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土法制硝困难多
中书省的纷纷扰扰,暂时还和朱樉关系不大。
转炉空气炼钢法解决了熟铁数量不足的问题。
还剩下的难题,就是硝石。
黑火药之中真正发生反应的乃是硝酸钾。
古人也很早发现各种不同硝化物的区别。
有朴消、消石、芒消、马牙消、英消、盐消、土消、火消等数十种不同硝化物。
制造火药的则是称之为火消。
古时消同硝。
工坊管事抱着一本厚厚账册,“殿下,往日里硝石多来自山西、山东、西北之地。”
华夏大地的硝石多源自西北,春秋时期的《范子计然》就有记载“消石出陇道。”
“如今西北大战,山东山西的硝石多要供应大军所需,送到应天来的硝石便少了许多。”
“还要分给五军十三卫大多数硝石,咱们一个月能够到手的硝石不过两万斤。”
朱樉暗自叹了一口气,两万斤硝石确实不算多。
要知道,这些硝石都是粗矿,硝酸钾的含量大概在百分之六十。
还需要经过蒸馏、提纯等一系列操作。
得到的高纯度硝酸钾估计也就一万三千斤少点。
配制出火药,也只有一万八千斤多点。
朱樉自己手下三千多人每人每日练枪八十发,合起来就要消耗四千斤火药左右。
一万八千斤火药还不够五天的消耗。
那就只能够降低练枪的数量,降到每日练枪十二发。
产量才能够跟得上消耗。
这还不算朱樉预备要装备的大炮。
一门炮一次发射就要消耗数斤火药,顶得上一百支燧发枪齐射所需火药。
当然实战效果,一门火炮确实也要超出一百支燧发枪齐射。
“西北战事估摸着这两个月就结束了,到时候运到应天来的硝石就多了。”
朱樉摸了摸自己刚刚长出来的软胡须道:“这两个月时间,便先将就着吧。”
“制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你也别太放在心上。”
在点出三酸两碱工业之前,硝酸钾的制取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地利。
华夏西北的诸多大盐湖之中,就有数之不尽的盐、硝。
不过在彻底北伐成功之前,这些地区的开发实在是过于艰难。
“虎子,咱们去见一见羽林卫指挥使。”
藩王在城里纵马,若是被那些御史大夫见了,少不得要谏言一番。
所以朱樉如今出门要么走路,要么坐马车。
两人就穿着一身便装,走在大街上。
不过一般人见着两人的穿着,也能看出来这怕不是官宦子弟,不敢轻易招惹。
进了羽林卫的地盘,朱樉也不客气直接到指挥使所找毛骧。
毛骧显然没想到朱樉会来找自己,“见过秦王殿下,不知殿下前来所为何事?”
虽说郭孝仁、沈从云这些曾经手底下的千户,前两日在羽林卫大操的时候狠狠出了一把风头。
但是他们几人说起来已经与自己无关,有什么功劳也轮不到自己。
朱樉喝了一口茶,应该是从杭州来的龙井,味道和几百年后似乎没啥区别。
“据我所知,羽林卫都曾经在应天府周边屯田。”
“不知道这些地可都还在?”
朱元璋起事不久便开始军屯,既能够解决军需还能够减轻百姓负担。
羽林卫作为跟随朱元璋多年的亲军,更是在应天府周围有不少的田产。
毛骧心思电转,不知道朱樉这是受谁的指示来清查田亩,还是仅仅随口问问。
“屯田是陛下所定的大略,羽林卫的诸多田地至今还在种植。”
毛骧的回答没什么漏洞。
朱樉其实也能够猜到,屯田虽然还在,但是谁在种却不可知了。
尤其是自从数年前击败张士诚之后,江南便再无战事。
各种土地兼并肯定已经开始了。
投献田估计也有了。
毕竟羽林卫军屯除了上交比例很少一部分外,大多数粮食都能够留在自己手上。
自然就能够吸引不少人将自己的田产,也挂到羽林卫名头下,以此避税。
朱樉开口道:“不知道羽林卫手头还有没有闲田,我想要一些用来养硝。”
接着似乎是不经意地说道:“对了,我麾下三千户的军屯田不知道还在不在,要不就从他们的军屯田中分出一部分来?”
这三千户原本属于羽林卫之中,按理来说也是要有一千五百顷土地。
不过如今划分到秦王名下,他们原先的田就该收回了。
但问题是,如今秦王还未就藩,他们也一同滞留在应天。
这些田也就暂时还在他们名下。
“那是自然,如今他们既还在应天,每军便还有五十亩田。”
毛骧也不废话,他也看出来朱樉并不是真想来找茬。
“羽林卫在城南正好有一片三百亩的地刚收了夏粮,还未播种,若是秦王要用,就先拿去使!”
这个时节夏收,那估计是冬小麦了。
朱樉点了点头,种硝的田没什么讲究,属于是块地就能够用。
离开羽林卫,走路出城后和虎子换了两匹快马。
就跟着羽林卫的人,一路向着城南策马而去。
这块大田,不算是特别方正,在一座矮山脚下。
不少田就在山坡上。
好在这里离应天城和村社比较远,周边也没住什么人。
只有几个草窝棚半伫在田间地头。
田里种硝,要时不时地浇灌尿液和粪便,味道自然不会好闻,远离人群是件好事。
从自己手下的人里,选了不少他们的亲属来负责种硝。
数百人用着冶铁工坊出来的钢质犁头,将土地翻耕数尺。
泥土堆成一道道的条垄,内里铺垫上一层从鱼塘底挖上来的淤泥。
淤泥里丰富的有机物,有利于离子态的氨转化为亚硝酸盐。
再一层层的铺上排泄物和腐烂树叶等含硝量高的物质,每层之间还要用树枝隔开,以便他们能够和空气接触。
这都是为了让硝化细菌能够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产出更多的硝。
这一顿操作下来,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毕竟臭气熏天,想不知道都不行。
更是因为,大家听说这是秦王殿下弄出来的。
就更是好奇,甚至都快成为应天一大奇景了。
不过不出朱樉所料,御史大夫们开始向自己的父皇打小报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