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扣启医案合集(肖相如师徒传承录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麻黄汤

1.外感发热医案

李某,男,48岁,教师。

初诊:2019年4月7日。昨日开始发烧,自服药热不退。就诊时见:发热,体温:40℃,恶寒,无汗,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口不渴,无咽痛,舌淡苔白,脉浮紧。

予麻黄汤:

麻黄15克 桂枝15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6克

二剂。

一剂只煎一次,顿服。如汗出热退,则止后服。

反馈:中午十二点服一剂,汗出较多,但仍身痛,体温降到38℃。晚六点仍发热,身痛,虽汗出而表邪未尽,身体壮实,再汗,服第二剂。

二诊:4月9日带爱人来看病,云服二剂后,汗出热退。其爱人也感冒,也用麻黄汤一剂而愈。

讨论:太阳伤寒,发汗后,汗出而热不退,往往成为桂枝汤证,或入里化热,而成少阳、阳明证。《伤寒论》中也没有用麻黄汤不解而再汗的论述。但在麻黄汤的煎服调护中,提到了“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首次只服用了总量的三分之一,有可能是在患者服药后,如发热不退,还需再服。该病例身体壮实,发汗后虽汗出热少退,但余症不减,精神尚好,无坏症表现。考虑发汗不彻,用麻黄汤再汗而愈。这提供了一个麻黄汤汗而再汗的案例,值得我们思考。

2.发热伴身痛医案

白某,男,56岁。

初诊:2022年10月3日。发热两天,体温40℃,无汗,全身肌肉关节剧痛,无明显恶寒。自服解热镇痛药,有少量汗出,但热不退。微咳,无痰,舌淡,苔白稍腻,脉浮紧。

予麻黄汤:

麻黄15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6克

二剂。

水煎顿服。若一服汗出,则止后服。若不汗,再服。

2022年10月4日晨反馈:上药服一剂,汗出,热退,肌肉关节疼痛解。停后药。

讨论:

《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本例初诊高热,无汗,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舌淡,苔白,脉浮紧,似麻黄汤证。但恶寒、无汗一般为麻黄汤必见之证。本例反复考证,患者仍说不恶寒,且在服西药后有小汗出,可否用麻黄汤,犹豫再三。

《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

根据上述条文及个人经验,外感病,若见身体疼痛,多为寒证。且脉见浮紧,故仍用了麻黄汤,幸得一汗而解。这提示我们伤寒恶寒为其常,但临证时仍需知常达变,四诊合参,灵活用药。

3.外感寒邪兼食积内停医案

薛某,男,13岁。

初诊时间:2017年12月25日。

患者于三日前开始发热,自服西药及银翘解毒颗粒,热不减。就诊时见:发热,体温39℃,恶寒,有时寒战,无汗,全身肌肉酸痛,咳嗽,无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白厚腻,口臭,脉浮而紧。

诊断:风寒束表,食积内停。

予辛温发汗,消积导滞,麻黄汤加味:

麻黄15克 桂枝12克 杏仁10克 槟榔10克

炒莱菔子10克 炙甘草6克

反馈:上方服一剂后,汗出热退,停后服。

讨论:患儿体质壮实,恶寒、发热俱重,无汗,脉浮紧,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苔厚腻,口臭为积食停滞。虽发病三日,但表证犹在。

《伤寒论》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故仍用麻黄汤辛温发汗,加槟榔、炒莱菔子消食导滞,一汗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