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本书以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空间扩散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农户行为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研究中,注重实证研究与理论推理相结合、过程演化与空间分析相结合。
1.空间分析法
GIS与RS是分析经济地理现象空间分布规律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空间分析中,具有其他分析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可视化的空间角度来看,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发生实则是农业专业项目的生产技术、相关信息等从点向局部区域、整个区域逐步扩散的过程。由此,需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将空间数据符号化,通过编制专题地图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以此探寻专业村地域效应的空间特征。此外,通过空间可视化分析,亦可在专业村地域效应强度不同的时期,找出地理环境、区位条件等对其的影响情况。
2.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是刻画网络形态、特征和网络结构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它强调行为主体间“关系”的重要性,行为主体可以是个体、企业、独立组织或各种团体,行为主体及其行动被看成是相互依赖的单元,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原子式个体。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纽带或联系是资源传送或流动的通道,这些资源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知识或信息符号等)。同其他产业区相同,农户、企业、服务机构等之间的网络联系是专业村地域效应发生的前提条件。它既具有经济特征,又具有社会结构特征,是动态的、空间变化的。因此,有必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区域内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频度、网络密度,并将其投影到地理空间上,从而揭示专业村所在区域内部网络联系的空间特征及其对专业村地域效应发生机制的影响。本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探寻专业项目生产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空间扩散过程和农户生产资料、信息、技术以及资金的来源网络。
3.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获知差异、发现显著性影响因素的重要途径。本书通过对比分析河南省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位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空间特征、发生机制,目的在于找出影响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一般共性因子。首先,对比分析不同发展水平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空间特征、形成机制,找寻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影响;其次,通过对比同等发展水平、不同类型专业村的地域经济效应,找寻项目类型对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同等发展水平、同样类型但区位不同的专业村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情况,找寻不同地理环境作用下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空间特征、发生机制等问题。
4.回归分析法以及归纳演绎法
回归分析法用于分析现象之间相关的具体形式,确定其因果关系,并用数学模型来表现其具体关系,是判断影响因素作用方向与强度的经典方法。为测定发展阶段(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区位条件(平原、山地、丘陵)等因素对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空间特征、发生机制的影响,需要利用SPSS20.0、EViews6.0、Stata等计量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深入探讨。归纳演绎法是将具体个案研究上升为一般的具有普遍理论意义的方法。本项目在应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一手信息资源,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及推理,使结论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及政策含义,以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关键技术
1.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AMOS)具有可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且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含测量误差等优点。模型中有两种变量——可直接测量的测量变量和不可直接测量的潜变量,包括两部分——描述测量变量和潜变量之间关系的测量方程与反映潜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测量模型结构为:
式中,x、y分别为外生和内生测量变量向量;ξ、η分别为外生和内生潜变量;Λx表示外生测量变量在外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Λy为内生测量变量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δ、ε分别为外生和内生测量变量x、y的误差项。
结构方程模型表示为:
式中,B、Γ分别表示内生潜变量间的关系和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为结构方程的残差项,反映η在方程中未能被解释的部分。本书用该方法分析农业专业项目空间扩散时,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也译作“评定模型”“分类评定模型”,又作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是离散选择法模型之一,属于多重变量分析范畴,是社会学、生物统计学、临床、数量心理学、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等统计实证分析的常用方法。专业村的地域经济效应,首先表现为村域或农户的参与过程,即是否参与,是典型的“0-1”离散变量。因此,选取Logit二元回归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因变量p为村域参与的概率;x1,x2,…,xn是自变量;β1,β2,…,βn是Logistic回归待定系数。对上式进行变换,由于:
故而,
式中,pi=p[yi=(1|x1i,x2i,…,xki|)]是在自变量x1i,x2i,…,xki取给定值时村域参与概率的变化概率,其中,α为截距项,β为斜率。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研究变量间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强弱度和方向的统计量,一般用R表示,如果一个变量Y可以确切地用另一个变量X的线性函数表示,则说明这种关系是确切的,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或-1。正态分布的等间隔测度的变量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公式计算:
式中,、分别表示x、y的均值;xi、yi分别是变量x、y的第i个观测值。Rxy值越趋近于1或-1,表明两变量间的关系越密切;越趋近于0,表示相关性越弱。此外,对于输出结果,需要检测,以确定其置信区间。下文分析中,∗∗表示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两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表示在置信度为90%的情况下两指标间的相关系数。
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为探索自然地理、社会人文、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对专业项目扩散、农户采纳行为等的影响,本书采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解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指根据多个自变量的最优组合建立回归方程来预测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其模型为:
式中,为根据所有自变量x计算出来的估计值;b0为常数项,b1,b2,…,bn为y对应于x1,x2,…,xn的偏回归系数;ε为未知变量。
(三)技术路线
为找出专业村地域效应空间表现的规律,厘清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发生机制,回答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持续放大能否形成区域生产专业化的问题,制定以下技术路线(见图1-1)。第一,构建研究假设。在界定专业村概念、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概念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农户行为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专业化分工理论为基础,以空间扩散理论、农业产业集群理论、农业产业区理论为核心,构建研究假设。第二,选取案例,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整理数据,建立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第三,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机理分析。根据专业项目空间扩散历程,从理论上确定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形成的必备条件、明确其动力机制、剖析其形成机理、划分其形成阶段。第四,依次以封丘县树莓产业、宁陵县葡萄产业、西峡县香菇产业、郏县大根萝卜产业为例,按照专业项目的引进、农户的参与、村域的参与、技术网络及产业分工网络形成的步骤,详细剖析专业村示范带动下的专业项目区域化、产业化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第五,归纳总结不同发展阶段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形成机制,专业项目选取机制、农户参与机制、村域参与机制,并与非农专业村地域经济效应的空间表现形式进行对比。第六,提出深化专业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协调路径或政策建议。
图1-1 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