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公岩中医辨证施治纲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医的辨证

中医有它的诊断方法。分析来说,四诊是诊,辨证则属于断。中医的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加以整理,从中找出病理的线索来,作为论治的根据,因此做好辨证乃是诊断中重要的一环。

如果不依据这些得来的客观现实材料,单凭主观想象,哪里能有切合实际的认识?而且在去做分析判断过程中也应该“去粗取精”,防其以伪乱真,如是反复辨认,以冀病者的客观反映与医者的主观想法逐渐趋于一致。这样正确的诊断有了,进一步的治疗办法才能得出。

中医诊断的具体做法,是将病者极其复杂的各种现象都归属于某些简单的大纲里。毛主席说,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中医在长期工作中也是通过一番概括功夫,制定出辨证的八纲,虽说每个病变都是新的变化、新的病理,看不出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可是将四诊得来的素材,做一分析归纳,则又不出这八个范围,这是前人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纲领,但是由于我们使用时,阴阳这两纲不能恰当详尽地说明疾病的本质,反而造成模糊的印象,因此在具体辨证中可以舍弃阴阳,只用六纲说明问题。以下就分别谈谈六纲:

1.表里

表里是指疾病的部位,也就是说明正邪斗争在人体内外何处。并不肯定病位在表就必是表证,而需要解表;病位在里,而简单予以攻里。因为病情是复杂的,正邪斗争的情况是多端的,况正邪的强弱也是多变的,必须根据这些复杂的局面运用多种方法来应付,才能够达到祛邪扶正的治疗目的,如果简单地限定于表里的框框,那就又不全面了。

例如:明明是外感于寒,又有发热无汗的表证形象,只是正气虚寒脉反见沉,而需从温里中去解邪,能单纯看作表证吗?现在谈的是辨证,就是从疾病矛盾的各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务必弄清它的本质,只有把疾病的本质抓住才是辨证的目的。表里所指示的虽说是病位,但在整个分析疾病过程上,也只能提供疾病发展变化的线索,用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条件之一,万不能贸然以单纯的表证或里证去处理。

2.寒热

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虽说前人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经验治法,也应该详细区别病成为热、病成为寒的具体情况。即便是寒邪中人成为寒证,热邪中人成为热证,也必须从正邪斗争发展中如何形成的去找根据,不能单独看作寒就是寒,热就是热。

例如: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口渴脉洪数的大热证,这样的典型热象,按理就须用苦寒去清热了,可是一用就坏,应该认识到这是正邪斗争中正不敌邪的假象,必须用育阴扶正之法来抑热。要知机体在御邪时,正邪斗争只会聚力加热,这是机体的御邪表现,见热清热就等于助邪伤正,况临床上寒热还有真假,这一点应该严加注意。

3.虚实

虚实是衡量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强弱。前人认为实是邪气实;虚是正气虚。这就给虚实在辨证时定了规矩。试想邪气中人,正气与之斗争,正胜邪败,也就不成为病。临床上正邪盛衰的判断,往往是根据症候舌脉进行的,如果是症候明显,舌脉有变起码是相持局面,不论正气如何,应该首先认识到邪气不弱,从整个斗争趋势上寻求祛邪的方式,治疗时就依靠扶正敌邪,祛邪复正的方法,妥善安排。慎不可一味攻邪,舍正气于不顾。

例如:发热恶寒无汗,脉沉,沉为在里,可是扶正祛邪,仍是欲从表解,而正气不足一时又难以成汗,此时如不识此,而予攻里,则正益虚邪必陷里,造成大患。又如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口渴脉洪数的大热证,在高热灼阴的局面下,热是实邪,只是正气不支而不容祛邪,必知抑热保阴的方法才能免于恶化。因此在辨证时虚实不能不讲,而论治时应该从正气方面着眼,才是正确对待虚实邪正问题的准则。

八纲辨证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也如是,将四诊得来的复杂材料,由博返约地做归纳,这是很好的,而强把一些脉证定为每一纲里的经典教条来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那就错了。因此辨证归类应该着重找出形成病变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务必认清它的本质,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