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药剂型及施用方法
(一)农药的主要剂型
农药厂生产的绝大多数原药不经加工都不能直接在农作物上使用。因为在每公顷面积上农药有效成分用量很少,往往只有几百克、几十克,甚至不足10 g。如果不加以稀释,就无法将如此少的农药均匀撒布到如此大的面积上,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作用。使用农药时,还要求它附着在作物上或虫体上、杂草上,所以还必须加入一些其他辅助材料,以改善其湿润黏着性能。此外,通过农药加工还可以延长农药的残效期或将高毒的农药加工成安全的使用剂型。总之,为了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必须将原药加工成合适的制剂。一种农药制剂名称通常包括3个部分,即通常表述为“有效成分含量+农药名称+剂型”。如2.5%溴氰菊酯乳油、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5%百菌清烟剂等。剂型实际上是制剂的一种形态特征,主要有下述几种:
1.粉剂
粉剂通常由原药和填料(或载体)及少量其他助剂(如分散剂、抗分解剂等)经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而成。粉剂中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10%以下,一般不需稀释直接喷粉施药,亦可供拌种、配制毒饵或毒土等。
2.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是一种易被水湿润且能在水中悬浮分散的粉状物。通常由原药、填料(或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及其他助剂经混合粉碎至一定细度而成。可湿性粉剂一般以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喷雾施药。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为10%~50%,有些品种可高达80%以上。
3.可溶性粉剂
可溶性粉剂是由可溶于水的原药、填料、湿展剂及其他助剂组成的粉状剂型。可溶性粉剂可直接加水稀释后喷雾施药,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50%以上,有的高达90%。
4.粒剂
粒剂是由原药、载体及其他助剂经混合、造粒而成的松散颗粒状剂型。一般供直接施药。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为1%~20%。
5.水分散性粒剂
水分散性粒剂由原药、填料或载体、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黏着剂及其他助剂组成。水分散性粒剂使用时将其加入水中,制剂很快崩解、分散,形成悬浮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喷施。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70%以上。
6.乳油
乳油是将原药、乳化剂及其他助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均相透明溶液。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20%~50%,但亦有低至1%,高至90%的品种,加水稀释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供喷雾使用。
7.水乳剂和微乳剂
这两种剂型均以难溶于水的原药、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及水为原料,经匀化工艺而成。一般不用或用少量有机溶剂。水乳剂的粒径多数在0.5~ 1 μm,外观乳白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微乳剂的粒径多在0.01~0.1 pm,外观呈透明的均相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水乳剂的有效成分通常在20%~50%,微乳剂的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5%~50%,加水稀释成一定浓度后供喷雾用。
8.水悬浮剂
水悬浮剂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抗冻剂及其他助剂经加水研磨分散在水中的可流动剂型。其有效成分含量通常在40%~60%,使用时加水稀释,形成一定浓度的悬浊液,供喷雾。
9.油剂
农药用油溶液剂,有些品种含有助溶剂或稳定剂。油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为20%~50%,使用时不需稀释,以超低容量喷雾机具喷雾。
10.烟剂
烟剂由原药、燃料、助燃剂、阻燃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成粉状物或饼状物。点燃后无明火,农药受热汽化后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微细颗粒(烟)。
11.种衣剂
种衣剂是在悬浮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等剂型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黏合剂、成膜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剂型。用种衣剂处理种子后,即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药膜。
12.缓释剂
缓释剂是可以控制农药有效成分从制剂中缓慢释放的农药剂型。使用较多的缓释剂是微胶囊剂。将液态或固态农药包被在粒径30~50 μm的胶囊中,使用时农药通过囊壁缓慢释放出来,发挥生物效应。
此外,还有水剂、气雾剂、涂抹剂、毒饵、糊剂、膏剂等剂型。
(二)农药的施用方法
农药使用的目标是使其最大限度地击中靶标生物而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的影响最小,具体的施药方法则取决于农药特性、剂型特点、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农药施用方法可分为航空施药法和地面施药法。
1.航空施药法
航空施药法,即利用飞机将农药制剂从空中均匀喷洒在目标区域的施药方法。航空施药的最大优点是作业效率高,适合大面积单一作物、果园、草原、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最明显的缺点是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及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比较大。
2.地面施药法
地面施药法最常见的是喷雾法和喷粉法。喷雾法是利用喷雾机具将农药制剂的稀释液雾化并分散到空气中,形成液气分散体系的施药方法。除油剂可直接作超低容量喷洒外,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浓乳剂、微胶囊剂等均需以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用喷雾机具喷洒。喷粉法是利用喷粉机具产生的风力将农药制剂吹散后沉积到作物上的施药方法。适合喷粉的只有粉剂这一种剂型。此外,还有熏蒸法、毒饵法、拌种法、种苗浸渍法、撒施法、烟雾法及树干注射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