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鳞部
鲤鱼鲤为诸鱼之长,其胁正中鳞一道,从头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鳞。每鳞有小黑点,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也。
气味甘平,无毒,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水肿、脚气,利小便,疗怀妊身肿及胎气不安。
【发明】《素问》言:鲤鱼热中。《脉诀》言:热则生风,食多能发风热。按朱丹溪言:诸鱼在水,无一息之停,皆能动风动火,不独鲤也。孟诜曰:凡炙鲤鱼,不可使烟入目,损目光。天行病后,忌食鲤,再犯即死。有宿瘕者,勿食鲤,服天门冬、朱砂人不可食,忌合犬肉及葵菜。食鱼子忌与猪肝同食。《纲目》云:鲤乃阴中之阳,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鲙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治鲤须去黑血及脊上两筋,有毒,误中者,浮萍可解。
胆,气味苦寒,无毒,治目热、赤痛、青盲,滴耳治聋,及小儿热肿,涂之。
鲢鱼一名鱼,状如鳙而头小形扁,细鳞肥腹,其色最白,性急,失水易死。《诗义疏》云:似鲂而大头,鱼之不美者,故里语云:买鱼得,不如啖茹。徐州谓之鲢,或谓之鳙。
气味甘温,无毒,主温中、益气,多食令人热中发渴、发疮疥。
鳙鱼
状似鲢鱼而色黑,其头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亚于鲢。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或以鳙鲢为一物,误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
气味甘温,无毒,主暖胃益人,食之已疣,多食动风热、发疮疥。
鳟鱼
一名鱼,又名赤眼鱼,状似鲩而鳞细于鲩,赤脉贯瞳,身圆而长,青质赤章,好食螺蚌,善于遁网,好独行。制字从尊,殆以此也。
气味甘温,无毒,主暖胃和中,多食动风热、发疥癣。
鲩鱼音混
一名鱼,其性舒缓,故曰,俗名草鱼,因其食草也。郭璞作,言子似鳟而大,是矣。其形长身圆,肉厚而松状,类青鱼,有青、白二色,白者味胜。
气味甘温,无毒,主暖胃和中,能发诸疮。
青鱼
似鲩而背青,南人多以作鲊,青字古作鲭,所谓五侯鲭是也。其头中枕骨蒸,令气通,曝干,状如琥珀,荆楚人煮,拍作饮器,梳篦甚佳,能解蛊毒。
气味甘平,无毒,治脚气、湿痹、烦闷,益气力。
【发明】《日华子》云:服术人忌之。《开宝本草》云:青鱼鲊服,丹石人相反,不可合葫、荽、葵、菜、麦、酱同食。
胆,气味苦寒,无毒,腊月收取,阴干,点目消赤目肿痛,吐喉痹痰涎,及鱼骨鲠,疗恶疮。
鲻鱼
鲻色鲻黑,故名。粤人讹为子鱼。状如青鱼,身圆肉厚,头扁骨软,性喜食泥,长者尺余。其子满腹有黄脂,味美,獭喜食之。
气味甘平,无毒,主开胃、利五脏,令人肥健,与百药无忌。
白鱼
一名鱼,色白、形窄、腹扁、鳞细,头尾俱向上,肉中有细刺,大者长六七尺。武王白鱼入舟,即此。
气味甘平,无毒,主开胃下气,去水气,令人肥健,患疮疖者食之,发脓。灸疮不发者,食之良。
【发明】孟诜曰:白鱼,虽不发病,多食亦泥人,亦能热中发疮。经宿者勿食,令腹中发冷病,炙食亦少动气,腌腊糟藏更佳。吴瑞曰:多食生痰,与枣同食患腰痛。
鱼
《食疗》作,古无此字。体圆厚而长,似鳡鱼而腹稍起,扁额长喙,口在颔下,细鳞、白背、微黄色,性啖鱼,大者二三十斤。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五脏,益筋骨、和脾胃,多食宜人,作鲊尤佳,曝干香美,亦不发病。
鳡鱼
一名鱼,音绀,健而难取,吞陷同类,力敢而䐄物者也,体似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类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十四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气味甘平,无毒,食之已呕,暖中益胃。
石首鱼
一名黄鱼,干者名鲞鱼。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腹中白鳔可作胶。罗愿云:诸鱼薨干,皆为鲞鱼,其美不及石首,故独得专称。以白者为佳,故呼白鲞,若露风则变红色,失味也。
气味甘平,无毒,主开胃益气,干鲞性疏利,能入肠胃,宽中,消食止痢,炙食,能消瓜成水。
【发明】陆文量《菽园杂记》云:凡泄痢与肠胃诸疾,最忌油腻、鱼腥,惟白鲞不忌,此说与本草治下痢相合,盖鲞饮咸水而性不热,且无脂不腻,少热中之患,更有消食、理肠胃之功也。
头中石水磨服,治石淋、小便不通,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勒鱼
状如鲥鱼而小,身薄骨细,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勒鲞,冬天出者名雪映鱼,味佳。
气味甘平,无毒,主开胃暖中,作鲞尤良。
鲚鱼
一名鱽鱼。状狭而长薄,如削木片,亦如长薄尖刀形,细鳞、白色。吻上有二硬须,腮下有长鬣如麦芒,腹下有硬角刺,快利若刀,腹后近尾有短鬣,肉中多细刺。煎炙皆美,烹煮不如。
气味甘温,无毒,开胃爽脾,多食助火动痰、发疮疥。
时鱼
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腻,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一名箭鱼,腹下细骨如箭镞,其肪在鳞甲中,故食不去鳞,亦自惜之。其性浮游,渔人以丝网沉水数寸取之,一丝挂鳞即不复动,出水即死。最宜馁败,不宜烹煮,惟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亦可糟藏。其鳞与他鱼不同,石灰水浸过晒干,层层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虚劳,多食发疳痼,蒸下油以瓶盛埋土中,涂汤火伤甚效。
嘉鱼
一名丙穴鱼。丙穴之说不一,按《文选注》云:丙穴在汉中沔县北有二所,常以三八月取之。《水经》云:丙水出丙穴,口向丙,故名。黄鹤云:蜀中丙穴甚多,不独汉中也。嘉州、雅州、梁山、大邑、顺政诸县皆有丙穴。嘉鱼常以春末出游,冬月入穴,首有黑点,长身细鳞,肉白如玉,味甚肥美。
气味甘温,无毒,令人肥健悦泽,治肾虚消渴,劳瘦虚损。
鲳鱼
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涎沫,有类于娼,故名。形似鳊鱼,脑上突起连背,身圆肉厚,白如鳜肉,只有一脊骨,亦软而可食。
气味甘平,无毒,令人肥健,益气力。
鲫鱼一名鲋
鲫好旅行,吹沫如星。以相即也,故曰鲫;以相附也,故一名鲋。小而耐寒,至冬肉厚子多,其味尤美,大者至三四斤。
气味甘温,无毒,主胃弱不下食,调中益五脏,补虚羸,合茭首作羹,治丹石发热。
【发明】朱震亨曰:诸鱼属火,惟鲫属土,喜偎泥,不食杂物,故能入阳明而有调胃实肠之力,多食亦能动火,与沙糖同食,生疳虫;同芥菜食,成水肿;同猪肝、鸡肉食,生痈疽;与天门冬同食,害人。
头,主烧研饮服,疗咳嗽,治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脱,仍以油调搽之,酱汁和,涂小儿面上黄水疮。
胆汁涂疳疮、阴蚀疮,杀虫止痛。点喉中,治骨鲠、竹刺不出。
鲂鱼
一名鳊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清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气味甘温,无毒,主调胃气,利五脏,疳痢者忌食。
鲈鱼
鲈出吴中淞江尤盛,状似鳜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淞人名四鳃鱼。
气味甘平,微毒,主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安胎。作鲊尤佳,曝干甚香美。
【发明】寇宗奭曰:鲈鱼,秋月方美,得水中之清气,虽有小毒,不甚发病,乃与脾胃相宜之物,不可同乳酪食,中其毒者芦根汁解之。
鳜鱼
一名罽鱼,音薊。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罽,也,其纹斑如织也。生江湖中,扁形阔腹,巨口细鳞,鳍鬣皆圆黄质,黑章斑文鲜明者为雄,晦者为雌,皮厚而肉紧,肉中无细刺,有肚能嚼,亦啖小鱼。夏月藏石隙,冬月偎泥,罧鱼之沉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斤者不美。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虚劳、益脾胃,去腹内恶血及小虫,益气力,令人肥健。
【发明】李时珍曰:按张杲《医说》云: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瘵,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李廷飞《延寿书》云:鳜鳍刺凡十二,以应十二月,误鲠害人,惟橄榄核磨水,可解。
胆,气味苦寒,无毒,治骨鲠、竹木刺入咽喉,不拘久近者,服之皆出。腊月收罽鱼胆,悬北檐下令干,每用一皂子煎酒,温呷得吐,则鲠随涎出,未吐再服,以吐为度,酒随量饮,无不出者。
鱼
一名沙沟鱼,居沙沟中,吹沙而游,咂沙而食。者,肉多形圆,陀陀然也。大者长四五寸,其头尾一般大,头状似鳟,体圆似鳝,厚肉重唇细鳞,黄白色,有黑斑点文,背有鳍,刺甚硬,其尾不歧。小时即有子,味颇美。
气味甘平,无毒,主暖中益气。
黄鲴鱼
生江湖中,小鱼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鲊。菹煎炙甚美,今讹为黄姑,又讹为黄骨鱼。
气味甘温,无毒,止胃寒、泄痢。
卤鱼音餐
一名白儵。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鳞细而整,洁白可爱,性好群游。
气味甘温,无毒,主暖胃、止冷泻。
银鱼
一名鲙残鱼。《博物志》云:吴王江行食鱼鲙,弃其残余于水,化为此鱼,故名。出苏淞、浙江,大者长四五寸,身圆如筋,洁白如银,无鳞,若已鲙之鱼,但目有两黑点耳,彼人尤重。小者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
气味甘平,无毒,宽中健胃。
鱼音针
大小形状并同鲙残,但喙尖,有一细黑骨如针为异耳。
气味甘平,无毒,食之治疫。
金鱼
有鲤、鲫、鳅、䱗数种,鳅、䱗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自宋始有畜者,春末生子于草上,好吞啖,亦易化生,初出黑色,久乃变红。又或变白者名银鱼。亦有红白黑斑相间无常者,其肉味短而韧。《相感志》云:金鱼食橄榄渣、肥皂水即死,得白杨皮不生虱。
气味甘咸平,无毒,治久痢。
黑鳢
一名乌鱼,本经名鳢鱼,又名蠡鱼。首有七星,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礼,故谓之鳢。又与蛇通,气色黑,故有黑乌诸名。形长体圆,首尾相等,细鳞有花文,颇类蝮蛇,有舌有齿有肚,背腹有鬣连尾,尾无歧,形状可憎,气息腥恶,性至难死,食品所卑。道家指为水厌,斋录所忌。
气味甘寒,无毒,主疗五痔,治湿痹、面目浮肿,下大水。有疮者不可食,令人瘢白。
胆,气味甘平,无毒,治喉痹,将死者点入少许即瘥,病深者水调灌之。
【发明】寇宗奭曰:能发痼疾,疗病亦取其一端耳,无益,不宜食之。《日华子》曰:诸鱼胆苦,惟此胆甘可食,为异也。腊月收取阴干,良。缪希雍曰:今世俗小儿痘后,咸食之,然多食能令皮肤瘢痕皆黑。本草云:有疮者食之,令人瘢白,非也。
鳗鲡鱼
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善穿深穴。大者长数尺,脂膏最多。背有黄脉者名金丝鳗鲡,干者名风鳗,生海中者类鳗鲡而大,功用相同。
气味甘平,有毒,主治五痔、疮瘘,杀诸虫,疗传尸疰气劳损,暖腰膝,起阳,并治小儿疳劳及虫心痛。
【发明】苏颂曰:鳗鲡鱼禀土中之阴气,故其味甘,气寒,虽有毒,以五味煮羹,能补虚损,及骨蒸劳瘵。孟诜曰:痔瘘熏之,虫即死。诸虫心痛多吐清水,鳗鲡淡煮,饱食三五度即瘥。吴瑞曰:腹下有黑斑,背上有白点者毒甚,不可食。重三四斤,及水行昂头者不可食,四目者杀人,无腮者不可食,与银杏同食患软风,妊娠食之令胎有疾,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李时珍曰: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耳。与蛇同类,故主治近之,烧烟熏蚊,令化为水,熏毡及屋舍竹木,断蛀虫。置骨于衣箱,断诸蠹,观此则别录,所谓能杀诸虫之说,益可证矣。
骨及头,炙研入药,治疳痢、肠风、崩带,烧灰敷恶疮,烧熏痔瘘,杀诸虫。
鳝鱼
黄质黑章,体多涎沫。大者长二三尺,一种蛇变者名蛇鳝,有毒,害人。夜以灯照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通身浮水上即弃之,或以蒜瓣投于缸中则群鳝跳掷不已,亦物性相制也。鳝头昂起寸许者名昂头鳝,不可食。
气味甘、大温,无毒。主补中益血,疗虚损、妇人产后恶露、淋沥及血气不调作痛。
【发明】陶弘景曰:性热而补,凡病属虚热者,不宜食。时行病后,食之多复。多食令人霍乱。李时珍曰:按《延寿书》云:多食发诸疮,亦损人寿。黑者大者有毒,杀人,不可合犬血食,中其毒者食蟹即解。
血尾上取之。主疗口眼㖞斜,同麝香少许,左涂右,右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衄,滴数点入鼻;治疹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游风。
鱼
俗名泥鳅。状微似鳝而小,长三四寸,沉于泥中。锐首肉身青黑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与他鱼牝牡。生海中者极大,名海;生江中者名江;生沙中者,微有文采。《相感志》云:灯心煮,甚妙。
气味甘平,无毒,主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发明】陶弘景云:不可合白犬血食。《集简》云: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
鳣鱼音邅
鳣,肥而不善游,有邅如之象,故名。今江东呼为黄鱼,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无鳞大鱼也。其状似鲟,其色灰白,其背有骨甲三行,其鼻长有须,其口近颔下,其尾歧,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多误入之。其居在矶石湍流之间,其行在水底,去地数寸,渔人以小钩近千沉而取之,一钩着,身动而护痛,诸钩皆着,船游数日,待其困惫方敢掣取。其小者近百斤,大者千余斤。其气甚腥,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黄,其脊骨及鼻并鳍与腮,皆脆软可食。其肚及子,盐藏亦佳,其鳔可作胶。
气味甘平,有小毒,主利五脏,肥美人多食,难克化。
【发明】孟诜曰:发气动风,发疮疥,和荞麦食,令人失音。作鲊虽佳,亦不益人。服荆芥药,不可食。
鲟鱼
一名鲔鱼,大者为王鲔。《月令》云:季春,天子荐鲔于寝庙,故有王鲔之称,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岫居,山有穴曰岫。长者丈余,春时始出穴中入河水,见日目眩浮水上。其状如鳣,头小而尖,似铁兜鍪,体无鳞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颔下,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味亚于鳣。鳍骨不脆,其鳔亦可作胶。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虚益气,令人肥健。
鼻与肉同。
【发明】孟诜曰:有毒,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动风气,发一切疮疥,久食令人心痛、腹痛。服丹石人忌之,勿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食之,成咳嗽及癥瘕。作鲊虽珍,亦不益人。
鱼
一名鳠鱼,又名鱼,迩来通称鱼,而、鳠之名不彰矣。生江淮间,身无鳞,头尾身鳍俱似状,惟鼻短尔。目亦在颔下,骨不柔脆,腹似鲇鱼,背有肉鳍。郭璞云:鳠鱼似鲇而大白色。
气味甘平,无毒,主开胃、下膀胱水。
【发明】苏颂曰:能动痼疾,不可合野猪、野鸡肉食,令人生癞。秦人因其发癞,呼为鱼。
鱼
一名鲇鱼,一名鳀,乃无鳞之鱼。大首偃额,大口大腹,身鳢尾,有齿有胃有须,身上有涎难握,大者名鳠,能吞蛇。生流水者,色青白;生止水者,色青黄。大者亦至三十四斤,凡食鲇,先割翅下,悬之则涎自流尽,不黏滑也。
气味甘温,有毒,主疗水肿,利小便。
【发明】苏颂曰:鲇鱼寒而有毒,赤目赤须,无腮者并杀人。不可与牛肝、雄猪同食。陶弘景曰: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反荆芥。
鱼音啼
一名孩儿鱼,有二种:生江湖中,形色皆如鲇,腹下翅形似足,其腮颊轧轧,音如儿啼,即鱼也。一种生溪中,形声皆同,但能上树,乃鲵鱼也。《北山经》云:决水多人鱼,状如鳀,四足,音如小儿,食之无瘕疾。今渔人网得,以为不利,即惊异而弃之,盖不知其可食如此也。
气味甘,有毒,食之疗瘕疾,无蛊疾。
河豚
一名鲐,又名鱼,一作鲑,俗呼汽包鱼,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背色青白,有黄缕,无鳞无腮无胆,腹下白而不光,日能开阖,触物即怒,腹部胀如气球浮起,故人以物撩而取之。以三头相从为一部,春月甚珍贵之,须暮春柳花飞时始肥,尤重其腹腴,呼为西施乳。一种色炎黑,有文点者谓之斑子,毒最甚。或云三月后则为斑鱼,不可食。陶览云:河豚鱼小,而獭及大鱼不敢啖之,不惟毒人,又能毒物也。
气味甘温,大毒,主补虚,去湿气,理腰、脚、痔疾,杀虫。
【发明】李时珍曰:按陈藏器云,肝有大毒,入口烂舌,入腹烂肠子尤甚。以水浸一夜,大如芡实,则毒可知矣。吴人又言:其血有毒,脂令舌麻,子令腹胀,眼令目花,有油麻子胀眼睛花之语。中其毒者,以橄榄、甘蔗、芦根、粪水解之。煮忌煤炱落其中,与荆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乌头相反。陶九成《辍耕录》云:凡食河豚,一日内不可服汤药,恐犯荆芥二物,大相反。《韦航细谈》云: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不独河豚也。张耒《明道杂志》云:河豚,水族之奇味,世传以为有毒,能杀人。中毒则觉胀,亟取不洁,食乃可解,不尔必死。余守丹阳及宣城,见土人户户食之,烹煮亦无异法,但用菘菜、蒌蒿、荻笋三物,煮之,亦未见死者。苏子瞻在资善堂与人谈河豚之美云:噱其味,真是值得一死,其美尤宜再温。吴人多晨烹之,羹成候客至,率再温以进。中其毒者,亦不必食不洁,以至宝丹,或橄榄及龙脑,浸水皆可解。直云用不洁解河豚,是戏语耳。
江豚
俗呼江猪。生海中者名海豚,一名海狶。郭璞赋:海狶,江豚是也。其状大如数百斤,猪形,色青黑,鼻在脑上作声,喷水直上,有两乳,有雌雄,类人。百数为群,一浮一没,谓之拜风。其骨硬,其肉肥不中食,脂膏最多,和石灰艌船良。
气味咸腥,味如水牛肉,无毒,治飞尸、蛊毒、瘴疟。
比目鱼
俗名鞋底鱼。《南越志》名板鱼。《尔雅》所谓:东方有比目鱼,不比不行,其名曰鲽是也。状如牛脾及女人鞋底,细鳞,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其合处半边平而无鳞,口近腹下。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虚,益气力,多食动气。
鱼音梢
出江湖,形似马鞭,尾有两歧,如鞭鞘,故名。
气味甘平,无毒,治五痔,下血,瘀血在腹。
鲛鱼
一名沙鱼,古曰鲛,今曰沙,形稍异而皮一等,盖一类而有数种也。形并似鱼,青目赤颊,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为食品之珍。大者尾长数尺,能伤人,皮皆有沙,如真珠斑,可饰刀靶。其背有朱文,如鹿角而坚强者曰鹿沙,亦曰白沙,云能变鹿也。背有斑文如虎而坚强者曰虎沙,云身能化虎也。鼻前有骨如斧斤,能击物坏舟者曰锯沙,又曰挺额鱼,小者子随母行,惊即从口入母腹中。
气味甘平,无毒,主补五脏,皮主鬼疰蛊毒。
乌贼鱼
一名乌鲗,又名墨鱼,腹中有墨可用,故名。乌鲗能吸波噀墨,令水混墨自卫,以防人害。又《南越志》云:其性嗜乌,每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往啄之,乃卷取入水而食,因名乌贼,言为乌之贼害也。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于口旁,无鳞有须,黑皮白肉,炸熟,以姜醋食之,脆美,其背上只有一骨,名海螵蛸,如小舟,形轻虚而色白脆,重重有纹,以指甲可刮为末,人亦缕之为细饰,腹中有墨,可以书字,逾年则迹灭。《相感志》云:乌鲗过小满则形小也。
气味咸平,无毒,主益气强志,通月经。
海螵蛸气味咸、微温,无毒,治女子赤白、漏下、经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丈夫阴中肿痛,久服益精,令人有子。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发明】按《三元延寿书》云:乌贼鱼,久食主无子,与《本经》久服益精,令人有子之说相谬。
章鱼
一名章举,一名章锯,以其足似锯也,形如乌鲗而大,八足,身上有肉。闽粤人多采鲜者,姜醋食之,味如水母。
气味甘咸寒,无毒,主养血益气。冷而不泄。
海鹞鱼
一名邵阳鱼,状如盘,及荷叶大者,围七八尺,无足无鳞,背青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额上,尾长有节,蜇人甚毒,皮色肉味俱同鲇鱼,肉内皆骨节,节联比脆软可食。
气味甘咸平,有小毒,治男子白浊、膏淋、玉茎涩痛。
海
俗讹作海蜇,或作蜡鲊者,并非。一名水母,其形浑然凝结,其色红紫,无口眼,腹下有物如悬絮,群虾附之,咂其涎沫,浮泛如飞。为潮所拥,则虾去而䖳不得归,人因割取之,浸泡以石灰矾水,去其血汗,其色遂白。其最厚者谓之䖳头,味更胜。生熟皆可食,茄柴灰和盐水淹之良。
气味咸平,无毒,治妇人劳损带下、小儿风疾、丹毒,能去积,消毛发成癥。
虾
江湖出者大而色白,溪池出者小而色青,皆磔须钺鼻,背有断节,尾有鲠鳞,多足而好跃。其肠属脑,其子在腹外,形小大不等。蒸曝去壳,谓之虾米。大者两两干之,谓之对虾,海虾盈尺者有大毒,杀人。
气味甘温,有小毒。作羹,治鳖瘕,托痘疮,下乳汁,法制壮阳道,煮汁吐风痰,捣膏敷虫蛆。
【发明】陶弘景曰:虾无须及腹下通黑并煮之,色白者并不可食。小儿食之脚屈弱不能行。孟诜曰:生水田及沟渠者有毒,鲊内者尤有毒,动风甚捷,更发疮疥,有病人勿食。李时珍曰:虾米一斤,蛤蚧二枚,茴香、蜀椒各四两,并以青盐化酒炙炒,以木香粗末一两和匀,乘热收新瓶中密封,每服一匙,空心盐酒嚼下,补肾兴阳。
海马
其首如马,其身如虾,其背伛偻有竹节纹,长二三寸,雌者黄色,雄者青色。《异鱼图》云:渔人布网罟此鱼,多挂网上,收取曝干,以雌雄为对。《南方异物志》云:海中有鱼,状如马头,其喙垂下,或黄或黑,海人捕得,曝干熇之,以备产患,即此也。
气味甘温,无毒。主暖水脏,壮阳道,消瘕块,治疔疮肿毒。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甚验,临时烧末饮服并手握之,即易瘥。
【发明】李时珍曰:海马雌雄成对,其性温暖有交感之义,故难产及阳虚,房中方术多用之,虾亦壮阳,性应同之。
鱼鳔
鳔即诸鱼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鳔,可治为胶,亦名胶。诸鳔皆可为胶而海渔多以石首鳔作之,名江鳔,谓江鱼之鳔也。黏物甚固。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记籍多略之。
气味甘平,无毒。主止折伤血出不止。
作胶名鳔胶,气味甘咸平,无毒,烧存性。治妇人产难、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服硇砂。
按鱼鳔,今人种子方中往往用以作丸,谓其有固精气、暖胃脏之功,而诸家本草不载,殊为阙略。
鱼鲙
一名鱼生刽,切而成,故谓之鲙。凡诸鱼之鲜者,薄切洗净,血腥沃以蒜薤姜醋五味食之。
气味甘温,无毒。主补中去冷气湿痹,除膀胱水、腹内伏梁、气块、冷痃、结癖气、喉中气结、心下酸水,开胃,补腰脚,起阳道。
【发明】陈藏器曰:近夜勿食,不消成积,时行病后食之,令胃弱。勿同乳酪食,令霍乱。不可同蒜食。李时珍曰:按《食治》云:凡杀物命,既亏仁爱,且肉未停冷,动性犹存,旋烹,不熟食犹害人,况鱼鲙肉生,损人尤甚,为癥瘕,为痼疾,为奇疾,不可不知。昔有食鱼生而生病者,用药下,出已变虫形,绘缕尚存。有食鳖肉而成积者,用药下,出已成动物而能行,皆可验也。
鱼鲊
鲊,醖也。以盐糁酝酿而成也。诸鱼皆可为之。大者曰鲊,小者曰。
气味甘咸平,无毒,治聤耳、痔瘘、诸疮、有虫、白驳、代指病,主下痢脓血。
【发明】李时珍曰:诸鲊皆发疮疥,不可合葫、芫、葵、菜、豆、藿、麦、酱、蜂蜜食,令人霍乱。鲊中有虾者,及蜜瓶盛者,皆不可食。凡诸无鳞鱼鲊,食之尤不益人。
蟾蜍
即癞蝦蟆,在下湿处,锐头皤腹,促眉浊声,背上多痱磊,行极迟缓,不能跳跃,亦不解鸣。世传三足者为蟾人,遂为三足枯蟾,以罔众但以水沃半日,其伪自见,盖无三足者也。眉间白汁谓之蟾酥,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干。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即甜,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肿盲,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气味辛凉,微毒。治阴蚀、疽疬、恶疮,猘犬伤疮,能合玉石陶隐居云:其肪涂玉则刻之如蜡,故云能合玉石。治一切疳痢肿毒、破伤风病、脱肛。
蟾酥气味甘辛温,有毒。治小儿疳疾、脑疳、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发明】缪希雍曰:蟾酥有大毒,不宜多用。诸家咸云治小儿疳瘦,恐非正治,不宜漫尝也。即用亦煆过者,余亲见一人,因齿痛以蟾酥纳牙根,误吞入,头目即胀大而毙,即陶隐居云: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之验也,惟疔肿服之者,取其以毒攻毒之义。外治殊有神效,若欲内服,勿过三厘,慎毋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如疮已溃,欲其生肌长肉之际,得之作痛异常,不可不知也。《日华子》云:蟾酥助阳气,房术多用之。
蝦蟆
一名蝦䗫,《别录》蝦蟇,一名蟾蜍,误矣。蝦蟆、蟾蜍二物各别,今药家亦以蟾蜍当蝦蟆矣。蝦蟆在陂泽中,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解作呷呷声。举动极急,与蟾蜍形各不同,则非一物,明矣。
气味甘寒,有毒。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
鼃亦作蛙字。
似蝦蟆而背青绿色,尖嘴细腹后脚长,故善跃,其鸣甚壮,俗谓之青蛙。亦有背作黄路者,谓之金绵蛙,一名田鸡,云肉味如鸡也。又曰坐鱼,其性好坐也。黑色者名旱蛤,即今水鸡,其类最多。大腹而脊青者,俗名土鸭,农人占其声之早晚大小以卜丰歉,其味最美。闽蜀、浙东人以为佳馔。子生水中,谓之蝌蚪。二三月蛙蟆曳肠于水际草上,缠缴如索,日见黑点,渐至春水时,鸣以聒之,则蝌蚪皆出,谓之聒子,所谓蝦蟆声抱是也。蝌蚪状如河豚,头圆身黑色,始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
气味甘寒,无毒,主利水消肿、调疳瘦、补虚损、解劳热,尤宜产妇捣汁服,治蝦蟆瘟病。
【发明】《延寿书》云:妊娠食蛙,令子寿夭。李时珍曰:蛙产于水,与螺蚌同性,故能解热毒,利水气,但系湿化之物,其骨性复热,而食者每同辛辣及脂油煎炸,是抱薪救火矣,安能求其益哉。按戴原礼《证治要诀》云:凡浑身水肿,或单腹胀者,以青蛙一二枚去皮炙,食之则自消也。《北户录》注:蛙性热甚补人,人有折其足于瓶中,以水养之,数日如故,亦有以酥煎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