几年确实无人可用。
李善长告老还乡,汪广洋被贬,中书省左相右相都没了,只有胡惟庸这个左丞。
朱元璋这一年多经常在外面,当然需要中书省代为处理政务,如今的局面,也只能重用胡惟庸。
所以,李重九虽然醉酒,但句句不虚,所说全中!
而再仔细一品,朱元璋感觉李重九话里话外,都能听出来胡惟庸这个人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心里一动,朱元璋便决定试探一下。
“重九,胡惟庸虽然有些事做的不妥,但他毕竟是李善长挑选的人,对大明忠心可鉴,又能力出众,你八叔我,自然不会故意和他为难!你既然这么说,那八叔我以后和他多走动走动,拉近关系?”
李重九一把拉住朱元璋的手腕,喷着酒气,有些急切。
“别,可别!胡惟庸哪是什么忠心可鉴?”
“皇帝早已定下规矩,文官武官不能私下来往,但胡惟庸才是个左丞,就敢暗中授意甘肃卫的高层针对我,打压我!”
“以后他升任宰相,更会肆无忌惮!”
“这个人野心勃勃,是大明当下最大的祸害!用不了几年,就会被皇帝察觉,到时候他自然难逃惩处!”
“您可千万要和他保持距离,不然卷入他的案子,将来必定自身难保!”
朱元璋和朱标相顾骇然!
没想到,一顿饭还吃出个大瓜来!
那个很有能力,很会办事的中书省左丞胡惟庸,居然是个国贼?
“重九,你确定?”
“当然!大明朝三百年的大事情,小侄基本都知道!”
这话一出,爷俩突然愣住,朱标甚至瞬间轻松起来,以为听了个笑话。
“爹,我九哥是真的醉了。孩儿扶他回房休息吧。”
不料李重九醉中还有些不高兴。
“标弟,九哥没醉,九哥没吓唬你们!这个胡惟庸,你们一定要和他划清界限,不然洪武十三年正月,你们都得跟着遭殃!”
不等二人说什么,李重九又醉笑起来。
“你们别不信邪!当今皇帝最亲近的是谁?是韩国公李善长啊!但那又如何?胡惟庸死后十年,李善长照样也因为此事被杀!李善长尚且如此,更何况你们!”
“也就是咱这关系放在这里,若是别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泄露天机的!”
说话间,酒劲来袭,李重九趴在了桌子上睡着了。
朱元璋挥手,叫毛镶带人把李重九扶回去,自己则继续和朱标坐着,一面喝着慢酒,一面皱眉沉思。
“父皇,儿臣觉得,这就是九哥的醉话,您不必当真。”
朱元璋瞥了朱标一眼,没吭声。
这种事,能这么简单的不当真?这傻儿子!
“父皇,儿臣觉得,之前应该就是胡惟庸指示人来索要水泥配方,还把九哥给拘押起来。九哥因为是因为这事对胡惟庸怀恨在心,这酒劲一上来,便脑补了一顿胡言乱语起来。”
“而且胡惟庸是韩国公举荐的人,儿臣相信,韩国公的眼光不会错的。”
朱元璋皱眉皱眉,忍不住教育了一下朱标。
“标儿,你难道没听过酒后吐真言?而且,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事关家国社稷,不可掉以轻心。”
朱标挠挠头,很是纠结。
“那难道回去把胡惟庸抓捕下狱吗?迄今为止,胡惟庸也没干什么太出格的事。要是没个确凿的理由,恐怕不好对他下手啊。”
朱元璋摆摆手,露出了老练的笑容。
“咱现在自然不会动他。”
“即便重九说的是真的,胡惟庸也是在后面几年生出的狼子野心。当下中书省没有合适的人选,胡惟庸确实有些才干,咱可以让他先做事。”
“既然已经知道他有可能是个国贼,只要叫毛镶派人盯着就是。”
朱标一想也是,立刻对朱元璋的谨慎和沉着无比佩服。
“区区胡惟庸,照重九的话看,即便没有他提醒,也掀不起浪花。”
“咱现在倒是对另外一件事很感兴趣。”
朱元璋看着李重九的小屋,眼里透着浓浓的不解、好奇。
“发明水泥,又以神乎其技的办法制作出精盐,人工呼吸!浇羊头,今天这些从未见过的菜肴!这些,本来已经很神异!而他又酒后说自己能知道大明三百年的大事!”
“标儿,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咱大明朝,真的只享国三百年?”
朱标为之一愣,难以相信地摇摇头,但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不过,知子莫若父,朱元璋瞬间意识他的想法。
“你是不是在想,自秦朝以来,历代王朝顶多也就近三百年国运?”
朱标艰难地点点头,眼神有些慌乱。
“不会的,不会的!父皇,咱大明一定可以长盛不衰,万世不倒!”
不过这话放在从前,朱元璋自然会信,因为他本身就自信满满。
但现在,听了李重九的话后,却务实起来。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可个个都是一代人杰,咱,未必就能比得上他们。”
“可强如汉唐,也不过两百多年啊!”
朱标点点头。
两汉虽然加在一起有四百年,但中间隔了个新朝,其实两汉之间,已经没什么关系,是事实上的两个朝代。
至于唐朝,同样不够三百年就亡国了。
如果算上中间的武周,还有那些半死不活的年头,唐朝实际更短。
照这么看,李重九说大明只有三百年国运,似乎是真的!
难道,这家伙还有预言推算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