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教学案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青龙汤

【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小青龙汤方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病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应用指征】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呕恶,脉浮紧(或浮滑),或兼见其他水饮内停的症状。

【临床应用】①原治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②现代本方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鼻炎,也应用于水邪内停所引起的胃病、肠易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及其他过敏性疾病。

【典型病案】柴某,男,53岁,1991年2月3日就诊。患咳喘10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支并发肺气肿,选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晩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方用小青龙汤。处方:麻黄9g,桂枝10g,干姜9g,五味子9g,细辛6g,半夏14g,白芍9g,炙甘草10g。日服2次,早晚各1次,分10日服完。陈明,刘燕华,李芳.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21.

【辨证思路解析】

病证辨析: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与《伤寒论》第40条所述颇为相似,当诊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此外,水饮内停,往往随气机运行而变动不居,出现许多兼证,如水寒阻气,则兼噎;水寒犯胃,则兼呕;水寒滞下,则兼小便不利;水寒流溢四肢,则兼肿;若外寒不解,太阳气郁,则兼发热、头痛等症。

病因病机分析: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之职,故患者咳喘吐痰;肺寒金冷,阳虚津凝,成痰为饮,痰色清稀;外感寒邪客于督脉,则背部恶寒;肺寒气冷,水饮凝滞不化,故舌苔水滑;寒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胸中阳气不温,使荣卫行涩,不能上华于面,故患者可见面色黧黑。

治法与方药分析:病属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治当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为主,兼以养阴清热。方用小青龙汤。方中麻黄、桂枝发散寒邪,兼以平喘;干姜、细辛温肺胃,化水饮,兼能辅麻、桂以散寒;半夏涤痰浊,健胃化饮;五味子滋肾水以敛肺气;芍药养阴血以护肝阴,而为麻、桂、辛三药之监,使其祛邪而不伤正;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水饮去,肺气通畅,则咳喘自平。

【参考病案】李某,男,63岁,1966年1月4日初诊。咳嗽吐黄白色痰已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吃川贝母有500g。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色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予小青龙加石膏汤。处方:麻黄9g,桂枝9g,细辛6g,干姜6g,白芍9g,炙甘草9g,五味子9g,半夏15g,生石膏45g。冯德华.国医圣手胡希恕经验良方赏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