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注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四

虚劳病诸候下 凡三十六论

四十、虚劳骨蒸候

【原文】夫蒸病[1]有五。一曰骨蒸[2],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3],食人五脏。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4],口唾白沫,睡即浪言[5];或惊恐不定,脉数[6]。若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7],或暴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注热[8],两胁下胀,大嗽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无汗,心腹鼓胀,食即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五曰内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内蒸者,必外寒而内热,把手附[9]骨而内热甚,其根在五脏六腑。其人必因患[10]后得之,骨肉自消,饭食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支渐细[11],足趺[12]肿起。

又有二十三蒸。一胞[13]蒸,小便黄赤。二玉房[14]蒸,男则遗沥漏精[15],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眩闷热。四髓蒸,髓沸热[16]。五骨蒸,齿黑。六筋蒸,甲焦[17]。七血蒸,发焦[18]。八脉蒸,脉不调[19]。九肝蒸,眼黑。十心蒸,舌干[20]。十一脾蒸,唇焦[21]。十二肺蒸,鼻干。十三肾蒸,两耳焦。十四膀胱蒸,右耳偏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22]。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肠蒸,下唇焦[23]。十八大肠蒸,鼻右孔干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24]乍寒乍热。二十肉蒸[25]。二十一肤蒸[26]。二十二皮蒸[27]。二十三气蒸[28],遍身热。

凡诸蒸患,多因热病患愈后,食牛羊肉及肥腻,或酒或房,触犯而成此疾。久蒸不除,多变成疳,必须先防下部,不得轻妄治也[29]

【按语】蒸病的主证是内热,内热伤阴,日久不愈,即变为疳劳,这是蒸病的基本病机。隋唐以前,虚劳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囊括了过劳及病后引起的慢性疾患,亦包涵了一些慢性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病之类。后世称前者为虚劳,后者为劳瘵。骨蒸病候,主要见于劳瘵之病。本候所论,从脏腑、五体、五官九窍分论,说明痨瘵日久,可以损及身体各个部位,内容全面详备,乃早期之虚劳骨蒸文献。后世《济生方》论二十四蒸,在此基础上又有发展,可以参阅。

四十一、虚劳舌肿候

【原文】心候舌,养于血,劳伤血虚,为热气所乘。又,脾之大络,出于舌下。若心脾有热,故令舌肿。

四十二、虚劳手足皮剥候

【原文】此由五脏之气[30]虚少故也。血[31]行通荣五脏,五脏之气,润养肌肤。虚劳内伤,血气衰弱,不能外荣于皮,故皮剥也。

【按语】本候所论手足皮肤剥脱,乃虚劳之一症,多见于大病之后的恢复期,此与内脏的气血虚衰有直接关系,故称为虚劳手足皮剥。若属于皮肤病之手足皮剥,则另当别论。

四十三、虚劳浮肿候

【原文】肾主水,脾主土。若脾虚则不能克制于水,肾虚则水气流溢,散于皮肤,故令身体浮肿。若气血俱涩,则多变为水病也。

【按语】本候指出虚劳浮肿之病机,重点在于脾肾亏虚,脾虚则运化失司,肾虚则失于蒸化,开阖失司,小便为之不利,故水气泛溢于皮肤而为浮肿。亦提示对于本病的治疗,重在调理脾肾,后世一直遵循此论,且用之甚效。

四十四、虚劳烦闷候

【原文】此由阴阳俱虚,阴气偏少,阳气暴胜,则热乘于心,故烦闷也。

四十五、虚劳凝唾[32]

【原文】虚劳则津液减少,肾气不足故也。肾液为唾,上焦生热[33],热冲咽喉,故唾凝结也。

四十六、虚劳呕逆唾血[34]

【原文】[35]虚劳多伤于肾。肾主唾,肝藏血,胃为水谷之海。胃气逆则呕,肾肝伤损,故因[36]呕逆唾血也。

四十七、虚劳呕血候

【原文】此内伤损于脏也。肝藏血,肺主气。劳伤于血气,气逆则呕,肝伤则血随呕出也。损轻则唾血,伤重则吐血。

【按语】上候云人“呕逆唾血”,本候云“损轻则唾血”,二者同为“唾血”,但前者责之于肝肾,后者责之于肝肺,似为同中有异之处。上候所论呕逆唾血,是指呕吐之涎唾中带血,出血量少,其病机为胃气上逆,肝肾损伤。而本候之唾血、呕血,为血随呕吐而出,呕则有声,吐则无声,出血量大,多为胃中积热或肝火犯胃,使胃络损伤所致。若有阴虚火旺而致者,常伴有潮热、盗汗、失眠、耳鸣、脉细数等症,临证可析而治之。

又,这里所论的唾血、呕血、吐血,是虚劳的一个兼症,不是泛论血证,与本书卷二十七的吐血、呕血、唾血诸候不尽相同,应加区别。

四十八、虚劳鼻衄候

【原文】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肝藏血。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今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衄者,鼻出血也。

四十九、虚劳吐下血候

【原文】劳伤于脏腑,内崩[37]之病也。血与气相随而行,外养肌肉,内荣脏腑。脏腑伤损,血则妄行。若胸膈气逆,则吐血也;流于肠胃,肠虚则下血也;若肠虚而气复逆者,则吐血、下血;表虚者,则汗血[38]。皆由伤损极虚所致也。

五十、虚劳吐利候

【原文】夫大肠虚则泄利[39],胃气逆则呕吐。虚劳又肠虚胃逆者,故吐利。

五十一、虚劳兼痢候

【原文】脏腑虚损,伤于风冷故也。胃为水谷之海,胃冷肠虚则痢也。

【按语】这里的“痢”,是指水谷痢,而且是虚劳虚寒病情,所以病机重点在于胃,是由于“胃冷肠虚”所致,具体可参阅本书卷十七水谷痢候。

五十二、虚劳秘涩候

【原文】此由肠胃间有风热故也。凡肠胃虚,伤风冷则泄利;若实,有风热,则秘涩[40]也。

五十三、虚劳小便利[41]

【原文】此由下焦冷故也。肾主水,与膀胱为表里;膀胱主藏津液。肾气衰弱,不能制于津液,胞内虚冷,水下不禁,故小便[42]利也。

五十四、虚劳小便难候

【原文】膀胱,津液之腑;肾主水,二经共为表里。水行于小肠,入于胞而为溲便[43],今胞内有客热,热则为液涩,故小便难。

五十五、虚劳小便余沥候

【原文】肾主水。劳伤之人,肾气虚弱,不能藏水,胞内虚冷,故小便后,水液不止而有余沥。

尺脉缓细者,小便余沥也。

五十六、虚劳小便白浊候

【原文】劳伤于肾,肾气虚冷故也。肾主水而开窍在阴[44],阴为溲便之道。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

【按语】虚劳小便白浊,是由于虚劳伤肾,肾气虚冷所致。肾主水,开窍于前阴,而前阴为小便的通道。因为脬内虚冷,肾气亏损,所以小便变白而混浊。

五十七、虚劳少精候

【原文】肾主骨髓,而藏于精。虚劳肾气虚弱,故精液少也。

诊其脉,左手尺中阴绝[45]者,无肾脉[46]也。若足下热[47],两髀里急,主精气竭少,为劳伤所致也。

五十八、虚劳尿精[48]

【原文】虚劳尿精者[49],肾气衰弱故也。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也。

五十九、虚劳溢精[50]、见闻精出候

【原文】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51]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

【按语】张景岳云:“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正以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所以精不能藏而漏出。这里虚劳溢精、见闻精出,责之于肾,是从“肾气虚弱”“不能制于精”的角度提出的,与张氏所论的重点不同。但就全面而论,“见闻精出”感触而动,实际也不能离开于心,所以后世对遗精、漏精,往往责之心肾同病。

六十、虚劳失精候

【原文】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其病小腹[52],阴头寒[53],目眶痛[54],发落。

[55]其脉,数而散者,失精脉也。凡脉芤动微紧,男子失精也。

【按语】失精是精液漏失的统称,包括遗精、滑精,但下文尚有梦泄精候,则这里似专指滑精。

六十一、虚劳梦泄精[56]

【原文】肾虚为邪[57]所乘,邪客于阴,则梦交接。肾藏精,今肾虚不能制精,因[58]梦感动而泄也。

【按语】虚劳少精、尿精、见闻精出、失精和梦泄精等五候,均责之于肾虚不固,是从“肾藏精”的角度立论的,重点很明确。但亦要考虑到其他脏的影响,如心与肝等。临证应结合具体病情区别对待。

六十二、虚劳喜梦候

【原文】夫虚劳之人,血气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邪[59]从外集[60]内,未有定舍[61],反[62]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喜梦。气淫于腑,则梦[63]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梦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若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燔爇[64];阴阳俱盛,则梦相杀[65]。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坠。甚饱则梦行[66],甚饥则梦卧[67]。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68];心气盛则梦喜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身不举[69];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70]。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厥气[71]客于心,则梦见山岳熛火[72];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及[73]奇物;客于肝,则梦见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见临深[74],没于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游聚邑街衢[75];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割[76];客于阴[77],则梦接内[78];客于项,则梦多[79]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又居深地中[80];客于股肱[81],则梦礼节拜起[82];客于胞,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83]而补之,立已。寻其兹梦[84],以设法治,则病无所逃矣。

【按语】本候所论与《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淫邪发梦》的内容一脉相承。认为虚劳喜梦的病因病机,为气血衰损,脏腑虚弱,邪气内袭,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认为梦也是体内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盛衰所引起的,不同的内在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机能活动,因而亦可产生相应不同的梦境。故可依据患者所产生的不同梦境,作为对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本候所论述的十二盛、十五不足诸梦境,一则采用取象思维的方法来阐释。如水属阴,故阴盛就梦见大水;火属阳,故阳盛就梦见大火燃烧;阴阳俱盛,相互斗争剧烈,即梦见互相厮杀。其二是从机体的具体病变部位出发,根据不同脏腑的生理特征归类论述。如肝在志为怒,故“肝气盛则梦怒”;肺在志为悲,故“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本候所论可为临床诊断某些脏腑病变提供参考。

六十三、虚劳尿血候

【原文】劳伤[85]而生客热,血渗于胞[86]故也。血得温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胞而尿血也。

六十四、虚劳精血出候

【原文】此劳伤肾气故也。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

【按语】本候为精血证最早的记载,实为可贵。对其病因责之劳伤肾气,使肾失封藏。验之临床,壮年之人纵欲过度,常致精血杂出,当属房劳过度,劳伤肾气所致。

六十五、虚劳膝冷候

【原文】肾弱髓虚,为风冷所搏故也。肾居下焦,主腰脚[87],其气荣润骨髓,今肾虚受风寒,故令膝冷也。久不已,则脚酸痛屈弱。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两手反向拓席,一足跪,坐上,一足屈如,仰面,看气道众处散适,极势,振之四七。左右亦然。始两足向前双蹹,极势二七。去胸腹病,膝冷脐闷。

又云:互跪,调和心气向下至足,意想气索索然[88],流布得所,始渐渐平身[89],舒手傍肋,如似手掌内气出气不止[90],面觉急闷,即起脊[91]至地,来去三七。微减去膝头冷,膀胱宿病,腰内脊强[92],脐下冷闷。

又云: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可三通。气彻到[93],始收右足屈卷,将两手急捉脚涌泉,挽,足蹹手挽,一时取势,手足用力,送气向下,三七,不失气[94]。数寻[95],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

又云:跪一足,坐上,两手髀内卷足,努踹向下,身外扒,一时取势,向心来去二七。左右亦然。去痔,五劳,足臂疼闷,膝冷阴疼。

又云:卧展两胫,足十指相柱[96],伸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两胫冷,腿骨中痛。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手,足外踵,指相向[97],以[98]鼻内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转筋。

又云:两足指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脾瘦肾干。

又云:两手抱两膝,极势,来去摇之七七,仰头向后。去膝冷。

又云:偃卧,展两胫,两足指左向,直两手身旁,鼻内气七息。除死肌及胫寒。

又云:立,两手搦腰遍,使身正,放纵,气下使得所,前后振摇七七,足并头两向,振摇二七,头上下摇之七,缩咽举两髆,仰柔脊,冷气散,令脏腑气向涌泉通彻。

又云:互跪,两手向后,掌合地,出气向下。始,渐渐向下,觉腰脊大闷,还上,来去二七。身正,左右散气,转腰三七。去脐下冷闷,膝头冷,解溪内病[99]

【按语】本候导引第四条与本卷虚劳候导引第六条同,第六条与卷一风不仁候导引第一条同,第九条与本卷虚劳体痛候导引第三条略同,可互参。

六十六、虚劳阴冷候

【原文】阴阳俱虚弱故也。肾主精髓,开窍于阴。今阴虚阳弱,血气不能相荣,故使阴冷也。久不已,则阴萎弱[100]

六十七、虚劳髀枢[101]痛候

【原文】劳伤血气,肤腠虚疏,而受风冷故也。肾主腰脚,肾虚弱,则为风邪所乘,风冷客于髀枢之间,故痛也。

六十八、虚劳偏枯候

【原文】夫劳损之人,体虚易伤风邪。风邪乘虚,客于半身,留在肌肤,未即发作;因饮水,水未消散,即劳于肾,风水相搏,乘虚偏发,风邪留止,血气不行,故半身手足枯细,为偏枯也。

【按语】以上虚劳偏枯候、髀枢痛候、膝冷候,以及卷三劳伤筋骨候、筋挛候、体痛候等,均属肌肉筋骨病变,有共通之处,但病因病机不尽相同,宜前后参阅,联系分析。

六十九、虚劳阴萎候

【原文】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

诊其脉,瞥瞥如羹上肥[102],阳气微;连连如蜘蛛丝[103],阴气衰。阴阳衰[104]微,风邪[105]入于肾经,故阴不起,或引小腹痛也。

养生方云:水银不得近阴,令玉茎消缩。

七十、虚劳阴痛候

【原文】肾气虚损,为风邪所侵,邪气[106]流入于肾经,与阴气相击,真邪交争,故令阴痛。但冷者唯痛,夹热则肿。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两足指向下柱席,两涌泉相拓,坐两足跟头,两膝头外扒,手身前向下尽势七通。去劳损阴疼、膝冷。

【按语】本候导引法与卷三虚劳膝冷候导引法第七条同,可参阅。

七十一、虚劳阴肿候

【原文】此由风热客于肾经,肾经流[107]于阴器,肾虚不能宣散[108],故致肿也。

七十二、虚劳阴疝[109]肿缩候

【原文】[110]者,气痛也。众筋会于阴器。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与冷气相搏,则阴痛肿而挛缩。

七十三、虚劳阴下痒湿候

【原文】大虚劳损,肾气不足,故阴冷,汗液自泄[111],风邪乘之,则瘙痒。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卧[112],令两手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内气,腹胀自极,以鼻出气七息。除阴下湿,少腹里痛,膝冷不随。

七十四、虚劳阴疮候

【原文】肾荣于阴器,肾气虚,不能制津液,则汗湿。虚则为风邪所乘,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邪正相干,在于皮肤,故痒,搔之则生疮。

【按语】以上阴冷、阴萎、阴痛、阴肿、阴疝、阴下痒湿及阴疮七候,都是前阴部位的病变,从虚劳来看,当以阴萎、阴冷为主。至于阴痛、阴肿、阴疝、阴下痒湿、阴疮等,临床上有虚实、寒热,应作具体分析。不过,在总的病情方面,与肾气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连类而及。

七十五、风虚劳候

【原文】风虚者,百疴之长[113]。劳伤之人,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侵。或游易[114]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屈一足,指向地努之,使急,一手倒挽足解溪,向心极势,腰、足解溪、头如似骨解、气散,一手向后拓席,一时尽势三七。左右换手亦然。去手、足、腰、髆风热急闷。

又云:抑[115]头却[116]背,一时极势,手向下至膝头,直腰,面身正。还上,来去三七[117]。始正身,纵手向下,左右动腰二七,上下挽背脊七。渐去背脊、臂髆、腰冷不和。头向下努,手长舒向背上高举,手向上,共[118]头渐渐五寸,一时极势,手还收向心前,向背后,去来和谐,气共力调,不欲气强于力,不欲力强于气,二七。去胸背前后筋脉不和,气血不调。

又云:伸左胫,屈右膝内压之,五息止,引肺气[119],去风虚,令人目明。依经为之,引肺中气,去风虚病,令人目明,夜中见色,与昼无异。


[1]蒸病:病名。出自本篇。以潮热、虚弱为特征。因其热自内向外蒸发而名。病属虚劳范畴,故亦称劳蒸。又因以骨蒸为多见,故又称为骨蒸,此为广义骨蒸,与标题的虚劳骨蒸同义。渐细: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无力”。

[2]骨蒸:病理名称。因为蒸病的主要症状为内热,而虚劳久病伤肾,故虚劳内热统称骨蒸。但肾蒸亦称骨蒸,与标题的虚劳骨蒸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3]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宋本、汪本、周本同。《外台秘要》卷十三虚劳骨蒸方作“蒸盛伤内,则变为疳”。《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治骨蒸劳诸方作“蒸盛过伤,则内变为疳”。疳,亦称疳劳。蒸病热甚,消亡津液,致形体羸瘦,津液干枯,变为疳病。亦有以年龄分疳与劳者,如《医宗金鉴》:“十五岁以上者,病则为劳;十五岁或以下者,皆名为疳。”

[4]翕(xī吸)翕思水:形容热盛口干欲饮而屡屡伸舌舔唇。《诗·小雅》:“载翕其舌。”笺:“翕,犹引也。”又,翕,作“火盛”解;翕翕,形容热甚,亦通。

[5]浪言:指病人睡梦中胡言乱语。浪,放,滥。

[6]脉数: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治骨蒸劳诸方作“其脉浮数”。

[7]闷: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胀痛”。

[8]注热:指其热病程较长,又能转注于人。注,注入,久住。《释名》:“注,病,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注病见本书卷二十四,可参。

[9]附:近,著。

[10]患: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热病”。

[11]蒸病:病名。出自本篇。以潮热、虚弱为特征。因其热自内向外蒸发而名。病属虚劳范畴,故亦称劳蒸。又因以骨蒸为多见,故又称为骨蒸,此为广义骨蒸,与标题的虚劳骨蒸同义。渐细: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无力”。

[12]趺(fū夫):同“跗”,足背。

[13]胞(pāo抛):通“脬”,膀胱。俗称“尿脬”。下唇焦: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下焦热,尿即痛”,义长。

[14]玉房:指精宫或胞宫。本书卷一风惊候养生方云:“精藏于玉房。”

[15]遗沥漏精:遗沥,小便后留有余尿,淋沥不尽,与卷三“余沥”同。漏精,精液不经房事而自动漏出。

[16]髓沸热:《太平圣惠方》作“髓沸热心昏”。沸热,形容热甚如沸汤。

[17]焦:在此比喻极干。

[18]发焦:《太平圣惠方》作“发焦落”。

[19]脉不调:《外台秘要》卷十三虚劳骨蒸方作“脉不调,或急或缓”。

[20]舌干:原作“唇焦”,错简。盖心主舌,据《外台秘要》改。

[21]唇焦:原作“舌干”,错简。盖脾主唇,据《外台秘要》改。

[22]眼白失色:此后《太平圣惠方》有“无故常惊”一句。

[23]胞(pāo抛):通“脬”,膀胱。俗称“尿脬”。下唇焦: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下焦热,尿即痛”,义长。

[24]亦杂病: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生病”。亦杂病,此处指亦是寒热夹杂之病。

[25]肉蒸:此后《太平圣惠方》有“肌肉消瘦”一句。

[26]肤蒸: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作“气蒸,即喘息急”。

[27]皮蒸:此后《太平圣惠方》有“即筋皮挛缩”一句。

[28]气蒸,遍身热:《太平圣惠方》作“偏身蒸,体气热”。

[29]必须先防下部,不得轻妄治也:指治疗骨蒸时必须顾护下焦阴精,不可轻率乱治。下部,指下焦或肾。因骨蒸本于肾,肾藏阴精居于下焦,故治疗时必须先顾护肾精。

[30]气:在此包括血,作气血理解。下文“气”字同。

[31]血:在此包括气,作血气理解。

[32]凝唾:指唾液凝结而黏稠。

[33]上焦生热:宋本、汪本、周本同。《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治劳虚唾稠黏诸方作“上焦若虚,虚则生热”。

[34]呕逆唾血:指呕吐的涎唾中带血。

[35]夫:原作“大”。据元本改。

[36]因:随,因而。

[37]内崩:亦称“崩中”。指内脏虚损,虚极而出血之证。崩,形容出血量很多,来势急暴,犹如堤防之突然崩决。

[38]汗血:指汗出色淡红如血,亦称“肌衄”“红汗”。

[39]泄利:泄泻。

[40]秘涩:大便秘结难解。

[41]小便利:指小便失禁。

[42]小便:原无。宋本、汪本、周本同。据《外台秘要》卷十七虚劳小便利方补。

[43]溲便:此指小便。

[44]阴:前后二阴。此处指前阴。

[45]阴绝:在此作“脉短”解。左尺阴绝,乃肾气虚弱之脉,与《伤寒论》平脉法中“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之属于死脉者不同。诊:原作“令”。据周本、《外台秘要》卷十六虚劳失精方改。汪本作“今”,亦通。

[46]无肾脉:左尺为肾脉,无肾脉,即上文左尺阴绝之意。《脉经》卷二第一“左手关后尺中阴绝者,无肾脉也。苦足下热,两髀里急,精气竭少,劳倦所致”,当为这里所本。

[47]下热:原无。宋本、汪本、周本同。义不完整。据《脉经》卷二第一补。

[48]尿精:在小便时精液泄出。

[49]虚劳尿精者:原无。宋本、汪本、周本同。据《外台秘要》卷十六虚劳尿精方补。

[50]溢清:亦称“漏精”。因见闻感触而精液漏出。

[51]今:原作“令”,形近致误。据汪本、周本改。

[52]小腹急:指小腹部有紧张感。,同“弦”。

[53]阴头寒:龟头寒冷。

[54]目眶痛:宋本、汪本、周本同。《金匮要略》第六作“目眩”。

[55]阴绝:在此作“脉短”解。左尺阴绝,乃肾气虚弱之脉,与《伤寒论》平脉法中“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之属于死脉者不同。诊:原作“令”。据周本、《外台秘要》卷十六虚劳失精方改。汪本作“今”,亦通。

[56]梦泄精:梦遗。行:宋本、汪本、周本同。《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作“予”。

[57]邪:在此可作五志之火理解,尤其是君相之火,与梦遗症有密切关系。

[58]因:宋本、汪本、周本同。《外台秘要》作“故因”,义长。

[59]邪:《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卷六第八作“正邪”。正邪,《类经》:“凡阴阳劳逸之感于外,声色嗜欲之动于内,但有感于身心者,皆谓之正邪。”

[60]集:《针灸甲乙经》《灵枢·淫邪发梦》均作“袭”。

[61]未有定舍:没有安定下来。

[62]反:原无。据《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补。

[63]梦:原无。据《针灸甲乙经》补。

[64]燔爇(fán ruò凡弱):焚烧。爇,《素问·脉要精微论》作“灼”。《说文解字》:“燔,爇也。”“爇,烧也。”

[65]相杀:此后《素问·脉要精微论》《针灸甲乙经》有“毁伤”二字。

[66]梦泄精:梦遗。行:宋本、汪本、周本同。《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作“予”。

[67]卧:宋本、汪本、周本同。《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作“取”。

[68]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宋本、汪本、周本同。《脉经》卷六第七无“飞扬”二字,《针灸甲乙经》作“则梦哭泣,恐惧飞扬”。

[69]体重身不举:宋本、汪本、周本同。《灵枢·淫邪发梦》作“身体重不举”,《针灸甲乙经》作“体重,手足不举”。

[70]两解不属:指腰脊分解为二,不相连属。

[71]厥气:此指邪气。《中藏经》卷上第二十四即作“邪气”。

[72]山岳熛(biāo标)火:宋本、汪本、周本同。《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作“丘山烟火”。熛火,迸飞的火焰。《说文解字》:“熛,火飞也。”

[73]及:原无。据《针灸甲乙经》补。

[74]临深:宋本、汪本、周本同。《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脉经》作“临渊”,义同。即如临深渊,有恐惧感。

[75]聚邑街衢:指城市街道。劳伤:《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治虚劳小便出血诸方作“夫虚劳之人,阴阳不和”。

[76]斗讼自割:斗讼,争吵。自割,用刀自杀。

[77]阴:《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作“阴器”。

[78]接内:性交。

[79]多:宋本、汪本、周本同。《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无“多”字。

[80]又居深地中:宋本、汪本、周本同。《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作“及居深地窌苑中”。

[81]肱:原无,宋本、汪本、周本同。据《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补。

[82]起:宋本、汪本、周本同。《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跪”。

[83]至:原无,宋本、汪本、周本同。据《灵枢·淫邪发梦》《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补。

[84]兹梦:即这许多梦。兹,此。

[85]聚邑街衢:指城市街道。劳伤:《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治虚劳小便出血诸方作“夫虚劳之人,阴阳不和”。

[86]胞:此处指膀胱。

[87]肾居下焦,主腰脚:《素问·金匮真言论》:“病在肾,俞在腰股。”王冰注:“腰为肾府,股接次之,故兼言之。”所以谓肾主腰脚。足外踵,指相同:原作“外踵者相向”。据本书卷一风不仁候养生方导引法改。

[88]索索然:象声词。指意念中想象气之流动如风吹树叶沙沙有声。

[89]平身:原作“平手”。据本书卷十五膀胱病候养生方导引法改。平身,起立。凡行跪拜礼,由拜而起立曰平身。

[90]止:原作“上”,形近致误。据本书卷十五改。

[91]脊:汪本作“背”。

[92]腰内脊强:本书卷十五膀胱病候养生方导引法作“腰脊强”,义长。

[93]到:原作“倒”,形近致误。据周本、《外台秘要》卷十八脚气论改。

[94]不失气:本书卷二风邪候、卷十六腹胀候养生方导引法作“不失气之行度”,义长宜从。

[95]数(shuò朔)寻:本书卷十三脚气缓弱候养生方导引法作“数行”,义近。数寻,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96]柱(zhǔ主):通“拄”,支撑。

[97]肾居下焦,主腰脚:《素问·金匮真言论》:“病在肾,俞在腰股。”王冰注:“腰为肾府,股接次之,故兼言之。”所以谓肾主腰脚。足外踵,指相同:原作“外踵者相向”。据本书卷一风不仁候养生方导引法改。

[98]以:原作“亦”。据本书卷一改。

[99]病:本书卷十二风冷候养生方导引法作“疼痛”,义长宜从。

[100]阴萎弱:亦称“阳萎”。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萎,亦作“痿”。

[101]髀(bì婢)枢:相当于股骨大关节,即髋关节部位。此处有转枢作用,故名。髀,股外部。枢,转轴。

[102]瞥(piē撇)瞥如羹上肥:形容阳气衰微的脉象,浮虚无力,不耐寻按。瞥瞥,浮薄之意;又,不定貌。羹上肥,指羹汤上漂浮的油脂。

[103]连连如蜘蛛丝:形容阴气衰少的脉象细微如蛛丝。连连,《伤寒论》辨脉法作“萦萦”,连绵不绝之意。蜘蛛丝,形容脉象细微,难以寻按。

[104]阴阳衰:原无。宋本、汪本同,文义不贯。据周本、《外台秘要》卷十七虚劳阴萎方补。

[105]风邪:此作风冷之邪解。

[106]邪气:据以下“冷者唯痛”之文,则此邪气当为风冷之邪。“邪”字原无,宋本、汪本、周本同。据《外台秘要》卷二十六阴痛方补。

[107]流:指经脉流注。

[108]肾虚不能宣散:肾气虚弱,不能宣散风热之邪。

[109]阴疝:即疝。包括肠、卵胀、气、水四类。

[110]疝:有两种解释,一泛指寒邪引起的腹部疼痛,一指疝气病。此指后者。

[111]故阴冷,汗液自泄:宋本、汪本、周本同。《外台秘要》卷二十六阴下痒湿方作“故阴汗阴冷,液自泄”,《太平圣惠方》卷三十虚劳阴下湿痒生疮诸方作“故阴汗自泄也”。

[112]卧:本书卷十四诸淋候、气淋候养生方导引法作“偃卧”。

[113]风虚者,百疴(kē苛)之长:意即“风为百病之长”。风虚,同“虚风”,为致病之风邪。疴,病。

[114]游易:亦作“游奕”,即游走的意思。

[115]抑:原作“仰”,形近致误。据周本改。

[116]却:仰。

[117]来去三七:原作“去三七”,导引动作不完整。据文义补。

[118]共(gǒng巩):通“拱”,环抱,拱卫。

[119]气:原无。宋本、汪本、周本同。文义不完整。据《彭祖导引法》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