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与伟大:泰戈尔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红日升起:光耀家族的门楣

1861年5月7日,黎明时分,加尔各答朱拉萨迦街区,一个新生婴儿响亮有力的啼哭声,飘出产房,飘出红楼,袅袅地向外扩散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冉冉地升到空中,少顷,灿烂的阳光洒满印度的蓝天。这个啼哭的婴儿,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一代伟人泰戈尔。

小儿罗毗

婴儿的母亲萨萝达·黛维共生了十五个孩子,泰戈尔是她第十四个孩子。

泰戈尔呱呱坠地的第二天,她的大儿子迪钦德拉纳特兴冲冲地来看望母亲。年过四十的萨萝达·黛维有气无力地对他说:“老大,你爸爸在喜马拉雅山修行,快打电报告诉他,我又生了个儿子,平安无事,叫他回来看看吧。”

“好的,我这就去电报局。”迪钦德拉纳特说着转身出屋。

过了一星期,德本德拉纳特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卧室,抱起包裹着小儿子的襁褓,喜上眉梢。婴儿一头黑发,天庭饱满,鼻梁笔挺,嘴唇上下翕动,好像在叫“爸爸”。德本德拉纳特乐得合不拢嘴,轻轻吻一下婴儿细嫩的脸蛋儿。

“你给小儿子起个名字吧。”萨萝达·黛维笑眯眯地看着丈夫。

德本德拉纳特思忖片刻:“小儿子是早晨太阳升起时出生的吧?就叫‘罗毗’吧,它的意思是太阳。我们家族男孩儿的名字的后半部分都是‘因德拉纳特’,它的意思是神王。‘罗毗’和‘因德拉纳特’连在一起,意思就是‘太阳神’,你看可以吗,太太?”

萨萝达·黛维温顺地点了点头。

“罗毗!”德本德拉纳特冲小儿子叫一声。

罗毗睁开眼,转动着明亮的小眼珠,似在说:“我在呀,爸爸。”

德本德拉纳特咧嘴笑了:“哈哈,这小子有灵气,日后一定有出息,光耀泰戈尔家族的门楣!”

祖父达尔卡那特

泰戈尔家族在加尔各答已有几百年历史。

泰戈尔的高祖父尼勒莫尼买了商人毗湿努贾朗的一亩地,在一条胡同里造了几间普通房子,奠定了泰戈尔家族祖宅朱拉萨迦的基础。尼勒莫尼的三个儿子是罗摩洛琼、罗摩莫尼和罗摩波洛卜。1784年,一家人搬到朱拉萨迦。尼勒莫尼属上层婆罗门中的“比拉里”种姓[1]。他声名显赫、家产丰厚,未把唯一的女儿嫁给“比拉里”种姓人,而为她在印度教上层种姓家庭中选择了乘龙快婿,但他的三个儿子娶的妻子仍全是“比拉里”种姓。

1791年尼勒莫尼去世,泰戈尔的曾祖父罗摩洛琼成为族长。他擅长经商,家中的财产有增无减。罗摩洛琼没有儿子,他弟弟罗摩莫尼的儿子达尔卡那特过继为他的儿子。罗摩莫尼结过两次婚。第一任妻子蒙卡·黛维生了拉达纳特、查赫·黛维、拉希比拉斯和达尔卡那特。

1807年,罗摩洛琼辞世时,泰戈尔的祖父达尔卡那特十二三岁。他的亲生父亲罗摩莫尼和伯父罗摩波洛卜依然健在,然而,管理家产的责任却落到达尔卡那特的大哥拉达纳特肩上。可能是因为拉达纳特精通英语才让他当家。罗摩洛琼的遗孀奥洛卡·黛维监督家产管理,1838年去世。

达尔卡那特小时候刻苦学习波斯语和英语,能讲一口流利英语,这为他日后经商铺平了道路。当时,马丁特斯[2]公司的贸易蒸蒸日上、声名大振。达尔卡那特跟该公司职员过从甚密,有了经商头脑,年轻时就开始做生意。起初,他当了马丁特斯公司的会计,协助购买丝绸和蓝靛。积累了几年经验后,就单独接英国的订单。在经商的同时,购置了大量土地。

1793年,印度实施永久性田产制度,地主的产权、税款等事务出现各种复杂问题。达尔卡那特仔细研究了税务和产权事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的主要田产是位于比拉希姆普尔乡的祖传庄园。

在最高法院律师法尔古逊的指导下,他成为法律专家。短短几年之内,成了孟加拉甚至比哈尔邦的许多地主的法律顾问。他经常去法院办事,结识了许多政府官员,二十九岁就成为佐比斯乡的税收员和盐政代理的财务主管。六年后,升迁为税务和酒业部门的财务主管。他当地主的顾问也有大笔收入。这期间,他买了马丁特斯公司的一些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当时,加尔各答有洋人开的银行,没有一家孟加拉银行。1829年,他与几位洋人联手创建联合银行。1838年,加尔各答银行倒闭。作为联合银行的大股东,他负责处理多个财务问题。

这期间,东印度公司根据议会法令被迫退出商贸领域,达尔卡那特向公司辞职,建造卡尔·泰戈尔贸易公司大楼,在处理公司事务的同时,在希拉伊达哈和其他地方收购蓝靛厂。希拉伊达哈的楼房至今被称为“商务楼”。他还租赁了拉尼甘杰的煤矿,管理极为出色。罗摩纳格尔的糖厂是他非凡才能的又一标志。此外,他又增购北孟加拉的大片农田。那多尔[3]的地主拉贾·罗姆克里斯纳·罗易厌恶尘世,决意出家修行,拍卖大量财产,达尔卡那特以信托公司的名义,收购了他的全部财产。

达尔卡那特乐善好施,得到他的资助,多项公益项目得以如期完成。建造印度教徒学院、医学院、地主协会办公楼,开通英国和印度之间的快递邮政服务,普及印刷机运用等方面,他都率先给予资助。罗摩·摩罕·罗易[4]推行各种公益和社会改革事业,他是罗易的主要赞助人。虽然他不接受罗易的宗教观点,但罗易的“亲谊协会楼”、梵社[5]寺庙等建设项目,都得到他的大力支持。

达尔卡那特早年笃信毗湿奴教[6],一家人是毗湿奴教派信徒,但随着财富快速增长,他的宗教信念渐渐淡漠,不再坚守印度教徒的一般习俗。

对于19世纪的印度教徒来说,前往英国是个极大胆的举动,但1842年,达尔卡那特毅然首次出访英国。回国之后,他担心大家族成员和亲戚的宗教信仰会因他与洋人密切交往而受到伤害,便搬出祖宅,住在他的办公大楼。

1844年,达尔卡那特第二次前往英国。同行的有他的外甥诺宾·穆库帕达耶和小儿子诺根德拉纳特。这一年,在他的游说和资助下,有四位孟加拉学生前往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两名学生的费用全部由他负担,另外两名学生的奖学金来自政府基金。

他在英国生活奢华,挥金如土,人称“达尔卡那特王子”。1846年,他客死英国,享年五十一岁。

父亲德本德拉纳特

泰戈尔的父亲德本德拉纳特在孟加拉被尊称为“圣哲”,最早给他这个称号的是梵社成员。他是达尔卡那特的长子。他的母亲蒂格姆波丽恪守教义,性格刚烈,在当地妇孺皆知。达尔卡那特常与洋人一起用餐饮酒。蒂格姆波丽发誓“与丈夫断绝一切关系,一辈子坚守梵行,直至归天”。德本德拉纳特的宗教虔诚可能源自母亲。

1817年,德本德拉纳特出生,他的少年、青年时代是在富裕和奢华中度过的。1829年,德本德拉纳特结婚时,只有十二岁,妻子萨萝达·黛维六七岁。

在祖母奥洛卡·黛维的影响下,德本德拉纳特从小养成吃素的习惯,但年轻时置身于灯红酒绿之中,未能洁身自好。成为当家人后,他放任自流,纵情享乐。从十八岁到二十一岁,过着奢侈生活。达尔卡那特为了让儿子脱离奢靡环境,任命他为联合银行的司库。1838年,他的祖母撒手人寰,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坐在焚尸场祖母的遗体旁,油然而生一种淡然面对尘世的心愿。祖母的去世把他的人生领上一条新路。当时,他二十一岁。

后来,为彻悟古圣梵典的真谛,他开始学习梵文,阅读梵文经典。他的宗教观渐渐脱离流行的观点和信仰,但他的宗教求索没有进入无信仰和无神论的场域,而是朝感知梵天[7]真相的方向迈进。他产生的坚定信念是偶像,不是天帝。他怀念小时候见过的罗摩·摩罕·罗易,带着兄弟一起发誓,绝不膜拜偶像。后来,他加入“知识之灯协会”,研究宗教。

有一天,罗摩·摩罕·罗易出版的《伊沙奥义书》[8]脱落的一页,几经波折,到了他手上。他不懂上面用梵文写的一句话“天帝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应以奉献换取幸福,切莫贪婪!”,就去请教梵社的梵文学者罗摩·昌德拉·比达巴格斯,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后,他特别高兴。之后,更加刻苦地学习《奥义书》。

1839年10月6日,二十二岁的德本德拉纳特成立了“爱梵协会”,首批十位成员是他的家人和亲朋。1840年6月,他建立一所“感悟梵天”学校,目的是遏制基督教思潮泛滥,用孟加拉语讲解科学知识和宗教典籍。学校上课,免收学费。同年,他以罗摩·摩罕·罗易为榜样,出版了《伽陀奥义书》[9]的孟加拉语译本。

1843年,德本德拉纳特出资创办了《感悟梵天》杂志。奥卡亚·库马尔·达多是第一任编辑。在霍杜亚附近,罗摩·摩罕·罗易放弃的校舍成了印刷《感悟梵天》杂志的车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奄奄一息的梵社恢复了一些生气。12月21日,他正式皈依梵教,全身心地投入梵社的改革。以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实现他这一天的誓言。当时,他二十六岁。皈依梵教后,德本德拉纳特一心一意地宣传梵教。当时,基督教的牧师们无情地攻击印度教和印度教社会,印度国内的有些学者顽固地认为古籍中的理论是金科玉律,而印度教学院一帮坚持唯理论的学生则对宗教冷嘲热讽。德本德拉纳特左挡右拦,从围攻中奋力拯救印度教和文化。

1848年初,联合银行倒闭,卡尔·泰戈尔公司的大门上锁,德本德拉纳特采取节约开支等严厉措施过节俭的生活。尽管资金短缺,正常的宗教活动却没有中断。

前后大约十年时间,德本德拉纳特热心于梵教宣传。他的高尚品德和毅力使他赢得了许多朋友。然而,他的兄弟、弟媳妇和其他亲戚全反对他的宗教观点。在他家里,他的家人们对摆神像祭祀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了。

1854年,他的三弟吉林德拉纳特过世,家族中出现了各种纠纷和芥蒂。吉林德拉纳特在世时主管家族事务,照看生意。他一去世,所有事务落到了德本德拉纳特的肩上。

有一次,他从山区回加尔各答的路途中遇见二十岁的年轻人喀沙布·钱德拉·森[10],收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为徒后,他全身的力量仿佛陡增了数倍。

在喀沙布·钱德拉·森的协助下,德本德拉纳特有条不紊地开展梵社的各项工作。1859年4月24日,梵教学校竣工。他和喀沙布常去学校,分别用孟加拉语和英语演讲。从那时起,喀沙布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1860年7月25日,德本德拉纳特登上祭坛讲经。次日,他的二女儿苏古玛丽出嫁。按照梵教教规,他主持的婚礼上首次不摆神像。

他彻底改变了陈旧程式。为了废除偶像崇拜,婚礼上甚至不让摆放杜勒希树叶、木苹果树叶、芦苇叶、象征毗湿奴大神的黑石、几罐恒河水和一盆祭火。他制定了全新程序,送女出嫁。

停止了对宅神的祭拜,德本德拉纳特的注意力转向家中对梵天的集体祈祷。彩棚下,他每天对梵天祈祷,原来置放神像的地方建了祭坛。用刻有梵教基本经咒的白大理石砌成祭坛的基座。祭神彻底取消,但他组织了一些新式庆典。比如,杰斯塔月[11]初六,款待女婿。加尔蒂格月[12]初二,按时在家举行姐姐在弟弟额上点吉祥痣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庆典。这些庆典弥补了取消古老宗教仪式造成的空白。

德本德拉纳特进行的改革主要是废除偶像崇拜和破除封建迷信,是在维护印度教古老传统规则基础上的有限改革,而喀沙布·钱德拉·森思想开放,日趋激进,强调要进行印度教的结构改革,主张汲取伊斯兰教“人人皆兄弟”的平等理念,打破种姓壁垒,允许不同种姓人之间通婚,遏制歧视下层者,甚至宣扬不佩戴象征印度教徒身份的“圣线”。德本德拉纳特不同意他的观点,1864年与他发生激烈争论。喀沙布·钱德拉·森还宣称要进行社会制度改革,他成立印度改革协会,出版杂志《正当举止》,杂志上面刊登维护农民权益的文章,伤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德本德拉纳特的强烈反对。以喀沙布·钱德拉·森为首的激进派与以德本德拉纳特为首的保守派最终分裂。激进派被称为印度梵社,保守派被称为原始梵社。

眼看喀沙布·钱德拉·森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影响越来越大,德本德拉纳特心灰意冷,扔下所有社会工作,周游全国。他一生的后四十年,是在旅途中、在圣蒂尼克坦、在修行冥想和思考问题中度过的。

母亲与兄弟姐妹

泰戈尔的母亲萨萝达·黛维堪称贤妻良母。她是普通印度教家庭的贞洁女人,在古老传统的印度教习俗中度过了她的少年和青年时期。从1843年到1861年的十八年,是德本德拉纳特的精神求索期。她是否完全赞同丈夫的精神求索,不得而知。因为在各种宗教活动中,她仍遵从陈旧习俗。

德本德拉纳特忙于各种社会事务,经常在外游历。这时,在当家人的位置上,萨萝达·黛维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处理这个大家庭的各种杂事。

几十年光阴悄然流逝,直到她的第十四个孩子——泰戈尔出生。

听说父亲回来了,泰戈尔的哥哥姐姐们全来到他的书房,嘘寒问暖。

“你们又有了个弟弟。”德本德拉纳特对儿女们交代,“你们的母亲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太好。过几天,我又要去山里冥想修行。你们要帮她照顾好小弟弟。罗毗到了上学的年龄,你们要为他挑选合适的书本,指导他学习。”

“您的话我们记住了,您放心吧。”大儿子迪钦德拉纳特代表弟妹们表态。

在生活上照顾泰戈尔、在学习上循循引导泰戈尔的几个长兄和四姐,才华横溢,知识渊博。

大哥迪钦德拉纳特在诗歌、哲学、音乐和数学方面具有非凡天才。二十六岁那年,他把梵文诗《云使》译成孟加拉语。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他写的诗《死梦》都堪称佳作。听说,当时在文苑有一种说法,除了往世故事,很难再找到别的诗歌素材。另外,麦克尔·默屠苏登·达多[13]用含有大量梵文词汇的语言写了《因陀罗吉特伏诛》,除了他那种语言和自由体之外,写长诗是很难的,然而,迪钦德拉纳特为打破这两种陈旧观念,提笔写了《死梦》。在《感悟梵天》杂志上,迪钦德拉纳特发表了大量耐读的作品。从1877年到1883年,他是杂志《婆罗蒂》的首位编辑。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东方和西方哲学研究,著述颇丰。

二哥索顿德拉纳特是第一位印度文职官员,一直在孟买政府部门任职。他的梵文文学造诣颇深,最早把马哈拉斯特拉邦修行者的情况介绍给孟加拉读者,对孟加拉文学也做出过巨大贡献。1905年,他的译作《薄迦梵歌》《云使》以及著作《我的童年》《我在孟买的生活》《佛教》相继出版,广为流传。

五哥乔迪林德拉纳特是剧作家和音乐家,在文学、音乐和绘画领域卓有建树。

四姐索尔纳古玛丽是著名作家,孟加拉女性作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灯灭》就出自她的手笔。

纵观印度历史演变,泰戈尔诞生于送旧迎新的一个重要时代的转折阶段。

1757年英国侵略者施展阴谋诡计收买内奸,打败孟加拉邦藩王希拉兹杜拉,实行殖民统治,印度人民饱受苦难。一百年后的1857年,士兵大起义爆发,席卷全国,震撼殖民统治大厦的柱石。四年后泰戈尔出生,在他的少年、青年时期,印度将掀起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运动。

这个阶段印度在社会改革领域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罗摩·摩罕·罗易于1828年建立梵社,推行社会改革,反对偶像崇拜、种姓隔离、寡妇自焚殉葬等陋习。泰戈尔家族在破旧俗、立新风方面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此外,新文化运动硕果累累。麦克尔·默屠苏登·达多在孟加拉文坛艰苦探索,打破传统“波雅尔”两行押韵的格式,创造了每行十四个字母的无韵诗体。般吉姆[14]开长篇小说之先河,用孟加拉语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塞统帅的女儿》。白话文的剧作和散文作品也大量涌现,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规范作品样式。

泰戈尔家中编辑出版了文学刊物《婆罗蒂》,在兄长的启发、扶持和激励下,少年泰戈尔写的大量习作在上面发表。泰戈尔家的朱拉萨迦祖宅是当时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经常聚会的场所。浓郁的家庭艺术氛围为泰戈尔日后成为文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一言以蔽之,在政治、宗教和文学等诸多领域,为泰戈尔成为伟人所需的历史舞台已搭建完毕,只等他登台大显身手。

注释

[1]印度四大种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僧侣的种姓,婆罗门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特权。刹帝利是武士的种姓。吠舍是商人的种姓。首陀罗是社会下层贫民的种姓。

[2]马丁特斯系英国商人。

[3]那多尔是北孟加拉的一个县,今属孟加拉国。

[4]罗摩·摩罕·罗易(1772—1833),印度社会改革家,梵社创始人。

[5]梵社是近代印度教改革团体之一,1828年,由罗摩·摩罕·罗易(1772—1833)在加尔各答创立。其教义和实践称为梵教。19世纪40年代初,德本德拉纳特继任梵社领袖。1866年,青年激进派成立一个新的团体,叫作“印度梵社”,原来的梵社改名为“原始梵社”。

[6]以大神毗湿奴为最高神的印度教教派。

[7]印度神话中的创造大神。

[8]《伊沙奥义书》被认为是印度古代哲学典籍《奥义书》的基石。它是一本以简短而深邃的诗歌形式写成的经典。

[9]《奥义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奥义书》指印度某一类哲学文献,现存的多达两百多种。《伽陀奥义书》是其中之一。

[10]喀沙布·钱德拉·森(1841—1884),近代印度教改革家、梵社的第三代领袖。

[11]印历2月,公历5月至6月。

[12]印历7月,公历10月至11月。

[13]麦克尔·默屠苏登·达多(1824—1873),现代孟加拉文学奠基人。

[14]般吉姆·钱德拉·查特吉(1838—1894),第一位现代孟加拉语小说家,孟加拉文学刊物《孟加拉之镜》创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