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多重的,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承传功能
文化的承传功能是指文化可以被认知、继承和传播的功能,或称之为文化的认知和传播功能。当人类过去的活动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只有在文化中还能存留着这些前尘影事的印痕,起着“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作用。
文字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它既是人类文化的现象,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功能是相当巨大的,它可以超时空地把人们的思想传之远方,遗之后世。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领略先民所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化并加以继承,靠的就是文化的承传功能。
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同样具有承传功能。一种劳动工具、一种生活用品、一种特色建筑、一种艺术装饰都可以使人感受到昔日故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沧桑和思想观念的底蕴。如我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造型既表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认识,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故宫建筑艺术就展现了古代帝王的皇权威仪等。
同时,由于文化已经渗透在社会各个层面,所以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和表现出文化的信息,在学科的各个门类中也都承传着文化母体的因子。比如,中医学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在中医学领域中承传着许许多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二)教化功能
文化的教化功能是指文化对人的教育感化作用。
人从出生开始,就无可选择地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一定的文化环境,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规章制度、风俗习惯都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影响着人们。
文化的教化功能不仅表现在文化的外在层面,如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这些深层结构。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正是文化的教化功能的具体体现。
(三)凝聚功能
同一个社会群体的人们,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得到教化,从而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审美情趣、喜怒爱憎,而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和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功能。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之所以能“类聚”“群分”,其内在根源就在于相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张岱年先生在《儒家与现代化》一书中说:“一个凝聚力,一个同化力,都不是简单的,都有其思想基础。”就中国文化的凝聚力来看,这个思想基础主要是儒家文化。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既不是经济利益聚合力,也不是单纯的种族血缘认同力,而是长期历史积淀下来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即文化凝聚力。具体表现为: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价值取向,使海内外炎黄子孙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内向互济、贵中尚和的处世精神,给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动力和条件。
(四)调控功能
文化的调控功能主要靠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思想文化来实现。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律,于是靠原始的宗教信仰、宗法观念、传统道德来调控。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礼乐制度是主要的调控手段。在历史上,汉代的制礼作乐,宋明时期的推崇理学,都是文化调控作用的具体体现。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社会的重大变革都以文化为先行,如五四运动、“两个凡是”论争,新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也是以文化为先行的。即便是在法制社会里,法律只能是对道德底线的最后保证,更高层次的社会调控仍然需要依靠道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