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下的财产继承:遗嘱表达、遗嘱订立、证据采集、遗嘱保管、遗嘱执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继承法》于1985年颁布实施,直至2021年1月1日废止,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我国关于继承的法律法规,已经走过约36年的时间。

但是,在与数百个家庭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很多人对于继承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真正的财产积累,其实始于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影响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政策:住房商品化——让老百姓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随后持续十余年的房市火爆,让人们拥有的财产剧增。其二,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将有大批家庭开始面临个人财产继承问题。

所以,对继承问题的重视有一定的时间特性。

每个家庭都会面临个人财产的继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继承,由谁来继承?

个人认为,按照自己的意愿把财产留给“应该给”的人,是实现财产继承的理想方式。也就是通过遗嘱继承的方式,提前订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

让每个家庭了解继承的相关知识,掌握订立遗嘱的实际操作方法,而不是空洞地介绍概念或者“翻译”法条,我想,应用价值、实用价值会更大一些。这是撰写本书的目的。

先对本书的内容结构作一个简单的概括,便于读者掌握其中的逻辑。

首先必须了解财产处理的主要方式以及各种方式的特点。这部分内容会在第一章进行介绍。

而财产继承有哪些依据,有多少种办理途径,各种不同途径的办理流程是怎样的,会在第二章阐释。

继承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财产。对于人们而言,有哪些重要的财产类型、如何分辨哪些属于可继承财产,会在第三章论述。

遗嘱是实现继承最为重要的一种途径。遗嘱要想真正“服务好”继承,必须保障遗嘱的有效性。所以,自第四章起至第七章,共计四章的内容,分别从如何确保一份遗嘱合法有效,遗嘱内容的表述,遗嘱订立过程中的证据采集,以及未来遗嘱生效后的处理方式,进行详细的可操作性讲解。

正确认识遗嘱的作用和价值很重要。不贬低、不夸大才是客观、认真的态度。对于这个话题,会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进行强调。

在撰写本书稿过程中,我国《民法典》正式颁布,遂围绕《民法典》几经易稿,包括其中插图的绘制至最终定稿,前前后后花费很长时间。其中难免有疏忽、纰漏之处,还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