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针刀医学经典理论

一、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

(一)闭合性手术理论

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为医治或诊断疾病,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于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治疗。传统的外科开放性手术要求手术视野足够清晰,通常要求足够大的手术切口。较大的手术切口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副作用,切口越大,患者痛苦越大,出血越多,感染风险越大。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尽可能减小切口的手术方式,如现在采用腹腔镜技术切除阑尾和胆囊,可以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椎间盘病变等。在这类技术基础上,经过不断优化和改良,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小切口闭合性手术技术,也就是针刀技术。

闭合性手术技术以人体运动系统病变规律和解剖结构为依据,在非直视条件下通过小切口进行某些类似手术的操作,具有痛苦小、切口小、感染风险小、术后无需缝合等优点。针刀闭合性手术的特点有三:一是切口小,二是非直视手术,三是技术操作有限。切口小是指针刀刃宽度是毫米级别,通常在1~3mm,所以针刀刺入皮肤及各层组织后,留下的创口也是毫米级别,大多数时候只有1mm左右。因为针刀闭合性手术切口小,不可能像一般外科手术那样肉眼直视手术视野,至少在现阶段也不可能普及像内窥镜手术一样通过监视器直视手术视野,所以只能在非直视条件下完成操作。非直视条件下针刀对受术部位操作的准确性肯定不如直视条件下,而准确性又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这个特点既是优势也是不足,优势是指伤口小,对人体伤害小,不足是指非直视条件下操作位置准确性受到一定局限。因此针刀闭合性手术的施术部位不包括体腔内的内脏等人体深层组织器官,而是以体腔外相对层次较浅的运动系统的肌、腱、韧带、筋膜病灶为主。同时,针刀技术操作的前提是对运动系统解剖结构熟练掌握。一般外科手术的术式多样,比如有切除术、移植术、成形术、重建术、清理术等,而针刀技术操作只有切开、牵拉和机械刺激三种直接作用,术式比一般外科手术少得多,能够处理的病灶类型也少得多,但这并不代表针刀技术的适应证少。因此提示针刀技术需要严格筛选适应证。

(二)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

一般认为,人体的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组织等笼统称为软组织。软组织分布范围广泛,遍布人体全身上下,重量占体重的一半左右。软组织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一部分运动功能,所以受到各种伤害的机会较多。软组织损伤后,在多数情况下是纤维性修复,形成与原组织不同的纤维性结构。同时人体软组织会发生适应性改变,比如筋膜和韧带的钙化等。软组织的纤维性改变和适应性改变可能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成为致病因素。

人体运动系统软组织主要承担运动功能,因此探讨软组织的生理和病理规律离不开人体力学。人体力学是利用相似的机械操作和物理定理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活动的科学。它基于人体生理解剖学、理论物理学的知识,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结构、功能与运动规律,从而指导人体防护与保健。力学原理在人体活动中,有些是自然形成的,有些则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人体的生理结构恰到好处地包含着许多力学原理。如人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骨骼肌的杠杆作用、人体的平衡和稳定、合力与分力、重量和质量、流体力学、热力学,以及解剖学和生理学的静态学与动力学等。

当人体软组织发生纤维性改变或者适应性改变时,组织的力学性能会发生改变,这将直接影响运动系统甚至运动系统以外的力学平衡。截至目前,针刀治疗疾病的着眼点绝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对软组织病灶的干预来调整人体的力学平衡,所以说针刀医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重视人体软组织和人体力学平衡的重要性。

(三)关于骨质增生的理论

骨骼能承受骨组织的机械应变,并具有适应这些功能需要的能力。骨骼结构受应力影响,负荷增加骨增粗,负荷减少骨变细,这一现象称之为Wolあ定律。骨折再塑过程也遵循这一定律。骨折后如有移位,在凹侧将有明显骨痂形成,其内部骨小梁将沿着压应力的传递方向排列,而在凸侧将有骨的吸收。骨力求达到一种最佳结构,即骨骼的形态与物质受个体活动水平的调控,使之足够承担力学负载,但并不增加代谢转运的负担。软组织张力增高可刺激其在骨上的附着点形成骨赘。

(四)经络理论的新探索

中医学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人体表里,行气血、通阴阳,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保卫机体、抗御病邪。现代生理学认为只有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才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以达到经络的这种调节功能。因此有人提出经络与神经体液调节学说,推论经络系统与神经体液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其中神经是指从神经末梢直到大脑皮层的完整系统,体液则是来自体内所有的内外分泌腺,可以借血液循环运行或自行渗透的一切化学物质或代谢变化的总称。经络对全身的调节功能和针刺穴位引起的各种效应,实际上是通过神经反射或神经体液的综合性调节功能而实现的,这些可能就是经络的功能和物质基础。针刀刺入人体组织与普通毫针刺入穴位有类似之处,都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为渠道进行全身调节。

二、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和网眼理论

湖北中医药大学张天民教授将生物力学与人体解剖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运用弓箭的组成结构和受力模式、力学传导方式,去认识人体解剖结构,是研究骨连接力学结构及力传导的解剖系统。一副完整的弓箭由弓、弦和箭三部分组成,弓与弦的连接处称之为弓弦结合部。一副完整弓弦的力学构架是在弦的牵拉作用下,使弓按照弦的拉力形成一个闭合的力学系统。射箭时的力学构架是在弦的拉力作用下,使弓随弦的拉力方向产生形变,最后将箭射出。弓弦力学解剖将人体骨骼定义为弓,连接骨骼的软组织定义为弦,在副骨、籽骨、滑囊、脂肪、皮下、皮肤、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辅助下,完成人体力学传导,将人体联系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的解剖系统。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可分为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和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基础。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力学解剖结构不同,单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组成了5个多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即头面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头-脊-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及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的弦受力异常,它的病理是人体通过粘连、瘢痕和挛缩对受损部位的弦组织进行修复,当人体不能代偿这种异常应力时,就会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网眼理论认为慢性软组织损伤不是一个点的病变,而是以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以受损软组织的行经路线为导向,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立体网络状的病理构架。可以将这种架构看作为一张渔网,渔网的各个结点就是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点),是发生粘连、瘢痕、挛缩最集中,病变最重的部位。换言之,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变的关键部位,连接各个结点的网线就是弦的行经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