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不是个文豪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6章 实习

“这是谁干的?”

站在海报前的毕意南心里只有这一个想法。

但是冷静看看,上面出版社的信息一应俱全,不太可能是谁搞的恶作剧。

毕意南稍作思量,拨通了任雨微的电话:“那个宣传海报是出版社做的?”

“已经贴出来了吗?我早上去看宿舍楼下的宣传栏,还没有呢。”任雨微显然是知情的。

“我那照片是哪来的啊?”确定了制作方之后,这是毕意南最关心的问题。

“李唯书记定的,用的是你当选广播台副台长之后拍的形象照。”

“那宣传语是怎么一回事?”毕意南继续追问。

“你笔名不是叫愚者吗?出版社的编辑写了好几条相关的推荐语,李唯书记都不满意,实在没办法了,我就把你的QQ签名给他了……”

挂掉电话,毕意南突然有点庆幸自己早早就修改了QQ签名。

对比好友列表里的中学同学,有些还挂着各种当年的流行语:

“我的心里有座坟,葬着你这未亡人。”

“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让你住在离我心脏最近的地方。”

“既然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有背影。”

真应该通通截图保存,十年后用来要挟他们,什么要求敢不答应?

这下毕意南也明白楚兮然和金玲的短信是什么意思了。

发短信问了他俩才知道,是分别在师大校园和公司楼下报亭看到了同款海报。

看来出版社对这本书很有信心啊,宣传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那就……

更不能挂科了!

“这个推广力度,等书正式出版了,我也就大小算个名人了,要是多门课考试不及格的话,肯定会被人扒出来,那就丢人丢大了。”

一想到这,毕意南赶紧快步回到楼上,拿起任雨微给他的重点笔记,奋战起来。

……

几天后,期末考试陆续展开。

毕意南这才发现,和周围宿舍的一些神人比起来,临时抱佛脚的自己简直算是好学生的典范了。

录音工程的寝室里,考试当天惊呼“啊?今天考高数吗?我以为是毛概呢”的,都不算离谱。

他的室友一脸震惊,“什么?我们还有数学课的吗?”

听得毕意南心中感慨:“重活一回,我真是变得太上进了。”

只可惜,试卷明显不怎么认可他的自我评价。

该不会的题,还是不会。

磕磕绊绊完成了所有考试,毕意南估计,好几科都在挂与不挂之间徘徊。

但是悬念要留到假期里揭晓了。

毕意南记得,广院的惯例是在放假半个月左右,把本学期的成绩单和班主任的评语一块寄到家里。

暑假倒是还好,寒假的时候,收到的时间搞不好就会特别临近春节,结果就是年都过不好。

上辈子就是吃了没经验的亏,大一第一学期的寒假过得体验感极差。

吸取了教训的毕意南决定,先用写书的借口留在学校,观察一下爸妈拿到成绩单的反应,然后再决定是否回家。

得知他计划的刘辰觉得好比醍醐灌顶,立刻退了车票留下来陪他,只不过把不回家的理由改成了实习。

那时候的广播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此,各个学院每到假期就会准备很多的实习机会。

文学院虽然刚刚成立,但是从院长到老师都已经在广院多年,业内的实习资源一点儿不比其他学院少。

“阿南,你看。有《非常6+1》节目组的实习岗位,这个今年的新节目特别火,咱们就去这儿吧。”

院办公室,刘辰看着实习机会的表格对毕意南提着建议。

对于很多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确实非常有吸引力。

节目名气大,说出去有面子,还能近距离见到知名主持人。

但是上辈子就做出过类似的选择的毕意南非常清楚,这样的节目组人员众多,根本不会需要在校学生参与太多工作内容的。

他们面试的问题只有一个——“小伙子,力气大吗?”

毕意南上辈子就因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一连搬了两个假期的设备和箱子。

这次他肯定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别被那些光鲜亮丽的外表吸引,我们需要的真能学到东西。”毕意南说着从刘辰手中接过表格。

他有意跳过了前面那些央视和燕京卫视的节目组,直接在电视台以外的单位中挑选。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几个网站的上面。

这时候,相对于占据主流、受众更多的电视、广播而言,网站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新媒体”。

多年之后的人们回顾起来,经常把2010年以前的国内互联网称作“门户网站时代”,就是因为这时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以新琅、网意、搜弧为代表几大门户网站。

此时正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时期,急需各方面的人才,虽然只是没有工作经验学生,也可能得到实践机会,学到有用的东西。

“我们就去这。”

经过一番思考,毕意南坚定地用手指向了新琅网。

刘辰虽然不太能理解其中的缘故,但他在比较重要的选择上向来对毕意南有着一种盲目的相信。

挑选实习单位这件事,当然也不例外。

“你们不去电视台吗?”

接过他俩的报名表,陆高明显愣了一下。

他之前还藏了一点私心,把前面几个想去《非常6+1》实习的报名表暂时压了下来,想要优先考虑毕意南和刘辰两位班长。

没想到他俩却对别人趋之若鹜的机会完全不感兴趣。

“新时代的广院人嘛,有责任去学点儿新时代的传媒知识。”毕意南笑着说道。

陆高当然不会信他的这种强行拔高觉悟的鬼话,但他却从中品出了那层真实的信息——毕意南认为,未来是属于互联网的。

作为广播学院的老师,对媒体的发展方向自然非常关注。所以,陆高当然是认可毕意南这个判断的。

只不过,刚刚入学一个学期,从未真的接触过媒体工作的大一学生,居然也能有这样的视野吗?

自己选的这个班长,还有多少惊喜是自己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