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证思维方法,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学术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教材以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生理病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既是中医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是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主干课程。
自1957年至今,经过六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医内科学教材经历了十版的修订与完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出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特点,凝聚了历代前辈们的心血与智慧。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一般处理原则,了解重点疾病的研究现状。
1.《中医内科学》编写特点
2021年2月7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的编写工作正式启动,由周仲瑛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任主审,吴勉华教授、石岩教授共同主编,全国30多位一线专家参加编写。该教材以历版教材为基础,注重传承吸收历版教材中的精华,既注重继承性、连续性,又体现中医药的创新性,突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传授。特别注重强化把中医经典知识和前期所学中医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够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等中医特色思维方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材编写按照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认知规律,对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同时优化中医概念术语的准确表述与应用,传承前人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经典论述,更加注重文字的精炼性、表述的准确性,较好地把握了中医内科学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之间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
在编写过程中,编委会还注重结合课程思政,多角度展示古今名医大医精诚的精神,注重理论传承创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医理医术的中医智慧。更是有效地融合了古今中医各家学术经验,体现机圆法活、整体观、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等中医特色,使教材中的规范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2.《中医内科学习题集》编写思路
本书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一版,新世纪第五版)《中医内科学》配套习题集。其框架结构与教材保持一致,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更好地强化知识点,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理解、查缺补漏,将中医内科学学习得更扎实,为中医临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前期充分调研,本习题集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丰富多样的题型:本习题集内容较为丰富、全面。全书共命制约4200道试题,涉及单项选择题(A1型题、A2型题、A3型题及B型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问答题、病案分析题等。
(2)试题覆盖面广:从编写思路而言,以切合实用为出发点,试题覆盖面更广。①增加了上篇总论部分各章节的试题,旨在使学生对中医内科辨证论治纲领有更深刻的理解。②适当增加了历史沿革部分的题量,借此使学生重视经典、温习经典、领悟经典。③适当扩充了临证备要部分知识点的考查内容,旨在突出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贴近实际,将“学”与“用”融会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④增加病机相关内容的考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教材及三基内容,提高其基于病机灵活应对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⑤名词解释题也是此次编写的重要改革部分,除教材原有名词解释外,对于经典原文中出现但未做明确解释而临床较为常见的(如“寒暄”“单腹胀”等)也适当增加了试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思路,促使其学会深度研究、自主学习,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在临床上能够运用得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好中医内科基本功。
(3)答案与解析:试题后附有答案,部分试题还附有解析。
总之,本次习题集的编写综合了教学与临床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教材知识点的同时,能够领悟到培养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同时适当增加中医经典、古文古义以及临床病案的考查,目的也是在于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的重视,注重在学习、掌握经典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和感悟临床。通过学习《中医内科学》教材及《中医内科学习题集》,真实实现学生能够把中医经典知识和前期所学中医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够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本配套习题集由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主编吴勉华教授、石岩教授亲自指导并审阅,教材编委会所在各高校中医内科学骨干教师基于教学大纲分头编写,形成初稿,叶放教授带领国医大师周仲瑛学术传承团队的骨干教师反复审阅,在十余位研究生协助下,通过数轮次精心核校、调整与完善,最终成稿。由于习题集内容繁多,编者水平有限,加上时间紧促,难免出现遗漏或错误,恳请读者、同道指出,以便再版时改正。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编委会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