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人皇,功德拉满打造不败殷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急召

到了现在,他自然知道她并不是在和大王打扑克。

虽说是寝殿,但穿戴整齐,那自然是有其他事情了。

太师露出少有的和颜悦色的模样,姜应缡虽然是王后,但对他来说,一样是晚辈。

姜应缡确实将太师当成一个长辈来看,而且是可以依靠的长辈,之前还想找太师帮忙,现在太师在这,她自然要言上一言。

“大王忧于国事,似有所感,臣妾虽然不放心,却不以为然,恰好太师前来,看来大王所忧并非没有道理。”

哦?

大王寝殿未睡,竟然是因为如此?

听了王后所说,闻仲略略诧异,难道大王心有所感,提前预感到了?

这当然不可能,但他还是希望大王真的能如此出色的。

虽然不知道所忧何事,但不管忧什么,还有比现在这件事更大的吗?

所以他点点头。

“臣下多有不臣之心,难藏叛逆,所忧正常。”

他所说的正与如今的事情契合,闻仲点点头,算是对子受的一种肯定。

“那一切还要仰仗太师。”

王后说完还特意施礼。

知道她所说的用意是什么,无非让他多帮帮大王。

即便不提醒,他也会尽心竭力,多有所察的,并且这本就是他的份内事。

不过王后倒也真的给了他提醒,大王早已不是先王托孤时的那个懵懂少年,大王早已成年,并亲政七年,要与大王多商议才行。

虽然很多事情他可以独断,也可以专行,他也有这个权力,但他还是希望把更多的权力让大王来行使的。

所以他言如锲凿,肯定无比的道:“当然。”

有了太师的承诺,姜应缡甜甜笑了起来,此时的她哪像一个王后?哪像位主中宫,掌管三宫六院的后宫之主?更像一个小女孩。

闻仲轻抚长须,白色鬓发,也让他看王后像看一个孙女辈的存在一般,哈哈一声笑了起来。

内侍通知已毕,大臣皆聚,前来回禀,大臣们皆已前来上朝。

闻言已明,子受携王后关心之切,待王后亲为他整理好王服王冠,便邀太师一起,同往大殿上朝。

龙德殿上。

似乎因为早起的缘故,大臣们都没有睡醒一般,虽立在那里,却一个个无精打采,东倒西歪。

要不是人多,不至于稀落,这大殿上这般状态,这大臣们的模样确实没法看。

子受虽令内侍说有急召,但并没有说急召是什么。

内侍既不多言也不多讲,所以许多大臣也不知道。

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传旨太监,在把他们从睡梦中急匆匆叫起来后,又急匆匆赶往下一家,看来真有什么大事。

但他们揣测,就算急召也不急一时,大也大不过太多,所以多少有些懈怠。

有精明的想多了解一些,忙给传旨的人塞好处,可传旨太监确实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只传召大王的话语,而大王只说是急召。

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既然急召为什么不透露,若非子受特意如此,又怎么能知道哪些忠心持国,又有哪些怠慢懈政?

又怎么能提前看透这朝堂,了解这些人?

又怎么能明确有哪些在官为官,清楚这些人的百般心思?怎么能判断哪些通晓大是大非,在一些状况面前有什么表现?

提前准备好可不行。

实际上,许多大臣忙到子时才休息,这才睡了几个时辰,哪还有什么太多精神和精力?他们可没有大王这么好的精神状态。

因为大王的缘故,他们被拉起来工作,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

他们就像驴一样拉磨,让他们上就得上,为国为民没什么,许多人虽然不尽心,但也做不到尸位素餐,毕竟大王在那盯着呢。

大王精力充沛是因为他年轻,他们虽然也不老,但大王的追求是为了自己,他们工作的再好,可能不过是一句表扬,涨工资什么的不大可能,也不大可能提升职位。

说起来,他们也只是另类的打工人,做好了份内,做不好就要处罚了。

大王有什么想法就一阵忙,他们只能陪着,王命不可违,之前这样,现在还是这样。

因此许多人仍未警醒,也仍未自觉,纵使内侍催促,他们匆匆而来,却不甚为意,反倒郁闷不解,急哧八火的叫他们来干什么?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能耸眉低额,不能愁眉苦脸,那就只能耷拉着身子了。

这样的大多是文臣,就连朝堂之首的丞相商容都如此。

武将倒是站得笔直,毕竟朝政也用不到他们,同样朝堂议事也很少用到他们,但今天不一样。

以黄飞虎为首的武将个个精神,文主内,武主外,以往文臣都占据主动,今天却不一样,一个个蔫了下来,暗笑这帮家伙也有争不动的时候。

朝堂就是权力场,角逐场,权力聚集、分割的地方,要争先才行,谁表现的更好,谁就能获得更多,以往文臣不会放过一丝机会,武将也就没有出头之日。

文武两班大臣,武官参与感甚弱,文臣掌握话语权,他们怎么比得了?

今天大王急召,正是他们表现的时候。

不是文臣不想争,而是暂时不争而已。

说实话,文臣对这帮头脑简单,憨直的武将不大看得上,没怎么把他们放在眼里,没把他们看成争斗的对象,也就不想争而已,不过接下来,很快他们就会后悔的!

说起来,就是没那个心,消极谈不上,但不太积极就是了。

自古迄今,无独一人可治一国,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到了他这里,外有国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难道只是因为之后他任意胡为,恣情欢笑享乐造成的?

这怎么看怎么吊诡!

而最终逸豫亡身,其间牵扯了多少纠葛与阴谋,是难以清楚的。

而亡国之祸,不是一人可担的。

子受自幼颖异,颖慧、颖悟之外,还很有想法,不仅很有想法,想法还很独特。

而他也有实施想法的条件,上任之后就对朝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就是反对神权,继位的几年间又多次征讨东夷,对外收归诸侯权柄,集权中央,对内除弊革新,这也是子受间歇性勤政,时不时让大臣们当牛做马,而大臣们感觉受不了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当今大王是想成为有为之君的,可现在,这朝堂的大臣却是不满。

子受也看出来了,这也是之后社稷不定的原因。

丞相商容亟来问讯,看来他代表文臣的意见,之后纣王在恣情欢笑享乐中,大商随之覆亡,而被恶谥贬称的纣王,有没有听信某方面的意见,不得而知。

但因朝堂在文臣的主导之下,而他们的不作为,导致空耗国本,四方诸侯做大,各地小诸侯叛乱不断,则很有可能。

之后但要掩埋,扫进历史里,甚至以其他掩盖,那就无人可见了。

大商麾下如今有四大诸侯和800路小诸侯,而人族之地的大商,分为九州。

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冀州,雍州,梁洲,兖州,冀、青、雍、荆为四大诸侯的封地。

每一大诸侯领200中小诸侯,叛乱的袁福通便是中等实力的诸侯。

袁福通加上七十二路诸侯,实力已经不可小觑,足以天下震动!

果然,子受将袁福通造反的事一说,立时便惊动了大商朝政,原本昏昏欲睡的朝臣瞬间清醒,同时身体一个激灵,原来大王说的急召是这个!

那为什么大王会瞒着不说呢?如此重大的国事居然不透露分毫。

那些文臣才发现自己从上朝到现在实在有失朝臣形象和体统,赶紧重新整束,峨冠博带,有的只见冠不见带,有的冠歪带斜,完全不像是上朝的样子。

而这些都落在了子受眼里。

想必大王早就预料到了,传召时才未细言,为的就是一览群臣之态。

许多文臣心里暗暗叫苦,若在其他时候还没什么,但在这个特殊的节骨眼就可大可小了。

直到此时,他们才知道顾忌起子受的感受,有时候他们可以不顾忌子受的感受,但却不得不顾忌朝堂的影响,以往他们可以任意的在朝堂发表意见,提出见解,甚至可以通过某种姿态,表现自己的态度。

今天就是如此。

大王即便不乐意,也不能轻易说什么,即便不接受,也不能随便拒绝。

毕竟朝堂上的许多事文臣说了算,而大王不得不倚靠他们。

但今天却不一样了,许多事情的决定权还是在大王手上,尤其是在这样的大事上。

如果因为今天的表现,大王不让文臣参与,而把权力给了武将,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样的事也确实更适合武将去处理。

许多文臣有此担心,最为担心的其实是丞相商容。

商容不仅是丞相,同时也掌管礼制,此时却是有些尴尬。

身为群臣表率的他,对文臣的表现才有所觉一般,他虽然不至于同其他文臣一样,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站在首位的商容之前一直低着头,始终一言不发,现在却不得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