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妊娠生理
细目一 妊娠
◎要点 妊娠的概念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细目二 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
◎要点一 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
精子与次级卵母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后的卵子称为受精卵或孕卵。
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离开精液,经宫颈管进入宫腔及输卵管腔,精子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与β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
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可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约在受精后72小时受精卵分裂成由1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细胞团,称为桑椹胚。
约在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逐渐侵入子宫内膜,称为受精卵着床,也称受精卵植入。
◎要点二 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
卵子从卵巢排出后进入腹腔,经输卵管伞端的“拾卵”作用,进入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精。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受精过程约需24小时。当获能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发生顶体反应,借助顶体酶的作用,精子穿过放射冠及透明带与卵子融合。当精子头部与卵子表面接触,便开始了受精过程,其他精子不再能进入。获能的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为受精的开始,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为受精的完成,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
受精后30小时,受精卵借助输卵管蠕动和输卵管上皮纤毛推动向宫腔方向移动,并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称为卵裂。约在受精后72小时形成桑椹胚,随后早期胚泡形成,约在受精后第4日,早期胚泡进入宫腔,在子宫腔内继续分裂发育成晚期胚泡。约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卵着床。
着床需经过定位、黏附和穿透3个阶段。着床必须具备: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胚泡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有足够数量的孕酮,子宫有一极短的窗口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此时的子宫内膜称蜕膜。按蜕膜与囊胚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底蜕膜、包蜕膜和真蜕膜。
细目三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要点一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 胎盘是维持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妊娠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重450~650g,直径16~20cm,厚1~3cm,中央厚,边缘薄,分为胎儿面和母体面。胎儿面表面覆盖着一层灰蓝色、光滑半透明的羊膜。母体面表面呈暗红色,蜕膜间隔形成若干浅沟分成母体叶。
2.胎膜 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胎膜外层是平滑绒毛膜,内层为羊膜。
3.脐带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一端连于胎儿腹壁脐轮,另一端附着于胎盘胎儿面。妊娠足月的脐带长30~100cm,平均55cm,表面覆盖羊膜,呈灰白色。脐带断面中央有一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的脐静脉,两侧有两条管壁较厚、管腔较小的脐动脉。血管周围为胚胎结缔组织,可保护脐血管。
4.羊水 羊膜腔内的液体称为羊水,胚胎在羊水中生长发育。
(1)羊水的来源 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是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的羊水主要来自胎儿尿液。妊娠晚期胎肺参与羊水的生成。
(2)羊水的吸收 ①约有50%靠胎膜完成。②胎儿吞咽羊水。③脐带每小时可吸收羊水40~50mL。④胎儿角化前皮肤也有吸收羊水的功能,但量很少。
(3)羊水量、性状及成分 羊水量逐渐增加,妊娠38周约有1000mL,以后逐渐减少,足月妊娠时羊水量约有800mL。过期妊娠羊水量明显减少,可减少至300mL以下。
羊水的成分随妊娠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别。妊娠早期羊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妊娠足月时羊水略混浊,不透明,可见悬浮的小片状物,包括胎脂、胎儿脱落上皮细胞、毳毛等。
◎要点二 胎儿附属物的功能
(一)胎盘的功能
胎盘具有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排除胎儿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和合成功能。
合成功能主要合成激素和酶,激素包括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两类。蛋白激素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生乳素(HPL)等,甾体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等。酶包括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的糖蛋白激素,受精后第6日开始分泌,妊娠8~10周血清中HCG浓度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产后2周内消失。在受精后7日可用放免法(RIA)自母体血清中测出,为诊断早孕的最敏感方法。HCG的功能:①维持月经黄体寿命,使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②刺激孕酮形成,促进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③抑制植物血凝素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以免胚胎滋养层被母体淋巴细胞攻击。④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分化。⑤与母体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活性。
(二)胎膜的功能
胎膜的重要作用是维持羊膜腔的完整性,并保护胎儿,胎膜在分娩发动上有一定作用。
(三)脐带的功能
脐带是胎儿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脐带受压使血流受阻造成缺氧,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四)羊水的功能
1.保护胎儿 恒温适量的羊水防止胎儿及胎体与羊膜粘连而发生畸形;缓冲外界打击和震动对胎儿造成的损伤;避免子宫肌壁或胎儿对脐带的直接压迫所致的胎儿窘迫;在子宫收缩时,尤其第一产程初期,羊水可使压力均匀分布,避免直接作用于胎儿。
2.保护母体 羊水可减轻胎动所致的不适感;临产后羊水囊扩张子宫颈口及阴道;破膜后羊水冲洗阴道减少感染机会。
细目四 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
中医称妊娠为“重身”“怀子”或“怀孕”。
(一)妊娠机制
中医学认为,受孕机理在于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以及胞宫功能正常,男女两精相合,即可构成胎孕。另外,受孕须有一定的时机,即“氤氲之时”“的候”,相当于排卵期。
(二)妊娠生理现象
1.生理特点 妊娠期间胞宫行使藏而不泻功能,月经停闭。脏腑、经络之血下注冲任胞宫以养胎元,因此,孕妇机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的生理特点。
2.临床表现 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冲脉气盛,易夹胃气及肝气上逆,出现饮食偏嗜,恶心作呕,晨起头晕等现象。孕妇可自觉乳房胀大,乳头、乳晕颜色加深,妊娠中期白带稍增多。4~5个月后,孕妇可自觉胎动,小腹逐渐膨隆。妊娠6个月后,胎儿增大,易阻滞气机,水道不利,出现轻度肿胀。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先露部压迫膀胱与直肠,可见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现象。
3.脉象 妊娠2~3个月后,六脉平和滑利,按之不绝,尺脉尤甚。
细目五 妊娠诊断
◎要点一 早期妊娠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停经 生育年龄妇女,平素月经周期规律,一旦月经过期10天或以上,应考虑早期妊娠。哺乳期妇女的月经虽未恢复,但仍有再次妊娠的可能。
2.早孕反应 约半数左右的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晨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喜食酸物或偏食,称早孕反应。一般于妊娠12周左右消失。
3.尿频 妊娠早期因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所致。
(二)检查与体征
1.乳房 自妊娠8周起,乳房逐渐增大。孕妇自觉乳房轻度胀痛、乳头刺痛,乳头及周围乳晕着色,可见深褐色蒙氏结节。
2.生殖器官 妊娠6~8周时,阴道黏膜及子宫颈充血,呈紫蓝色。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称黑加征。孕后最初是子宫前后径变宽略饱满,妊娠5~6周宫体呈球形,至妊娠8周宫体约为非妊娠子宫的2倍,妊娠12周时子宫约为非妊娠子宫的3倍。当宫底超出骨盆腔时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
(三)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 用免疫学方法(多用试纸法)检测,若为阳性,表明受检者尿中含HCG,也可抽血查HCG协助诊断早期妊娠。
2.超声检查 妊娠早期超声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宫内妊娠,排除异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确定胎数、估计孕龄,妊娠6周时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妊娠11~13+6周测胎儿头臀长估计孕周,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带厚度可作为早孕期染色体疾病筛查的指标,还可排除严重的胎儿畸形。
◎要点二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子宫增大 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手测子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判断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增长过速或过缓均可能为异常。一般来讲,妊娠满12周,手测子宫底高度在耻骨联合上2~3横指,满16周脐耻之间,满20周脐下1横指,满24周脐上1横指,满28周脐上3横指,满32周脐与剑突之间,满36周剑突下2横指,满40周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2.胎动 胎儿的躯体活动称胎动。一般妊娠20周左右开始自觉有胎动。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末期胎动逐渐减少。
3.胎心音 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即可在孕妇腹壁上听到胎心音,呈双音,如钟表的“嘀嗒”声,110~160次/分,超声多普勒听诊效果更好。妊娠24周以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妊娠24周以后,胎心音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4.胎体 妊娠20周以后,经腹壁可以触及子宫内的胎体,妊娠24周以后,运用四步触诊法可以区分胎头、胎臀、胎背及胎儿四肢,查清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
(二)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B型超声显像法不仅能显示胎儿数目、胎方位、胎心搏动和胎盘位置、羊水量、评估胎儿体重,且能测胎头双顶径、股骨长等多条径线,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2.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检测子宫动脉、脐动脉和胎儿动脉的血流速度和波形。
◎要点三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称为胎姿势。
(一)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纵轴平行者称纵产式,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99.75%。两纵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仅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0.25%。两纵轴交叉成角度者称斜产式,在分娩过程中多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二)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头先露又可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臀先露又可因入盆先露不同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和足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足同时入盆,称之为复合先露。
(三)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横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如:枕先露时,胎头枕骨位于母体骨盆的左前方,应为枕左前位,余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