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2009.02)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业、汽车业、纺织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一项战略决策。这标志着为期三年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从以后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但在调结构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一、重要文件
200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单行本出版。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二、重大事件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草案)》。
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
2009年2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事业单位将全面推行聘用制度。”
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
三、重要论述
2009年2月15—16日,温家宝在天津考察经济运行情况期间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汇报和对当前经济工作的建议之后,他强调,应对金融危机要支持企业发展,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二要实行结构性的减税,减轻企业负担;三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四要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五要千方百计稳定国外市场。
《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2期)刊发蔡昉的《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中西部地区赶超的机遇》。文章提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因地区、产业和企业而异,意味着即使是外部输入型的危机,也是通过本国经济中存在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性问题,而产生有所差别的冲击效果。在危机时期,不仅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突显出来,以此为内涵的产业结构变化也面临机遇。这种结构变化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表现为从增长方式转变出发,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文章讨论了利用经济周期创造性毁灭的机理,实现区域间雁阵式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并论证了这种转移需要体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经济增长从总体上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转向更加依赖生产率的提高。
四、重要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2月,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5.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值为10275.79亿元;原煤产量当期值为19656.5万吨,2009年累计值为36890.9万吨。
五、作者观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受其影响,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2009年第一季度增长6.1%,已经跌至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2008年11月,我国政府宣布4万亿救市计划。又在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业、汽车业、纺织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定了三年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十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直接就业人数达1亿多,涉及3亿农民生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制定和实施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对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重要现实意义。这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一项战略决策。这标志着为期三年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从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在保增长、扩内需方面作用显著,但在调结构方面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8)。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6-677.
[3]2009年2月份统计数据[EB/OL].国家统计局网,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2009年2月.
[4]每月大事盘点[J].秘书工作,2009(3):32-33.
[5]蔡昉.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影响——中西部地区赶超的机遇[J].经济学动态,2009(2):4-8.
[6]迟福林.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356.
[7]李平,江飞涛.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评价[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4):112-113.
[8]原磊.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效果评估[J].中国经贸导刊,2010(7):11-14.
[9]孟繁盛.论经济危机下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兼评我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N].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2):22-28.
[10]龚发金.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带来的猜想[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11):30.
[11]王一鸣.应对危机引领未来——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战略意义和目标任务[J].紫光阁,2009(5):8-10.
[12]国务院审议通过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J].中国设备工程,2009(3):1.
[13]李佐军.第三次大转型——新一轮改革如何改变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