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目光
只要城阳公主心在自己这里,保唐家几代仕途无碍总是能做到的。
高宗为人,别的不说,对几个姐妹确实都是好的。
原本历史上,即使城阳公主已经离世,他唯一的嫡女,太平公主依旧嫁给了城阳公主的小儿子。
而二婚嫁进韦家的新城公主,最后死在韦家,死的不明不白,高宗没有犹豫,直接杀了她的驸马,公主的死多少和他脱不得关系。
和长乐公主简单说了一些,唐醉也提了自己想到唐家拜访的意思,长乐公主只说过些时日再说。
其实唐醉明白,等晋王真的成了太子,这事才算最终确认下来。
唐家此时最想要的,还是未来太子的一份人情,至于别的,唐家此时倒是不如何迫切。
此时晋王到底还不是太子,等他登上承天门,住进东宫,也就是唐醉去唐家之时。
唐家也许此时还不知道,收容这个来自后世的子孙,将对唐家产生如何的影响。
送了公主离开,唐醉此时就在院中听着琵琶,想着心事。今晚小月的琵琶声倒是有些忧愁,或许也是想家了。
现在最棘手的问题,出身这块倒是有了眉目,不过城阳公主婚嫁之事,最终的解决还是在圣上那里。
晋王和长乐公主只能对圣上提一下此事,最多夸赞几句自己。不过能不能成,还看唐醉自己,他要有足够的理由让这位唐宗选择自己做为女婿。
毕竟杜荷死了,还有许多人有成为这位殿下驸马的潜质,外戚和功勋中,许多人怕是此时都盯着这个位置。
虽然唐代公主名声不好,可那个不好此时也还没完全展现出来。
而男人有时候总过分相信自己,尤其对于征服女人这一块,总有盲目自信。
唐醉需要压下那批人,才能最终确认和城阳公主的关系。
认祖归宗,娶得城阳公主,确立自己此时在大唐的身份地位,此时已是摆在唐醉面前的事情。
即是认祖归宗,唐醉不想唐家只看晋王面子才准他进门。
他需要唐家彻彻底底接纳他,让他以后和唐家休戚相关,融为一体。
夜深了,唐醉独卧。
第二日,宫中就传了消息,消息不是公主带来的,也不是二娘特意来告诉唐醉,只是红陶告诉他,外面人都说圣上要将晋王立为储君,今日就在文武官员注视下带他上承天门。
今日十五号,比原本历史推迟了足足十一天,此时想想,唐醉还有点后怕,那次城阳公主受惊,总算没影响历史大进程。
红陶听的消息,证明消息已经传的人尽皆知。
唐醉已经着手礼物,唐家之行,迫在眉睫。
此时唐醉手中已无多少钱财,得了庄子,又得了九百多匠人奴仆侍女,从十三娘那赚的七十万钱,早投入庄子那边。连带离开华阴时二娘和婶子给的,也都投了进去。
现在的他,钱财方面显的贫瘠尴尬,可以说身无分文。也只有这时,才能切身体会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正在唐醉为了礼物绞尽脑汁之时,杨柔从外面赶了来,一来就拉着唐醉,搂着他的胳膊,要带她去云盛楼看看。
唐醉无奈,看着柔丫头,只在她头顶用手揉揉。
此时恰好目光扫过这丫头侧面,才真切体味到,这丫头到底长大了,此时真是一天一个模样。
“唐哥哥,云盛楼的生意现在好的不得了,唐哥哥一定要看看。”
杨柔拉着唐醉,唐醉对她柔和的笑。
两人走出老宅,一双眼睛透过马车的车窗望着走出来的两人。
那双眼睛布满血丝,呈现一种诡异的红色。
此时正盯着唐醉看,仿佛猛兽的眸子。
“唐醉,一定是你!一定是你!”
马车中的声音颤抖,咬牙切齿,此时恨不得扑上去,撕咬唐醉,就像猎狗撕咬猎物。
唐醉觉察到周围有什么不对,敏锐的第六感让他将目光迅速聚焦在那辆停靠在路边的马车上。
马车车帘已经放下,挡住那猩红充斥怨憎的眸子。
唐醉神色微微变化,身边杨柔已经拉着唐醉,经过那辆马车旁边。
“唐哥哥,你知道新来的那些乐工,这几天吸引了多少人到楼中,阿爷说今年要再买些地,在长安近处种菜种瓜。”
“唐哥哥,你怎么了?”
唐醉收了目光,温柔看着柔丫头。
“没什么,地不用买了,我已经有园子了,奴仆丫头也都买了不少,今年就能给云盛楼提供许多蔬果菜品。”
“啊,真的!”
“当然是真的,唐哥哥什么时候骗过你!”
杨柔笑的开心和天真,依着唐醉。
云盛楼转眼到了,远远就听到从楼中传出的乐声,楼前几个漂亮少女穿的华丽,迎接着尊客。
已经有了笑入胡姬酒肆中的味道。
而一楼的台子上,十几个女子或吹或弹,过单独,或群体,雅致的音飘散着。
更有舞姬随着乐声起舞,在客人或艳羡,或口馋的目光中展现自己妖娆身姿,曼妙身段。
唐醉看了一眼那些舞姬,这些女子倒真不是唐醉想到的。
杨柔看他目光,微微撅着嘴。
“阿爷买的,被我娘说了几顿。”
“哦,这些舞姬的姿色身段可是不错,哪里买的?”
“最近不是查抄了许多豪门贵族家中,这些就是这些人家的。”
杨柔说着,还有些不太高兴。
唐醉只是笑,拉着她,在一张桌前坐下,早有楼中的姑娘看到自家小娘,端了点心和瓜子过来,还有上好的新茶。
“这舞姬不错,确实能给楼中添许多客人。”
“唐哥哥还夸,我娘到现在还不高兴,阿爷总盯着她们看。”
哈哈,唐醉笑的开心,老杨叔也是,可别让婶子撕他的脸。
唐醉磕着南瓜子,看着台上乐人和舞姬,心中还有事情,此时磕着瓜子,忽然用手拍了桌子。
“礼物,给唐家的礼物何必费尽心思,自己不是想着最近试着熬糖么!”
何不将熬糖的法子告诉莒国公,他此时恰是大唐的民部尚书,管全国钱粮户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