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燃烧弹技术
这时,夏中龙紧接着发言道:“不仅如此,我国水师还甘愿肩负起保驾护航的重任。齐国只需派遣兵力出战即可,船只皆由我们吴国提供便是。”他的话语坚定有力,透露出对合作的诚意。
在接下来的商讨中,夏中龙与齐瑞王就交换事宜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他们彼此坦诚地交流着各自的需求和期望,试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夏中龙明确表示,吴国非常乐意在适当的范围内向齐国提供支持,以此来增进两国间的友好情谊。
而齐瑞王也表示会全力配合吴国的行动,共同实现这次合作的目标。
经过长时间激烈地商讨后,夏中龙与齐瑞王终于达成一致意见。两人决定立即着手实施公孙丙将军的交换事宜,并当场签署了一份重要协议,旨在确保两国保持长久稳定且友好的外交关系。
此时,夏中龙略微迟疑一下,然后鼓起勇气对齐瑞王问道:“大王啊!关于那燃烧弹的制造技术......不知是否可以传授于我国呢?“
原来,早在琅琊港夜战时,吴国曾收缴过一些齐军发射却未能爆炸的燃烧弹。然而,当这些炮弹被带回国内并尝试装入吴国产的大炮时,结果却令人震惊——无一例外地发生了炸膛事故!
起初,吴国的工匠们误以为是齐国人在火炮内填塞了垫子所致。于是,他们便照葫芦画瓢,在仿制出的燃烧弹尾部添加了木质垫片。可没想到这样做不仅导致射程和精准度大打折扣,而且仍有高达 40%的炸膛风险存在。
正因如此,夏中龙此番特意前来齐国寻求答案,想弄清楚其中缘由究竟为何。
若是夏中龙知晓刘培战同样束手无策、无法确保铸铁炮弹不在炮膛内炸裂,那么他必然会改变要求。毕竟,当前这个时代的红衣大炮膛压极高,除实心弹外,其他类型的铸铁炮弹根本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只要一点火开炮,炮弹立刻便会在炮膛内爆炸。只有换成经过锻造加工而成的炮弹,凭借其足够坚固的弹壳强度,才能够抵御得住火炮强大的膛压。此外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即替换成膛压较低的迫击炮,则可以顺利地进行发射……
“左相!你派人前去告知琅琊侯,让他把燃烧弹的相关技术交予吴王世子。”齐王对司徒翰下令道。
“遵旨。”司徒翰轻声应和
没过多久,公孙丙便被带到殿前来。这些天里,他生活得相当惬意——饮食起居皆有人照料周到。毕竟这个时代各个国家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亲缘关系,对待战俘自然也是颇为宽厚仁慈。于是乎,夏中龙毫不犹豫地掏出五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作为公孙丙的赎金。
事实上,在各国交战之时,如果捕获了敌方的大将,通常都会要求对方支付赎金将其赎回,这种做法已然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潜在规则......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此别过。我会安排一人留在驿站等候贵国交付燃烧弹技术。同时,也期望大王能够尽早调集兵马,随我一同出征攻打扶桑。”夏中龙言辞恳切地说道。
齐王回应道:“世子请便。”
随后,夏中龙向齐王行礼拜别,转身离去。至此,本次任务可谓大功告成!
此次夏中龙亲自造访,并与齐瑞王会晤交流,目的远不止于换回公孙丙将军以及获取燃烧弹技术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面增进了吴国与齐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此次会晤犹如一座稳固的桥梁,为两国未来的携手合作铺平道路,亦为下一阶段共同发兵征讨倭岛开创良好局面。
“你们觉得我们该派哪支部队前往?”齐王目光环视着手下的大臣们,语气严肃地问道。
这时,左相司徒翰站出来,躬身施礼后说道:“大王,依微臣之见,我们应当派遣最近的琅琊兵团前去支援。”
司徒翰心中暗自盘算着,毕竟罗飞如今算是经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自然而然便成了他的自己人。遇到这种捞好处的事情,当然要优先考虑安排琅琊兵团出动!
然而,右相邓文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直言道:“大王,万万不可!琅琊侯方才接手琅琊兵团不久,对麾下将士尚不熟悉,兵员尚未招募充足。说得难听些,甚至连军费都未必能够凑齐。此次出兵乃是为了牟取财富,绝非亏本买卖。倘若大王下令让琅琊兵团出征,到时候他们索取军饷又当如何应对呢?”
邓文的这一番言辞让朝堂之上的氛围变得异常凝重,众人皆陷入沉默之中,开始深思其中的利弊得失。齐王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感叹:是啊,如今的大齐并不富裕,如果不是如此,他又何必让罗飞自行设法解决问题,更不必因为担心触动琅琊港的税款而拒绝动用。而且,当吴国提出合作时,他也不得不立刻表示同意。
这时,司徒翰开口向邓文问道:“那么你打算派谁前往呢?难道其他军团调遣过去就无需花费银两吗?“
邓文冷静地回应道:“可以从中央军中调拨一万兵力前去支援并与吴军协同作战即可。毕竟中央军可没欠饷,而且琅琊港的军队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导致人员大量减少,此刻理应好好休整,以恢复元气。”
齐王心中明白,自己的中央军团在与吴军的激战中伤亡惨重,有的战死沙场,有的逃跑,还有的被自己处决。琅琊兵团确实无法单独完成这一战斗任务
如今的琅琊兵团实际上已基本脱离了右相邓文的控制范围。
“这样吧,那就调动中央军5000,琅琊兵团5000共计1万的兵力去配合吴军展开登陆作战。从现在起便开始选拔人员吧,同时临战训练也需尽快开展起来。散朝!”齐瑞王大手一挥,果断地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