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中医(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欲成“名医”,先为“良医”

“学德”对于求知者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希望从老师那里学到“绝招”,另一方面却又拿着一根“科学”的尺子去度量老师的经验,在继承之前先“改良”,只能是“形似”而非“神似”。

我的一个好朋友是当地的一名“赤脚医生”,他长期坚持用中医药为民众治病。少年时他为了拜本县一位老中医为师,费尽周折,但老师坚决不收。年仅13岁的他凭着自己的毅力,烈日下每天骑车2小时赶到医院,先扫地、擦桌子,然后站在老师身后静静地看着、听着、记着,一站就是一天。有天中午,老师下班时已经很迟了,回头看到站在身后汗流浃背的小孩,心里有些不忍,叹了一口气说:“跟我回家吃饭吧,明天别来了!”小孩回答说:“谢谢您!我明天还来!”就这样,一连2个多月从未中断,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老师,最后同意收他为徒。3年后他靠自己的努力开了一家诊所,治病屡屡效验,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欢迎。30多年来他一边为群众看病,一边刻苦钻研,一有机会便四处拜访名师。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执著的精神得到了当代几位著名中医学家的好评,而且有几位还收他为徒。记得有一次,他参加学术交流会,看到一位老中医行动不便,就主动上前搀扶他,当老人家的拐杖掉到地上时,他就帮他捡起来,并扶他下楼。此后,在临床上或学习中遇到困难,他就主动向老人家请教,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老人把他当作得意门生,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可见“学德”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现在许多青年学生学中医有热情,很想成为名医,但是却放不下身段,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小事不愿意做,哪怕是汤头歌诀的背诵,也是投机取巧或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对待老师的问题上,一方面希望从老师那里学到“绝招”,另一方面却又拿着一根“科学”的尺子去度量老师的经验,在继承之前先“改良”,结果只能是“形似”而非“神似”。前面提到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和游酢二人当时已经四十岁了,而且考上了进士,他们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一直等到先生醒来,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深。二人堪称尊师重道的典范。我的老师俞长荣教授曾经说过:“不要光想着成为‘名医’,首先要想着成为‘良医’,从一个合格的学生做起。”这说的也是“学德”问题。的确,在旧社会,医生的“绝招”通常是养家糊口的命根子,一般情况下是不轻易传给别人的。把“命根子”传给一个不信任、不可靠的人,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难以想象的,这可能也是很多流传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绝招”“秘方”失传的原因之一。

《千金要方》:又名《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652年,作者孙思邈。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