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个初中女同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第一顿饭

“快喊人啊!”父亲用手扒拉了我一下。

姐姐年龄长一些,已经赶快喊道:婆婆。我楞了两秒,才憋出了婆婆两个字。

是的,说实话。从小到大,我的脑海里对爷爷婆婆没有很深刻的印象,最多的是停留在大年三十的拜年电话。

我从小没有在村子里居住过,对于眼前的人,属实没有任何情感和心绪。

但是,长辈的那种爱意,见面给零花钱,互相的推脱,我属实没怎么遇到过。

只见,婆婆双眼打量着我们,抿着嘴微笑,好似在掩藏尴尬。她用手在围裙上揩了揩,你们好久回来的啊?

紧跟着是一阵寒暄,我们便走进了屋子。

屋子是土墙,有三间,中间类似客厅,摆了桌子,长椅子,左边是放种田的器具,右边是卧室有两张床,床中间是砖砌的粮仓,飞舞的是米虫,很多,阳光下发着光,还很密集。

没有传统的大窗户,所以里面很暗,黑乎乎的。父亲走进灶房里,和在煮饭的爷爷打招呼,我和姐姐紧跟其后,喊了声爷爷,就呆站在一旁。

父亲和爷爷的交流也不多,几句话后,就转身走了出来。这个家就是这样,大家都很含蓄,没有什么情感的表达,谈话的内容也很苍白。

爷爷问的问题和婆婆问的一样,好久回来的?回来多久了?好久又出去打工?等问题。

长大后,我逐渐发现,大多数穷人家庭都是这样的:不喝酒,饭桌上很安静,零散撒的几句话每次都差不多。但正是这样的家庭,兄弟间的联系也往往不紧密,总是互相暗自较劲,互相等着看彼此的笑话,彼此不踩一把已经是大好人了。

在我后来即将成为留守儿童的时候,我就被被大伯母戏谑和嘲笑了一番。

以至于长大后的今天,我还是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不理解,很讨厌这种面子形式的亲情维系。

父亲站在门前的坝子抽烟,母亲去到灶房帮忙煮饭。我突然肚子咕噜噜的响,赶忙问母亲厕所在哪。然后我就被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农村的厕所就是茅厕,是和猪圈一起的,到处都输猪粪,我完全下不去脚。那个坑很高,大约有一两米,肉眼可以看到下面牲畜的排泄物。

我没有想吐,但是却始终无法迈腿进去。看着猪圈里的猪猪盯着我,我转头去稻田里将就了一下。

晚饭开始,也是回到老家的第一顿,有一些期待。我今年12岁,也是离开家12年,懂事后回来的第一次,我也记不得家里的习俗是吃什么食物了。但,只记得那一晚晚饭的菜都是黑乎乎的,红薯丝炒腊肉,很肥,很焦,不好咀嚼。

那时候还小,只觉得老家人都是这么吃的把。

若干年后,才明白家庭里也有不公平的地方,老父亲原来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儿子,当然菜品也会不一样,而我的父亲是不怎么受待见的,所以菜品就比较随意些了。

也许,正是儿时父爱的缺乏,父亲虽然很严厉,但是却倾注了很多爱给姐姐和我。

尤其,是我成为留守儿童后不久,出了点事,还挨了一段打时,他的应急反应,让我多年后,仍无法忘记。

是的,他是真的爱我的父亲啊。

夜晚的村子很安静,夏天的禾田里全是蛙鸣起伏的声音,很闹腾,但是却不让人讨厌。

躺在房前坝子的凉板床,丝丝冰凉,吹着风,看着头顶的白月亮,不禁感叹,这就是老家,是父亲儿时的那个家啊。

晚上没有过多的话语,婶婶吃完饭便离开了。回家的第一晚,我们在稻草垫底的架子床将就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