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不是个文豪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6章 你们要的爆点

不得不说,打鸡血还是很有效果的。

自从毕意南无意中搞了个动员大会之后,周围这帮朋友的状态都不一样了,尤其是刘辰,作为进台刊部最晚的成员,却写了最多的文章。

而他自己也变得更忙碌了几分。

试刊号第一期的制作进入了最后阶段,毕意南全程都跟着金玲,熟悉杂志出版的整个流程。

给杂志写稿的工作自然也不能停,金玲还带来了他们主编张昭平的建议:“最近几篇质量虽好,但爆发力略有欠缺。”

李唯那边倒是给了毕意南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友谊出版社要和他预签两本书的合同,分别以杂志上的解读《水浒》和天涯论坛连载的三国历史为主要内容。

报酬是8%的版税,对于一个新人作家来说,条件相当优厚。

只不过,出版社的王平也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准备一篇足够吸引眼球的文章,给他们做宣传用。

问题是,关于下一篇解读《水浒》的人物,毕意南早有打算。

上一次在天涯论坛连载时,他写到《花关索传》时就来了灵感,想写梁山好汉里的杨雄。

原因也很简单,谁让他的绰号是“病关索”呢。

只不过,他的故事能写出杂志社、出版社都想要的爆点吗?

毕意南思来想去,又熬了一个通宵,这才完成稿件分别发送到了金玲和王平的邮箱。

这二位也都是典型的工作狂人,都是早上一到办公室就点开邮件,看到了毕意南的文章:

《杨雄:被“男权”逼上梁山的好汉》

【杨雄在《水浒》中显然不是最有人气的,所以咱们得先简单对他做一点介绍。】

【他原本是“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基层公务员,负责管理监狱和砍人脑袋。】

【在《水浒》中登场的那天,杨雄正好刚杀了人。】

【按照那时的规矩,刽子手行刑之后,身上是有煞气的,他路过的商铺都要送点礼物做彩头,好冲掉这股煞气。】

【说白了,就是害怕杨雄在自己门口过多停留,吓得别的客人不敢进来,那就没法做生意了。】

【所以,杨雄一路上收到了很多财物,他志得意满地走在前头,后面专门有跟班给他拿着。】

【你说,这算不算某种意义上的敲诈勒索?】

【至少,带着几个军汉冲上来拦住他闹事的张保是这么觉得的,他的原话就是:“你今日诈得百姓许多财物。”】

【这个张保最多算是个地方上的泼皮,外号叫做“踢杀羊”。】

【豺狼虎豹都不敢踢,只能把羊给踢死,他什么水平,大家就心里有数了吧?】

【就是这么个小混混,硬是把杨雄刚得来的财物全都抢走了】

【他想要动手,结果“被张保并两个军汉逼住了,施展不得,只得忍气,解拆不开”。】

【要知道,杨雄在梁山108条好汉里排名32,还曾经一棒子打翻过浪子燕青,武功是很高的。】

【他能被几个地痞无赖这么欺负,只能是性格上迟疑不定的原因。】

【而这个性格上的缺陷,可把他害惨了。】

“确实,杨雄这个好汉是有点冷门的,不过看了这段介绍,我脑海中也开始有形象了。”

金玲确实是对杨雄没什么印象的,但是经过毕意南简单的描述之后,再往后读文章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有意思,一个‘踢杀羊’的外号都能被他用来和读者互动一下。”

王平则对《水浒》更加熟悉,注意到的是毕意南行文中的小幽默。

【无巧不成书,杨雄被张保抢劫的时候,正好有人见义勇为。】

【这人叫做石秀,他独自飘零在此地,靠出苦力糊口,挑柴经过时路见不平,于是拔刀相助。】

【就这样,杨雄和石秀一见如故,结拜成了兄弟。】

【既然都是一家人了,杨雄就领着他回家,去见自己的老婆潘巧云。】

【潘巧云一出场,是不是很多朋友有印象了?】

【之前就看过一个说法,怀疑《水浒》的作者是不是曾受过潘姓女子的伤害?】

【这是因为,他笔下的两个“荡妇”潘金莲和潘巧云,都姓潘。】

【而且,关于这两个女人登场时的相貌描写,又都是从“叔叔”的视角展开的。】

【潘金莲那段,书中是这么写的:“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脸如三月桃花……”】

【如果说有引人联想的描写,也不过是“暗藏着风情月意”“勾引得蜂狂蝶乱”这样上得了台面的用词。】

【潘巧云这里可就不一样了,书中原文是:“石秀看时,但见:……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

【这么一对比,咱们就不得不问一句了:都是叔叔看嫂嫂,石秀,你都往哪看呢?】

“哎呀,我记忆里的石秀是个大英雄啊,怎么原著里他是这样的人呢?”

金玲还好奇地查了毕意南用省略号带过的部分,发现是一句更露骨、更引人遐想的话。

“哈哈哈,原来他写杨雄是为了写潘巧云。确实,原著中关于她偷情事件的描写一点都不比潘金莲简略,很值得解读一下。”

王平在心里猜测了一下毕意南后面的写作方向,已经可以预料到会是非常有看点的一篇文章了。

【有了这段外貌外貌描写的铺垫,读者都能猜到了,潘巧云肯定要偷情。】

【她偷情的对象是和尚裴如海。】

【为什么是和尚?】

【因为对潘巧云这样有点社会地位、身边跟着丫鬟的妇女来说,能接触到的男人除了亲戚、奴仆,也就是只有和尚、道士了。】

【在当时的人看来,女人和其他男人的任何接触,都意味着偷情的可能。】

【王婆就深谙这个道理,她分析说,如果西门庆进来的时候,潘金莲不马上起身就走,“这光便有四分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

【王婆等于下了这样一个判断——大白天,旁边还有第三者在场,一个已婚女人看见陌生男人不立刻跑掉,就有百分之四十偷情的可能。】

【我就问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