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红军第六军军长陈伯钧同志的日记
一九三六年[1]
七月四日 晴
行军。由葛绒到东谷,约十里。晨三时饭毕,向东谷进攻。到总部已五时左右了。当即与两总部(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谈话,交代在此之一切任务及工作。尔后,由任弼时同志谈六军的工作情形。六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水平并不低落,在有些部门说来比二军还要好点,但是游击主义的参与依然存在,管理方面还不大切实与深入,部队的教育训练是十分重要。最后,由伯承同志谈话,主要是关于此次调到六军工作的原因,并针对我的缺点,要我到六军后加强管理,深入了解群众和干部。是日上午,只找了十六、十八两师负责同志谈了工作,又找洪远同志商量地方工作。黄昏时参加十六师排以上干部会议,报告行军中的问题。
七月五日 晴
驻军休息。东谷。晨四时许,十八师由东谷开大吉岭,以三日行程到日庆、甲溪寺之线,接替卅二军警戒并看守牛、羊。我趁他们集合之机讲了话。最近,六军部队因宣传鼓动工作不够,组织上较松懈,个别部队表现疲劳、给养太差、涣散,逃跑现象很严重。如十六、十八两师,最近逃跑近十余名。抛撒物质资材的现象亦严重。这是需用大力来转变和纠正的!午后,参加十六师晚会,并报告日前行动的意义及应做的工作。是日,与军政治部副主任谈关于一、四方面军斗争中的问题。
七月六日 晴,稍阴
驻军休息。东谷。上午,同袁副主任谈事。午后,去地方工作委员会。并交付军部作战科长关于布置宿营问题。黄昏前后,六军直属队及军部均到。当晚与萧克同志谈六军工作情况,直至深夜廿四时以后才睡觉。
七月七日 晴,稍阴,夜微雨
行军。由东谷翻山到离盆打十五里之野外露营,约八十里。五时以后由东谷出发,进沟十余里,翻一山约七八里,坡不陡,但因体力差,上山很慢。下坡约四里较陡。下坡后即在山脚休息中餐,约一时半以后继续前进,过盆打,翻大吉岭小坡。因前站人员疏忽,出大吉岭十余里无房子,只好露营。晚,召集司令部、政治部工作人员谈话,主要是讲建立司令部工作,以及司令部的职权及与各部门的关系问题。
七月八日 晴,时阴时雨,夜雨
行军。由盆打十余里之野外经哈龙、望都到日庆,约七十里。今日本来预定到哈龙、望都露营,但到望都只十时以后,因此决定十六师及军直属队继进至日庆露营,十七师及各部收容队留望都。是日到日庆只十五时左右。余牛五百头左右,羊九百只;因十八师三营警戒不严,疏于检查,竟致全部逃掉。真是一个大损失。黄昏前后,因赶牛的无常识,直属队又乱打一阵枪,消耗子弹数十发。晚,起草通令,撤去十八师三营营长的职务。最后同杨参谋长谈关于十六师及教导团单独行动问题。
七月九日 晴,时阴
驻军休息。日庆。因直属队帐篷未到,收容队亦未回齐,决定今日在原地休息一天,十六师及教导团于今晨直经西倾寺向让倘前进。上午,召集直属队各连队首长开会,主要是谈给养、行军、西北生活以及组织上的问题。继而与王政委(王震)、张主任(张子意)、谭参谋长(谭家述)谈关于六军工作及其前途问题。午后,参加军团政治部的部务会议。晚饭后,集合直属队讲话,以便大家好认识一下。讲话后,又继续在政治部开会。廿时以后散会。深夜得电,西倾寺一带无粮、牛补充。
七月十日 阴,夜大雨
行军。由日庆翻一小山到唐垭沟露营,约五十里。晨四时许出发。十一时许到唐垭沟。因无土民作向导,不知唐垭究竟在何处,只看先头部队曾在此处露过营,我们也就在此露营。下午下大雨、旋晴。十五时许,去供给部参加炊事班长、管理班长以上的供给工作人员会议,并负责报告关于在西北地区怎样去讲究吃、穿、烧火、饮水等问题。晚大雨。是日抽空看了一段《西北问题讲座》。
七月十一日 时雨,时阴,夜大雨
行军,由唐垭沟翻唐垭小山,顺河下沟,一直到西倾寺,约九十里。由唐垭沟进沟十余里,翻唐垭小山。下山约十里,有森林,可露营及中餐。我因昨天露营吃苦,所以今日决定无论如何要开到西倾寺,以减少露营次数及部队的疲劳。黄昏时候到西倾寺,十六师亦于是日上午到此未动,卅二军正集结鱼头寺,准备次日开绒玉、阿坝,接军委信,亦要我二方面军随军委之后,经绒玉开阿坝,不走让倘路。是晚决定,次日在原地休息一天,筹粮,找向导,并调查通绒玉、阿坝的路线。
七月十二日 阴,雨
驻军西倾寺。上午,看《西北问题讲座》一部分,并参加政治部部务会议,讨论组织先遣工作团及解决给养问题。下午去教导团参加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解决目前行军中的教育训练问题。晚饭后,检查教导团打骑兵的动作,并集合全团讲话。因骤雨至,讲话未完即散会。是日,六军团直辖的模范师亦赶到西倾寺。
七月十三日 阴,雨
行军。由西倾寺经鱼头寺,翻两小山,下陡坡到绒玉,约百里。因帐篷缺乏,粮食困难,不得已将两日行程做一天走。十二时许,我们翻完第一个小山,到平川地方中餐。午后一时许继续前进,翻第二小山,上坡虽不陡,但下坡时则有近十里陡坡,疲劳不堪。幸喜十六师、十七师均在天黑前赶到,只军直属队较迟到达。到绒玉后即到卅二军军部,与罗、李等同志谈话,并吃夜饭。模范师及十六师之一营仍留鱼头寺、西倾寺之线。
七月十四日 雨
驻军休息。晨,本决定召集各师营以上干部传达总部指示,后因雨大,路远、又不好走,兼之部队较疲劳,所以改由各同志去各部传达。我去十六师召集会议传达。午后归来,看《西北问题讲座》最后几段。是日,以十六师主力配合先遣工作团,去绒玉通让倘的河岸筹粮,十七师在河右岸上、下游筹粮,军直属队在驻地附近筹粮。但成绩很差。
七月十五日 始阴,继晴
驻军休息。绒玉。晨起不久,即召集直属队首长谈话,主要是针对目前粮食苦难做好政治宣传、组织工作,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饭后,同王震同志谈话。午后去教导团与各教员讨论问题,借此考察。是晚模范师、十八师及十六师之一营均到绒玉。言我在西倾寺、绒玉间掉队落伍及病亡人员其多。噫!体力不强,给养又缺,兼之天公作祟,部队行动又急,其能免于斯乎!此次行军,我军主要问题,就是缺粮、缺帐篷,以致影响工作。
七月十六日 晴
行军。由绒玉翻两个小坡到王楼,约五十里。十八师有一营留绒玉、西倾寺间,负责收容落伍人员的工作。因之,该师需留在后面开动。十六师主力未回,第三营留此守桥,我们只能率模范师及直属队向王楼前进。沿途因体力不佳,时行时止,动作较迟缓,到王楼已午后了。本想在王楼请卅二军补充一部粮食,但大失所望。是晚决定,由王震同志率模范师及十七师,随卅二军向白衣寺筹粮、赶牛,余部则随军委之后直开阿坝。
七月十七日 阴,雨
行军。由王楼翻一大山,沿河上游到哑龚寺,约六十里。一出王楼即爬坡,高十余里,十分累人。模范师系精干部队,今日掉队落伍亦不少,尤其是为机枪连驮枪鞍的战士均掉在后面。两三天来,计掉队的约四五十名。在日庆以前,只掉队数名,可见粮食之于战斗关系殊大。到哑龚寺将十二时,由卅二军拨来粮食约四百斤,聊解饥渴。晚王政委率模范师去卅二军,我们即在哑龚寺河上、下游宿营。不久又得信,卅二军拨粮二千斤交十七师,我们的意见是,转交进阿坝的部队。但往返数次,只获七八百斤,深为遗憾!是日午后五时许,召集直属队连以上军政干部开会,解释目前粮食困难的原因以及工作问题。
七月十八日 晴
驻军休息。哑龚寺。是日,以十八师一个营,翻山靠东去赶牛、筹粮,以一个营过河西筹粮,军直属队亦四出筹粮摘菜。午后,十六师赶到,据云,粮食只可吃两天。模范师、十七师因有特殊任务,其后方部队准备随我先开阿坝,但均缺粮。午后各部消息,筹粮均无多大结果。在此地久停已无益,故决定次日东开。深夜得张师长报告,获牛近百头,粮千斤,又稍可解我之急。是日,军直属队由作战科刘副科长率领去搜山,因警备连战士不听命令,结果无效。黄昏前召集警备连、保卫队战士讲话,并宣布撤销警备连三排排长的职务,给警备连连长、指导员以严重警告。
七月十九日 阴,雨
行军,由哑龚寺进沟五十里,到作木沟露营。晨,出发较迟,集合部队讲话,特别说明此次十八师获粮的胜利,及处置警备连事件。是日进沟四十里左右即遇一小山。部队连日饥困,准备杀牛吃,于是决定在此矮山脚露营。至十四时左右,大雨倾盆,同志们都淋得一塌糊涂!
七月廿日 阴雨,晴
行军。由作木沟翻作木岭,又翻两小山到无名地露营,约八十里。晨六时出发,翻了作木岭,总想到过木寺宿营,结果根本无过木寺。将晚,各部甚饥困,只好途中野营。
七月廿一日 阴,雨
行军。顺河而下约四十里,再折向北到长梁子山脚,约五十里。晨六时后出发。顺河而下,走了四十余里,再折向东北进沟约五里,得悉,长梁子山坡有牛羊百余头向我赶来。是时,尚准备翻山赶到阿坝,便派人侦察系何部赶来之牛。最后得悉,此地到阿坝尚有五十余里,赶来之牛系迎接六军的。于是,我们当即选择适当地点布置露营。是夜,雨落不止。王震同志于午后派骑兵排送信〈给〉我们,言模范师、十七师饿困,要我立即派人送牛去接济。
七月廿二日 雨,下午阴
行军。由长梁子山脚翻长梁子到上阿坝河对岸,约五十里。长梁子高只五里,长卅里。沿途气寒,地湿路滑,不易休息。十六师过长梁子,掉队落伍的非常多。我原以为军委尚在阿坝,特同张主任随十六师先头前进。到上阿坝西岸上,遇四军警戒部队,得一信,始悉军委已走,于是便在上阿坝河对岸布置宿营。到达后,即派人侦察徒涉场,并送信去四军。河对岸系卅军,李先念同志在那里。准备次日晨过河去会先念。
七月廿三日 阴,微雨
驻军休息。上阿坝河西岸。晨起,骑兵随卅军通讯员过河,并令十六师准备全部过河,十八师则留河西岸筹粮,军直属队亦留河西岸。过河时水只及马之腹部,但流速较急。到东岸,在河边会见先念同志。时,四军正在用小木船渡河,每次只能渡十余人,需时点把钟。午,在先念同志处吃饭,并得总部关于在此地筹粮以及将来行动问题的指示两封。饭后,十六师已抵河边,开始过河,因技术太差,指挥不力,结果死五人。我立即随之过河,指挥架桥、渡河等事宜。因水深且急,十六师三营半渡而止。午后模范师、十七师、卅二军均到。据云,此次行军因粮困衣单、帐篷少、体力弱等,死亡近三百人,这真是不应有的牺牲,为之一痛!
(引自《红军长征日记》,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
注释
[1]日记中的年、月、日均为公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