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孙袁任命 见孙传庭
朱由检眼神冷厉的看着下面众人,反对可以,但若是因为反对而反对就别怪他不留情面了。
“既然诸位都同意议和,朕命孙爱卿为辽东经略,冀辽督师兼兵部尚书衔,总揽辽东军政之事。”
这事此前皇帝和内阁说过,后面在没有动静,原来是在等人来京师。
“臣附议。”
“臣附议。”
……
如果只是任命辽东经略那还是个美差,油水足,但陛下要做的是停战议和,稍有不慎便是遗臭万年的事,认可去孙承宗方略的自然附议,不认可的也想他去背这个锅也附议了,朝堂之上对这件事竟然罕见的达成一致。
“袁崇焕任辽东巡抚兼右副都御史督师登莱,天津军务,从辽东各营抽调青壮年进行练兵。”
“臣领旨。”
袁崇焕取得宁远,宁锦大捷,将防线推到锦州一带功劳很大,虽然他也是在阉党之人,也认了魏忠贤为义父,但陛下明显如今是轻拿轻放,再说他也是魏党排挤下回家的,也算不相干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满桂为大同总兵兼兵部左侍郎,王之臣迁山西巡抚兼左副都御史,原山西巡抚召回京师由内阁酌情调任。”
意思就是原山西巡抚他不管了,内阁商量一下随便给个职务。
“拖欠的军饷朕会让孙爱卿亲自带走,锦衣卫,东厂,都察院,户部派人监察,务必所有银子分发给每个将士。”
“臣领旨。”
这种结果让朱由检惊讶了很长时间,史书记载明末朝堂臣子都是坚持抗争皇帝,不论对错,崇祯生性多疑,对谁都不信任,活生生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内阁拟诏发出,孙爱卿袁爱卿留下,散朝。”
等人都离开后,朱由检和两人继续说着辽东的情况,“袁爱卿,毛文龙驻守皮岛,使得建奴首尾不能相顾,出兵也不能尽全力,你专注练兵,互不牵扯,我对毛文龙有大用。”
“是陛下,”
虽然他不知道陛下为何说这些话,但对毛文龙他也不敢轻易下手。
朱由检猜到了他心里想些什么?不过没有多说。
“你二人此次前去,不仅有守土之责,还有议和的事情,除了不割地,不赔款,实际所占地为界之外的条款你们自己斟酌,朕给你们便宜行事的权利。”
“臣领旨。”
“对了,还有孙爱卿,烽火台的修建刻不容缓,唯有此法比马跑的快,坚守关外重城,辽东之事朝廷不会插手,行事要稳不用太急。”
“是陛下。”
明末几次军事斗争的失败都是皇帝和朝廷太急插手前线主将的决定,不止明朝,历史上此种事情比比皆是。
赵王催赵括导致长平战败。
唐玄宗催高仙芝出兵潼关导致战败,长安陷落。
宋太宗急令进军,创造出高粱河车神的美誉。
近代校长微操导致丧师百万。
所以对于自己选的两人他会做到不插手,不命令,保证后勤。
“以后辽东军饷所用走朕的内帑,每年八十万两,包括城池修缮,堡垒修建,武备更换。”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这点钱是不够的,但给够了也没用。
“朕准许你们自筹军饷,和草原诸部还是和建奴,朝鲜做生意都可。”
朝廷给不起就得让人家自己赚钱,不然怎么生活。
袁崇焕的死罪之一就是这个。
许是怕他们不相信,朱由检特意强调,“此事朕会下中旨。”
中旨虽然不如内阁诏令,但也有律法依据,太祖,成祖下中旨谁敢不从。
朱由检知道他的中旨效力低了很多,但只要大势一成,必然会改变这种局面。
“臣领旨。”
这一谈就到了晚上才让人离去,仍有惺惺相惜之感。
“陛下用膳吧!”
王承恩很关注朱由检的身体,说了一天吃的也不多,于是提醒。
朱由检摸了摸肚子,“朕还真有些饿了,你去让人准备一碗粥吧!”
“是陛下。”
“对了,给孙爱卿和袁爱卿也送些吃的过去。”
“奴婢这就让人去准备。”
“孙传庭几个什么时候到京师?”
“孙大人是山西人,得到消息就往京师赶了,恰好也是明天到。”
朱由检听到明天就能见到本人了,心里很是高兴,他要做很多事就是没有可用之人,中枢需要听话的,而实际做事就需要忠心于大明又有能力的臣子了,史书上孙传庭结局表明了这一切。
但怎么用他还要好好想想。
“明日传召。”
“是陛下。”
早上罢朝一日,有事先奏内阁。
因为昨日的事情太多,朝臣们还没消化,有些事还要调人,跟随去辽东的护卫,监察就是很多人,得忙活几天。
在吃过午膳时他见到了这个明末这个战死潼关的名将。
“孙传庭。”
“见过陛下。”
朱由检还在打量着他,“平身,赐座。”
“听说你是收到阉党排挤,不堪朝堂争斗随愤而辞官回乡的。”
孙传庭性子也不是纯粹的文官,说话直接,“是陛下。”
在见你之前,朕还在考虑要给你什么官,现在朕决定了。
对方还是默然不语等他说话。
“爱卿就不好奇。”
孙传庭拱手,“臣好奇。”
这话让朱由检露出了笑容,“有趣,朕想让你先做陕西巡抚。”
这话不仅让孙传庭,就连一边的王承恩都红了眼,这人他调查过,辞官之前就是永城知县,,虽然兴建太丘书院培养人才,爱护百姓,治理水灾蝗灾最后任吏部主事是正六品,现在陕西巡抚可是正二品啊!但这升官速度也太快了。
朱由检也知道这升官速度太快了,但要是凭资历他还得等很多年,太平时期倒还罢了,现在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雍正用李卫这个包衣奴才也是如此。
“孙爱卿和朕说说如何治理陕西。”
孙传庭也回过神来,“陛下,臣未到地方,不敢胡言乱语。”
如果他大言不惭说如何做,恐怕朱由检心里还得咯噔一下,但他说话踏实,稳重,立足于实际,所以他有些放心了。
“孙爱卿,这些都是后话,朕有些事要叮嘱你,第一要募兵,练兵,陕西这些年灾荒不断,流民遍地,若不加以管制,很容易成为流寇,所以你要学习前宋,从流民中招募青壮年。”
“第二便是兴农,朕已经设农业部在北方大力推广甘薯,但要到明年才能种植,今年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