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体多能”的制度体系
在传统的制度管理体系中,同样的定义及管理要素在不同制度间表述不同、同一事项管理要求在不同制度间不一致、工作流程接口多执行不畅、职责调整不能及时更新到制度文本中等问题普遍存在;作为公司制度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集团公司及外部文件数量众多、变化频繁;公司组织架构变动和职能调整频率较高,每年超过1/3的制度因组织架构变动或者职能调整而需要升版;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合规体系等多个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管理差异,与制度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需要整合多套管理体系,合并类似管理活动。
利用系统架构、要素转化、一套制度、智能平台,实现多体系结构化、规范化的融合,承接风控合规等一体化要求,整合管理资源,实施运营管理体系数字化智能化迭代,是公司面对现实条件的必然选择。
1.1.1 概述
“十三五”以来,中国核电不断整合公司治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党群纪检要求、各利益相关方管理要求等各类内外部要求,逐步形成了多体系整合、划领域、分层级、多形式的一体多能型制度体系,同时利用数字化转型的契机,规划并建设制度管理平台,将“一体多能”从设计层面落地到执行层面,促进公司多管理体系融合,管理效率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公司规章制度的实施,推动技术、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快速、高效地引领企业各方面工作,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企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1.1.2 做法
中国核电策划实施了以“横向融合、纵向贯通、业务增值、数智评估”为总目标,以XTP(制度管理平台)为核心,打通XTP、ECM(企业内容管理)协同、ECM文档三个系统的流程,通过制度结构化、管理模型化、模型平台化的“三部曲”方法和标准化、结构化、一体化、模型化、图谱化、数字化、实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九个步骤,将涵盖“法律法规、监管规定、集团制度、行业标准”的上游文件和规章制度、管理指令、辅助文件、管理导则的制度文件作为输入,实现制度管理“一体多能”的输出。
1.制度结构化,实现“百度式”查询
1)业务标准化是起点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标准化的推行能够把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的最佳秩序。自中国核电2011年提出“三化”战略开始,标准化就成为各业务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2017年,中国核电构建了“战略支撑型”标准化体系,搭建了基本制度、管理导则、技术标准、组织机构、信息技术、品牌文化6个子体系,围绕生产经营需求和价值链走向,将其细化为18个一级业务领域和50个二级子领域,领域内根据业务条线细化管理要素,确保要素全面、细节不缺、重点突出,同时覆盖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
制度建设是标准化战略的核心,中国核电围绕生产经营需求和价值链走向,以“横向融合、纵向贯通、价值创造、数智优化”为目标,将制度体系分为规章制度、管理指令、辅助文件、标准导则4种类型,制度层级上依次为管理大纲、领域级、业务级、操作级四个层级,确定了基本职责、管理要求、流程规范等核心内容(见图1-2)。目前,中国核电本部制度共约294项,其中,适用于所有成员单位的共性制度约220项;各运行核电厂制度为1200~1500项、在建电厂制度约800项、新能源电厂制度约200项,上述制度共同构成中国核电的整体制度体系。
图1-2 中国核电制度管理体系
2)制度结构化是核心
制度结构化,是具体实现各管理体系要素转化的核心。形式上,对制度标准范本中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和完善,每一份管理程序均包括目的、适用范围、定义、依据文件/参考文件、职责、流程/规定、记录、附录等八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实现了管理要素结构化和统一;实质上,以流程规定为核心,将流程图、风险点、控制点、不相容岗位、表单、风险矩阵、指标等多体系共性要素合为一体,通过信息系统在各要素间建立关联关系,实现各要素之间动态引用和即时修改,从而便捷实现管理体系架构的变化和调整。
制度作为管理体系各要素的载体,作为标准规范、各类管理手册的生成平台,通过结构化管理,将管理要素由分散化、无序化、难管理变为可视化、标准化、模型化、可管理。利用信息化制度体系建模管理工具,创建建模技术方法,对管理体系要素进行模型化管理,并按管理制度数据模型进行数字化储存。
3)管理一体化是结果
有了标准化、结构化的良好基础,业务管理的一体化便具备了条件。第一,统一体系管理机制,将各类管理体系作为有机整体一体化推进,形成一套管理制度体系;第二,统一体系制度类型,将监管文件中的各项要求分解至管理制度中,各管理体系均形成“以体系管理手册为主,以管理制度为支撑”的标准制度体系;第三,统一制度、法律、质保审查,由专职人员进行制度文件的各类审查,对交叉重复的内容统一描述,消除业务间的认知壁垒;第四,统一制度编制标准,明确制度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及编制标准。
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为例,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等其他体系的相关管理要求均落实于业务管理制度及流程中,解决体系管理多头管理、缺乏整合带来的诸如工作重复、效率低、体系间协调性差等问题。
2.管理模型化,构建多维可视化联动
1)构建管理模型,实现可视化管理
中国核电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通过建立重点领域绩效管理性能指标,搭建重要管理环节的数字化模型,实现企业管理的四个转变: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从定性到定量、从小数据到大数据、从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
管理模型化并使用信息系统完成信息搭建之后,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以图形可视化方式展现管理体系,可以轻易且清晰地发现体系中存在的文件缺失等问题并加以改进;二是通过管理要素的透视化管理,任何制度的变化都可以传导至相关模型,实现模型的数据抓取和自动更新。
以职责管理模型为例,根据中国核电组织机构与职责的制度,建立部门一级、二级职责逻辑关系,二级职责又可以与各业务制度中的职责建立三级对应关系。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建立的这些逻辑关联,一是可以实现职责模型的动态实时更新;二是查阅者可点击相应模块直至穿透至三级职责和具体制度;三是制度升版会自动更新职责标准库,实现制定的职责与各个业务制度中落地的职责相统一。
2)构建知识图谱,建立多维度联动
通过将制度中组织结构、岗位、人员、角色、表单、信息系统等各类管理要素在实际业务管理基础上进行有效关联,可以在它们之间构建一种有效的逻辑关系,实现各要素之间多维度联动,也可以实现不同管理模型间的多维度联动。比如,设置的某一个岗位,明确它在不同的业务流程里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通过开发管理脚本,可实现各类管理要素的导入与导出,并且建立一定的关联关系;通过脚本,可快捷地查询出哪些岗位的哪些职责存在于哪些管理制度或者流程中。
在采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制度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时,利用信息系统构建企业制度数据库,在系统中注入管理规范标准,构建数据对象及知识图谱,提高制度数据检索的精准性,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制度体系、管理体系的全景图。当制度中任一管理要素改变时,立即联动至所有要素,从而整合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将卡片式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匹配,完成流程再现,进行流程监督与分析,实现数字化的流程优化、大数据的风控与合规管理等。
3)评价数字化,构建科学管理制度
(1)制度现状数量分布合理化模型
针对中国核电及其成员公司所有业务划分的18个领域,通过对标分析计算领域的制度数量标准取值,利用数字化制度平台输出制度数量分布合理化模型。若各领域现行制定数量位于标准线以内,说明该领域现状值低于标准值;反之则说明高于标准值;同时利用数字化制度平台实现数据自动化抓取输出的功能,输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反映出现行各领域制度数量的冗余性,并在数字化制度平台各领域板块显性化展示,方便各领域及时调整优化。
(2)制度健康度评价模型
中国核电制度总体数量多而杂,需要建立一套量化模型工具来客观研判制度管理情况,通过选取影响程序体系建设有效性的关键维度指标,建立一套基于数据模型的制度体系量化评估方法,打破传统定性分析判断方式,以数字化制度平台等信息平台为抓手,定期对信息系统关键数据进行抓取及内部评估,通过对单体制度健康度、领域制度集合健康度、整体制度管理体系健康度进行量化评价,客观评估制度管理体系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措施,实现体系建设的动态管理,助力公司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
①单体制度健康度评价模型。
单体制度健康度评价模型主要对单个程序制度进行量化打分评估,抓取制度合规性、制度规范性、制度系统性三个维度进行评估,结合公司现有制度体系管理要求,通过制度管理平台标准程序模板、管理要素抓取识别,辅以内部评估的方式,实现评价管理要素与信息化系统的紧密结合。单体制度量化评估模型见式(1-1)。
式中,p为单体制度评估得分,通过对单体制度健康状态各要素、各评价方面和评价点赋予分值权重,依据所给出的分值权重计算单体制度各个维度、评价方面、评价点的得分,加权计算后得到单体制度健康评估程度,并对照得分标准判断单体制度健康等级。
②领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评价模型。
领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评价模型主要对领域整体制度健康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结合领域全部单体制度健康度评价模型评估结果,通过抓取领域分级管理规范度、职责制度化程度、领域体系整体管理情况,评估领域制度整体管理状态,评估模型见式(1-2),评价标准见表1-1。
表1-1 领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评价模型健康分级
注:p为领域集合制度评估得分,z为评价维度要素,通过对单体制度健康状态各要素、各评价方面和评价点赋予分值权重,依据所给出的分值权重计算各个维度、评价方面、评价点的得分,加权计算后得到领域制度集合健康评估程度,并对照以上标准判断健康等级。
(3)公司制度管理体系评价模型
公司制度管理体系评价模型主要对公司整体体系健康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结合领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评价模型评估结果,进一步通过抓取内外部管理评估结果等数据,评估制度体系管理健康状态,并针对评分的缺陷情况及时改进优化。公司制度管理体系评价模型打分评价表见表1-2。
表1-2 公司制度管理体系评价模型打分评价表
续表
3.模型平台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核电原有制度管理涉及BDX(标准导则系统)、ECM等不同的信息系统,制度的编校审在BDX进行,再利用人工打印、盖章、扫描至ECM发布,过程耗时且容易出错。现在,中国核电以制度管理平台XTP为结构化核心、以ECM协同为流程平台、以ECM文档为存储平台,将三个系统打通,实现数据输入输出,充分发挥每一个平台的功能优势。
1)针对解决问题,功能实用化
(1)建立统一的标准要素库
基于标准化的制度文件结构,结构化的管理元素,通过对管理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库、职责清单、表单清单、风险点、控制点、上游文件)的数据治理,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标准要素库。同一条管理术语有且仅有一条定义,制度编制过程中都推荐引用标准库中的定义,解决管理程序用语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
定义的修改来自法律法规要求或相关经验知识,可通过信息平台搜索到定义及和定义相关的制度,有修改意见可立刻反馈到制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修改,标准库一处修改,所有制度中的定义自动同时更新,实现管理要素统一维护和引用,将描述具体业务活动时存在的模糊地带明晰化。
(2)表单的电子化与规范化
表单是流程执行过程中记录、图标、规则等的附属文件,它通过与管理流程、管理岗位建立联系,将管理记录规范化、格式化、标准化,规范原本留存于各业务处室的各项业务活动。在信息系统中建立表单库,并在公司主页设置表单查询入口,可实现对表单的有效管理。对表单进行建模,使其与流程相关联、与制度架构平台相对接,能够实现公司制度体系表单管理的电子化和规范化。
(3)建立统一的上游文件库
在ECM信息系统中收集整理了与核电相关的上游文件及实体文件,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法规导则、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核安全局文件、电网文件、上级单位文件等的上游文件体系,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当制度发起升版申请时,系统自动给出上游文件的评估;当ECM信息系统中收到新的上游文件时,也会将其分发至制度平台,给出相关制度是否升版的评估。
利用标准要素库勾勒出管理制度与其相关领域上下游文件间关联关系全景图,并进行数据化储存,形成上下游文件库。随着上游文件的制定、修订、废止,迅速识别出需对哪些制度的哪些章节做哪些适应性的修订,做到常态化动态调整,保持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和先进性。
(4)实现职责手册实时导出、查看
在模型化管理的过程中,将部门的职责岗位同制度、流程建立关联,通过管理体系架构平台,实时输出各部门在各项制度中所承担的职责。当公司组织机构发生变动时,通过在组织架构库中合并、删减或者调整处室岗位的职责变动情况,系统会自动匹配管理模型,可实现处室/岗位职责的快速调整。例如,目前中国核电近300项制度中,可导出总经理职责180余条,当某项管理制度中的总经理职责调整后,其余管理制度中的总经理职责立即联动发生变化。
以角色配置流程,以岗位配置角色。组织机构需要变化时,梳理相应管理组织的管理要素,通过分析,快速生成解决方案。若管理要求发生变化,只需将新要求匹配到具体的流程环节,便可迅速落实到岗位;若岗位发生变动,只需修改部门与岗位、岗位与流程的匹配关系,便可动态导出新部门、新岗位的职责,筛选出各级人员所要遵循的管理要求,进行职责梳理和审查。职责的分类和梳理变得轻松易获取,从而实现管理变革和流程优化的落地。
(5)建立流程体系
建立流程区域、流程功能组、管理流程、工作流程的四级流程,流程区域是对企业完整的业务活动范围的描述。采用EPC(事件驱动的增值链图)模式绘制流程图,流程要素含事件、功能、流程、角色、表单、风险点、内控点、流程接口,以管理流程为载体,把所有管理要素建立关联关系,每个管理流程都有入口和出口条件,流程的每个步骤有具体的岗位或者角色,根据步骤可选择输出表单,管理流程可跨制度或跨领域进行接口,解决流程“孤岛”问题。
(6)解决管理要素的“孤岛”问题
搭建一体化制度平台,构建企业管理体系的知识图谱全景图,整合各电厂管理体系,融合各项管理要素,各体系间既可动态关联引用又可动态即时修改,单体系调整会非常便捷地体现到其他体系中。制度平台能实现各管理体系间的差异比对分析,实时对术语冲突、组织机构冲突、岗位职责冲突、流程冲突等进行检查;能根据风险、内控、合规等体系的管理逻辑生成对应的手册、制度;还能实现对同一管理元素(如机构名称、岗位角色)的快速修改以及对外部法规变化的精准响应和处理。制度平台也是管理体系的“字典”,提供制度文件检索、智能化查询和智能问答服务。
(7)多套管理体系融合
中国核电数智一体化体系为所有体系融合、落地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核电管理体系一般涉及两类:一类管理体系业务边界较为明确,遵从特定的体系标准,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两化融合”等体系认证类;另一类管理体系业务边界较为宽泛,与整体治理框架配套,可以应用于所有业务、管理活动中,如风险管理、内控、合规。虽然这两类管理体系转化的范围、方法略有不同,但均可以通过制度模型化,通过梳理管理体系要求的核心要素,将其融入制度中,借助制度良好的延展性,将制度文件作为企业所有管理体系最终归一化的体现。
在中国核电制度管理平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根据国资委要求,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内部控制规范各项业务活动,合规管理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体系融合,而所有体系均通过将其管理手段融入制度体系模型中,实现管理措施的落地。
2)挖掘数据价值,服务智能化
(1)管理制度在线编辑、标注、质量检查
在编制制度时,格式/定义自动推荐与规范,可实现在线实时编辑,可编辑的对象包括图片、流程图、复杂表格,系统自动、实时对文件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术语冲突、组织机构冲突、岗位职责冲突、流程冲突、记录与正文冲突、上游文件检查、附录的表单与流程中名称的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可以修改描述或从管理规范标准库选择适用的标准。
(2)查询统计功能多样、友好
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平台支持多种形式的检索,包括根据用户自然语言的精确、模糊功能的全文检索,针对不同类型管理要素进行检索,以及自定义检查条件进行检索并保存个人查询视图。该平台可对上游文件、制度文本、制度数量、制度清单、制度历史版本、表单、指标、部门/岗位职责、部门制度情况、业务制度模型、管理体系制度模型等进行查询。
(3)审批过程中提醒特定人员关注特定重点事项
在审核制度时,审核人员经常抓不住审核要点,中国核电XTP平台在Office软件、Web端针对管理制度文件中的岗位/人员标注、数据对象标注、IT系统标注、审批人注意事项标注,如针对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图,标注风险点、控制点及流程涉及的表单,根据标注提示审核人关注相应信息。
(4)智能订阅服务与批量操作功能
职责调整后,制度批量自动升版,组织机构名称的批量修改,岗位职责变动后自动权责配置,自动发起因外部政策变化的制度升版,制度中流程管理与分析,职责变动提醒,需重点关注审批事项的提醒,智能化订阅服务,对关注度高、讨论多的制度推送阅读,按需求生成职责/岗位/内控手册等,在已建立的管理要素基础上生成管理制度知识图谱,实现管理制度的图谱化展现后,为后续的智能问答提供数据来源,实现智能问答机器人与用户的智能对话。
3)尝试高位进阶,流程信息化
在信息化平台中,用户可在管理制度正文或流程图中对IT系统、IT模块、访问地址等进行标注,通过该标注生成数据对象,实现管理制度向IT系统的关联。并且,基于该单项的关联关系,可实现管理制度中的管理元素与IT系统中相应的管理要素的智能关联,并完成差异智能分析及推送。
如何确保管理体系按制度规范化运行是风控体系紧密融入业务,取得实效的难点和日后的重要方向。路径一是在制度管理平台中延伸内控流程监控的功能,路径二是在现有工作流程集中的系统[如ECM协同、SAP(企业管理系统)]配置或开发流程监控的功能,分析计算管理业务中的数据。目前,中国核电按照路径一,在制度平台中增加流程监控和分析功能,针对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图,结构化解析后,标注风险点、控制点以及流程涉及的表单,生成新的数据对象,实现管理制度向IT系统的智能关联,完成差异智能分析及推送。基于此,内控流程的运转情况、控制点设置情况、每个步骤的运行时间均可以得出评价报告。
建立数智化制度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助力制度管理升级,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体推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思路,通过先进的制度体系管理方法,更好地落实制度体系管理和优化的功能,借助此种管理模式开展全要素梳理以及管理体系整合,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制度体系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支持后续体系管理相关功能拓展。
1.1.3 成效
数智化制度体系实现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融合,精简了管理文件数量,整合了共性资源,避免了多体系管理可能带来的混乱,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通过构建实施“一体多能型”制度体系,中国核电旗下的秦山核电、江苏核电、三门核电、霞浦核电等9家成员公司均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认证,提升了企业形象,彰显了社会公信力。
1.有效提高规范性与合规性
利用制度数智化管理实现对公司上游文件变化、组织架构调整、职责变动等引起的制度体系变动的快速响应。制度发起升版申请的同时,填写上游文件的变化并进行上传维护,同步实施制度升版、上游文件维护。截至2022年5月,从制度中共识别上游文件1300余份,精简大量统计查找环节,迅速找到需评估的制度;当部分机构及职责调整时,根据调整决策文件可调整职责模型,同步生成职责手册制度并发起审核流程,实现快速响应。
2.制度体系的精准优化“瘦身”
通过对已在模型中建立的职责库、流程库、定义库、表单库、上游文件库等进行筛选和对比,去除重复项和近似项,实现制度管理体系的“瘦身”。比如经制度平台分析,存在名称相同但在不同的管理制度中定义不同的情况,此类定义共找出160余个,涉及的管理制度253份;存在组织机构76个,部分机构名称错误,或已经取消;经建模规范,梳理标准定义69个,标准机构名称48个,实现了标准要素的统一,使管理制度在描述业务时语言准确、精练,有效提升管理制度的质量。
3.实时获取各类有价值的手册
利用已有的各类管理要素,可导出各类有价值的手册,如内控手册、管理术语手册、上游文件手册、职能手册、岗位手册、授权手册、流程手册等,并可以在后台进行导出内容与导出格式的自定义配置。例如,中国核电在完成内控手册建模后,引用23项业务活动涉及的57个重要流程,120个风险点和控制点,均可以随制度的升版进行更新和实时输出,消除了制度升版导致内部控制手册中的流程同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差异的问题。
4.管理成本下降,效率大幅提升
原有系统间人工流转的情况得到解决,系统间实现自动对接,从申请升版到制度审批、制度发布、制度归档、文件更新,全程信息化贯通,流程从平均2周变为4~5天;使用结构化工具带来的标准模板、规范定义,使制度编制更加便捷,格式规范的自动实施让大家的投入更加有价值;综合类制度的升版周期大幅缩短,如内控手册,因内容多,编制工作量大,常常需要3个月时间,现在可一键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