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现状和挑战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自2000年以来迅速增加,尤其是自201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投入专项经费支持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工作开始,陆续资助了254项中医指南的制修订。迄今为止,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作为团体标准公开发布的中医指南已经超过1000部,且仍在继续增加。然而,中医指南在编写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证据的来源不足。由于中医药属于传统医学,不像西药那样由企业投入大量研发经费进行临床评价研究,只是近20年国家加大了对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投入,中医药领域开始逐渐积累了各种疗法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证据,并且所产生的证据多以中文在国内发表。因此,在编制中医指南的时候需要成立文献评价小组,由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筛选、评价和综合,为编制指南提供证据。
其次,中医临床研究的质量有待提高,研究设计的方法学质量偏倚风险较大,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影响,尤其是缺少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再次,指南在编制的过程中离不开专家的参与。比如判断文献当中呈现的结果是否可信、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其推广使用的价值如何,这些都需要中西医的专家共同作出决定,也可以请药学、管理学、护理学等多学科专家参与指南的编制,使证据转化成为指南中更具实践意义的推荐意见,提升指南在医生临床实践时的参考价值。
最后,指南编制小组形成的指南初稿通常需要送到未来推广使用的机构去征求意见,甚至进行初步试用,了解其适用性和可行性,并进行1~2轮的专家意见征询,指南修改完善和定稿之后,由权威学术机构如专业学会进行发布。征求意见的过程不能被省略,甚至指南在临床推广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仍需进行更新。这时,通过临床使用的反馈意见,结合最新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可以做出指南的更新和完善。
目前中医指南编制工作起步时间不长,知识、技能和经验都还有待积累和提高,应当征求更多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指南编制成员进行方法学培训,使其掌握循证医学的技能,以提高编制指南的质量,保障相关机构发布的指南具有较好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信度。相信这项工作的持续开展,将对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水平和使疗效确切的措施在更大范围推广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循证医学在证据转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