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正深入地进行。党中央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并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其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医学专业教学不仅要传授医学知识,还应发挥育人作用,使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人文素质得到提升,以期培养出真正符合岗位需求、能够较好地融入社会的合格医学人才。二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目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创新与人文素质培养。三是以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为突破口,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大学“金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
医古文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医药专业的基础课,是阅读中医典籍的工具课。清代学者戴东原在《与是仲明论学书》中指出:“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我们学习经典是学习其中的道理,而用来记录经典理论的是词,由词构成句子,最后形成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经典著作。要通晓经典,首先由字以通词,由词到句子,由句子到段落,进而通晓经典所载之道。医古文教学以字词为主就是遵循这一语言规律,但是明白了字词不一定能明白句子,明白了句义不一定能明白段落的含义,所以古人又有阐释句子、段落之义的章句之学。传统的以讲授字词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古文教学课时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已很难适应教学实际。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部门的推动下,医古文教学较早进行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改革。经过集体研究讨论医古文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我们认为,传统的以讲解字词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掌握一定词汇量及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为教学目标、以期末试卷终结性考核确定学生成绩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为此我们对医古文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首先,对医古文教学目标的再思考。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古文教学有别于综合大学研究、学习古代语言的古代汉语,中医药院校除了培养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中医古籍的能力之外,还要注重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次,根据古代语言课的教学规律,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字词讲解和文意理解两部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重点字词翻转到线下课堂讲授,阅读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课文的重点难点、文章的逻辑层次等文意理解方面的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拍摄成通俗易懂的微视频,上传到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先于课堂教学分批次发布。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随时学习、反复学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论坛与同学、老师讨论解决。翻转到课堂教学之后,老师主要围绕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及线上教学反馈的问题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料、工具,解决语言文字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提高形成性成绩的占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互动式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确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大幅增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比例,做到客观可追溯。线上学习成绩由主题帖讨论、单元测试、期末线上随机考试构成;线下形成性成绩由课堂随机测试、平时作业、小作文、考勤等构成,由教学软件自动计入成绩,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形成性成绩。期末统一的试卷考试原则上占总成绩的30%,最高不超过40%。
本书是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慕课(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HACTCM-1205681804)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收录的文章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医古文》的经典篇章。文章采用简体规范的通用汉字,适度保留了通假字与部分古字。文章的后面是“助读与拓展”,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及逻辑层次进行文意分析,同时根据需要对有关知识进行拓展,以丰富相关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该书可以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古文》的辅助读本,也可以作为中医药爱好者、中医学术继承人《医古文》考试的辅助教材与读物。
本书由李具双负责编写体例的确定与审定,李淑燕参与书稿的统筹与审定。秦医缓和、扁鹊传、仓公传、华佗传、丹溪翁传、东垣老人传、宝命全形论、百病始生、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由李具双编写;《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伤寒论杂病论》序、《黄帝内经素问注》序、《本草纲目》序由赵东丽编写;不失人情论、赠贾思诚序、医案四则由李淑燕编写;《类经》序由姜乃菡、李具双编写;与薛寿鱼书由姜乃菡编写;养生论由邱云飞、李具双编写;大医精诚由刘亚丽编写。
书稿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前人及同仁的教学研究成果,力求反映医古文教学改革的新貌。但限于编者的学识与能力,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医古文教学改革得到了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也得到校学科办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本书责编韩燕女士对本书内容的完善与出版付出了大量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慕课·医古文》编委会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