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毕意南正在纳闷,怎么变成楚兮然在感谢自己了,还没来得及回短信呢,出版社的王平打来了电话。
虽然在签了合同之后两个人就交换了手机号码,但是联系并不多。
这次通电话也是效率极高,两分钟说完了两件事:
一来是告诉毕意南,他在天涯论坛的连载,点击量突破了十万,这在2003年可是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二来是提醒他,回帖里有一个呼声很高的问题,最好能回答一下。
得到消息的毕意南,一回到宿舍就直接打开电脑,登陆了天涯。
点击量过十万了,这必须得截图留念啊。
要知道,几年之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点击量达到100万的时候就引起过轩然大波,有不少人指责他数据造假。
因为在那个时候,100万点击量确实非常夸张,超出人们的想象,但《明朝那些事儿》却真的做到了。
“不知道我这个帖子有没有冲击百万点击的可能,毕竟,我这三国可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啊。”
毕意南一边在心里畅想,一边寻找王平说的那条网友提问。
“找到了!”
确实呼声很高,很多网友都回复了这个问题,很想听作者的解答:
【作者写的很好,但是我想抬个杠。《三国演义》不是直接从正文开始的,而是先有一首词才对呀。作者能不能讲讲为什么《三国演义》要用这首词开头吗?】
一看这个问题,毕意南想起来了,网友说的没错,《三国演义》的开头确实有一首词。
而且,由于杨洪基演唱的电视剧主题曲的缘故,这首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那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明确一点,《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开头本来是没有这首词的。】
【但是它同时期的其他古典白话小说,却都喜欢用诗词作为开篇。】
【为什么呢?】
【因为像《三国演义》这样的长篇小说,一般都不是作者完完全全原创的,而是改编自宋朝、元朝以来讲历史故事的平话话本。】
【比如咱们前面引用过好几次的《三国志平话》。】
【这些话本本来是平话艺人的笔记,把一些内容写下来,作为表演时候的依据。】
【既然是为现场演出服务的,那它肯定就得适应演出环境的需要。】
【古人可没有今天这么好的时间观念,准时准点的来听书,是不可能的。】
【那好了,现在台下人来了一半的人,你讲不讲?讲,后来的人一看,已经开书了,听不完整了,我就不听了;不讲,等着的人看你老也不开书,就走了呀。】
【还有,古代的演出现场,是非常吵闹的。咱们现在到剧院、电影院里边知道保持要安静,那是现代文明的规训。】
【古时候,坐席里卖东西的、倒茶水的、来找人的、那是来回穿梭,观众之间也是随意的交谈。】
【所以,台上的演员看着人到了一半左右了,就要开讲,但又不能讲今天要讲的正式内容。】
【而且,这个内容最好铿锵有力,声音响亮,能让现场安静下来,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信号,节目开始了。】
【经过艺人们的实践,这个内容被确定了下来,那就是“定场诗”。】
【定场诗,不是随便念一首诗就行的,它得能和后面要讲内容产生联系。】
【刘宝瑞先生有段单口相声,就专门介绍了其中的讲究。】
【他举的例子是这么四句:“酒比穿肠毒药,色比刮骨钢刀。财比惹祸根苗,气比雷烟火炮。”】
【刘宝瑞先生说,念完这个定场诗之后,他会接着讲:】
【“有人说的是‘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但我不敢说那么绝对。”】
【“不然的话,一个人要结婚,另一个来祝贺。结婚那位来一句,我今天娶一个刮骨钢刀,正好你来了,我请你喝点穿肠毒药。”】
【“这俩全完了啊!”】
【说完这段,观众一笑,他就开始正式开讲关于喝酒的段子。】
【这就是定场诗的效果。】
毕意南先把《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白话小说和平话话本的关系和读者交代清楚,然后再举例说明什么是定场诗。
这些都弄清楚了,就该回归正题了。
【所以,在《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后期,长篇小说基本都保留了要有定场诗的模式,大多以诗词作为开篇。】
【比如《水浒传》的开头,先来了一篇词: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又来了一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天下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这首诗说的是,宋朝结束了五代的纷乱,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所以人们才能睡着午觉、赏着花。】
【《水浒传》的正文内容是非常残酷的,和这首诗里描述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艺术效果就很好。】
【再比如《金瓶梅》的开头: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正文里面那么纵欲放浪,开篇却是一首告诫人们要懂得节制的诗,也有一种反差美。】
【还有《西游记》,开头直接是一首引出正文的诗: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先来个自卖自夸,你要是想知道前面诗里说的这些事,那就得看这本“西游释厄传”。】
【说到这,咱们就又要聊回到最前面的那个问题了。】
【《三国演义》刚成书的时候,开篇是没有诗的,直接从正文开始。】
【后来有了个文学评论家叫毛宗岗,他在评点修订《三国演义》的时候,觉得别的小说都有,单独这本没有的话不合适,于是他就给加上了。】
【于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才有了这首词牌是《临江仙》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问题来了,既然本来就是后补的,那就意味着选哪首都行。】
【那么,《三国演义》为什么会偏偏选择了这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