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星火燎原,光之传承
正当二人沉浸在用反物质实现光速旅行的无限畅想之时,命运的风帆悄然将他们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场点:学校新电脑机房内】
【人物:李二中、耀哥、安装师傅】
安装师傅正忙碌着布置线路:“快来搭把手,帮我把这卷光纤捋捋直轻轻放好。”
李二中好奇地:“师傅,这细细的光纤,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
安装师傅:“小伙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光纤里面的核心部分可以传导光线,利用光脉冲来传递数据,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几乎不受电磁干扰。”
耀哥小心翼翼地接过光纤:“这么神奇,那这些光纤看起来挺脆弱的,有点像玻璃丝。”
安装师傅:“就是玻璃丝,稍有不慎,弯曲过度或者物理损伤都会影响信号传输,还要确保弯曲半径足够大,不能太紧绷,温度和湿度也要控制好。”
耀哥:“听起来很专业啊。师傅,这光纤是谁发明的啊?”
安装师傅:“光纤技术的奠基人有很多,但被誉为‘光纤之父’的是华裔科学家高锟。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使用玻璃纤维传输信息的理论。”
李二中敬佩地:“高锟先生真厉害,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
安装师傅:“没错,高锟先生的贡献不可估量。他让我们现在能享受到高速的网络通信,要知道,你每次上网、视频通话,都离不开光纤技术。”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了李二中所在的偏远小镇。
一则新闻通过光纤网络的微弱信号,再次点燃了李二中心中对光纤通讯的熊熊热情。
新闻报道了高锟先生的最新成就,以及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光纤通信产业不可磨灭的贡献。
屏幕上的文字,如同星辰般在他眼中闪烁,激发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屏幕里】
主播:“今晚的特别报道,我们将带您走近被誉为‘光纤之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先生。接下来,请看现场记者的连线报道。”
记者站在高锟先生的照片前:“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香港,身后是香港中文大学,这里曾是高锟先生工作和研究的地方。高锟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开创性工作,彻底改变了全球通信的面貌。”
记者转向一位教授:“教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高锟先生的贡献吗?”
教授:“当然,高锟先生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光纤通信的概念,并证明了利用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输的可能性。他的这一发现,为今天的高速互联网、全球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
记者转回镜头:“高锟先生1933年出生于上海,后来移居香港,并在英国和美国深造。1966年,他在标准电话与电缆公司(STC)工作期间,首次成功演示了用纯净玻璃纤维进行光通信,开启了光纤通信时代的大门。”
记者采访一名电信工程师:“工程师,您每天工作都离不开光纤技术,您认为高锟先生的发明对您的工作有何影响?”
工程师:“影响深远。没有高锟先生,就没有我们现在这样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他的发明极大地提升了通信效率,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即时传递成为可能。”
记者回到镜头前:“高锟先生因其在光纤通信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0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成就不仅仅改变了科技领域,也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通信技术的历史丰碑上。”
主播:“感谢前方记者的介绍,高锟先生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和对未来充满好奇的年轻人。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继续传承他探索未知、造福人类的精神。”
【时间回到2009年】
【地点: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高锟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站在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殿堂。
全世界的目光汇聚于此,见证着这位光纤通信之父的光辉时刻。
高锟先生的声音透过无线电波,穿过千山万水,回响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李二中所在的那个偏远小镇。
“《光导纤维通信的原理与应用》,这是我获奖论文的名称。”
高锟先生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
“这项研究,是我一生的挚爱,也是我与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今天,我站在这里,心中充满感激,感激那些年一起奋斗的日夜,感激那些失败后重拾信心的时刻,更感激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它们让我明白,科学之路虽长且艰,但每一步都值得。”
面对记者的提问,高锟先生显得格外从容,他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解答了关于光纤通信的基础问题:“光纤通信,你可以想象它是一条光的高速公路,信息以光速在细如发丝的玻璃纤维中穿梭,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质量。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光纤具有传输距离远、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显著优势。可以说,光纤通信的出现,为信息时代的到来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
看着新闻上报道,李二中凝视着电脑屏幕,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感动。
高锟先生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他对科学的执着之心。
他意识到,科学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公式,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桥梁。
“耀哥,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的方向。”
李二中激动地对身旁的伙伴耀哥说,他俩正围坐在电脑前,观看关于高锟先生的纪念特辑。
屏幕上的画面和解说词让李二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李二中眼神闪烁:
“耀哥,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光纤可以传输光信号,实现这么快速的信息交流,那如果我们能以某种形式编码人体的信息,是不是理论上也能通过光纤传输人呢?就像《星际迷航》里的传送机一样。”
耀哥先是惊讶,随即露出玩味的笑容:
“二中,你的想法真是天马行空。不过,别说,这还真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人体包含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物质结构,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解决信息编码的问题,还得解决物质重构,这可是目前科技远远达不到的。”
李二中兴奋地:
“对,我知道现在听起来像是痴人说梦,但是想想看,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空间旅行、紧急救援都能实现质的飞跃。人不需要实体移动,瞬间就可以到达另一个地方。”
耀哥认真思考:
“确实,如果技术能达到那一步,将会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但我们要考虑到伦理、安全和技术瓶颈。比如,人的意识、记忆、情感怎么准确无误地编码和解码?而且,重构过程如何确保人的完整性?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李二中双手抱头,陷入沉思:
“是啊,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是科研的珠穆朗玛峰。不过,科学不就是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吗?高锟先生当年提出光纤通信时,也一定面临过诸多质疑。”
耀哥拍拍李二中的背:
“没错,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咱们虽然现在做不了,但可以开始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比如量子信息、生物编码等领域,说不定未来某一天,你这个想法就能成为现实。”
高锟先生的成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李二中与耀哥前行的道路。
在这一刻,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那是一份对科学无尽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多元宇宙之下,他们仰望星空,誓言要将这股星火,燎原于世,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