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期间全体人民将迈出坚实步伐助力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作为理想的发展目标,其实现离不开经济发展。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9.7%,位居全球第一。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实现提供了条件。未来,依托海量的数据资源、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必然十分广阔。可见,中国的共同富裕并非以农业和工业为核心,而是以数字经济发展为核心,共同富裕的发展要依托数字经济的推进。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近几年,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速居世界第一,高达9.7%,占GDP的比重为38.6%,同时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成效显著,产业数字化转型效果显现。目前,我国正处于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国际形势严峻、产业转型缓慢等困境,数字经济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环节,更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口号,《“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的发展目标。未来,数字经济将以其强大的推动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与优化路径,在发展中构建新的相对平衡,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第一,深入剖析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有力深化、拓展现有理论研究框架,为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理论创新做出贡献;第二,充分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全面、动态考察中国城市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弥补了现有研究对中国地方政府考察的欠缺;第三,从数字经济视角探究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追求经济发展和参与共享的统一,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实践意义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更好地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发展脉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优化城乡发展政策、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依据,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聚焦新时期促进共同富裕的契机,以数字经济为切入点,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和优化路径,有助于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第三节 研究内容
本书基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契机,以数字经济为切入点,以中国各城市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作用机理、效应测度、地域模式及其优化路径,回答了“为何促进”“是否促进”和“如何促进”的问题。首先,从理论、现实、历史与国际四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其次,从经济一般性增长和经济均衡性增长角度探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再次,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各种效应;最后,基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问题,提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路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从相关文献梳理、内在逻辑、作用机理三个层面阐述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一是现有文献与基础理论研究。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相关研究的现状、趋势及不足;以创新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观、列宁的共同富裕观等理论为基础,搭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理论体系。二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历史逻辑、国际逻辑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三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分析。从一般性经济增长角度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共同富裕的第一层含义是“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阐述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一般性经济增长。从均衡性经济增长角度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把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结合起来,实现均衡性增长,促进不同地区和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论述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均衡性经济增长。
第二,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现状研究。一是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分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中国数字经济的表现特征,并结合中国实施的创新驱动、数字发展等战略,解读新阶段数字经济的科学内涵;从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渐进富裕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并厘清全局与局部、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对阶段性特征进行总结。三是指标体系构建。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普惠金融等维度构建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从发展和共享两大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四是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调。分析全国及区域的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发展现状,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
第三,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研究。以作用机理研究为支撑,探索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线性效应、门槛效应、空间效应。论证当前形势下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检验“是否促进”问题,为解决“如何促进”提供科学指导。其一,线性效应。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线性效应,从一般性经济增长和均衡性经济增长角度,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其二,门槛效应。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力资本水平条件下,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非线性效应。其三,空间效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在邻接、距离、经济等空间权重下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空间效应。
第四,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研究。基于地域特征,凝练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模式:一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案例分析。考虑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区位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区域(都市区、传统农区、生态功能区、资源型城市、边疆地区等)案例,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过程、特征进行分析。二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基于前文关于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效应测度及地域模式,提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以便分类引导、有序推动我国经济数字化发展,最终促进共同富裕。具体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书借鉴经济增长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探索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机理与优化路径。具体如下:
第一,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对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共同富裕、收入不平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为下文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从“质”的角度来分析事物,通过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定量分析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分析对象的指标及其数值进行研究,进而达到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的目的。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涉及经济、历史、社会和统计等领域,因此,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仅仅从定性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问题本身就涉及了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等大量的定量指标。因此,在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内涵等内容进行研究时,本书采用的是定性分析法,而对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测算则采用定量分析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为本书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更为精确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第三,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法是依据特定的社会目标和一定的价值标准,研究实现这一社会目标和价值标准的步骤。规范分析侧重于关注研究对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涉及已经存在的事物现象,从而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研究对象产生的结果做出“好”或“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的焦点集中在“是什么”这一问题,忽略了一般性的价值判断,着重于研究对象的现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以及后果等问题。在本书的分析中,实证分析要回答“数字经济是否促进共同富裕”,而规范分析则研究“数字经济怎样促进共同富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应该采用何种发展模式。本书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证分析角度出发,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1)
第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是对某一特定的时间点的状况进行分析,与均衡分析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动态分析是对某个时间段内的发展变化和趋势进行分析。比如对2012年的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现状的分析属于静态分析,而对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时空格局的分析则属于动态分析。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问题是一个处在动态变化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分析时不仅要从现实出发,还要系统地、整体地、动态地去分析。
第五节 创新点及不足
一、创新点
第一,构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其发展打破了物理时空限制,超越了农业、工业经济的发展逻辑,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提供了新路径。目前学术界对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多数都是将其割裂来研究,本书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历史逻辑与国际逻辑四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并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协调发展等视角探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
第二,构建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目前学界已有少量实证文献从不同视角对共同富裕进行了测度,然而,由于研究目标不一致,同时受到数据可得性的影响,所取得的结论不尽一致,并不能有效地反映我国城市层面的共同富裕现状。本书基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从共享和发展两个维度,引入统计显著性因素,同时考虑经济重要性和统计显著性因素、变量的水平值贡献和方差值贡献,首次提出一种分析和评价经济变量的贡献度指标,进而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凝练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模式。不同区域的资源要素、经济发展、区域特征等存在较大差异,本书选择不同类型区域的案例对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分析,识别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主导因素,并从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框架、动力机制和路径中凝练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经验。
第四,提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本书探究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作用机理,并根据地域发展特色总结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典型模式,按照党中央关于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基于共享共富的发展理念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机制构建、优化路径,提出相应的响应对策,为地方政府宏观制定区域规划和微观整合政策提供依据和向导。
二、不足
当前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相关理论并不成熟,本书可能会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第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可用于统计的数据年份较少,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书采用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年份相对较少,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影响研究结果,未来应持续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其规律。
第二,共同富裕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概念,现有资料并未给出官方关于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本书从发展性和共享性两个维度测量共同富裕,对于从这两个角度研究共同富裕是否能够真正反映现实情况尚不确定,因此,未来应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内涵,从更多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
第三,数字经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方式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本书仅从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不完善;未来应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数字金融风险如何影响共同富裕等问题,尽量做到全面化。
(1) 何春.中国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