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商品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药商品品种演化

(一)中药商品品种的发展规律

中药商品品种及其结构和中医药临床预防、治疗疾病需要及其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以一定的对应形式存在的。中药商品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与一般商品品种的发展规律相似。中药商品的发展规律主要是:①商品品种多样性与统一性规律。②商品品种合理增长的规律。③商品品种新陈代谢的规律。

但是,作为药品这一特殊商品,中药商品品种发展又有特殊规律性,包括中药商品品种更新的速度较慢,不同品种量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其品种发展受自然、人为因素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等。

(二)中药品种的变迁与发展

1.中药品种概况 中药种类是随着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不断发展的。据专家推论,《五十二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医学方书,其中载有247种药物,收载了丸、散等古老的成药剂型。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书中不仅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概念,而且还记载了13首方剂,其中有9种是成药,包括了丸、散、膏、丹、药酒等剂型,说明当时中成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张仲景编撰的《伤寒杂病论》及《金匮要略》,共载方269首,收载成药60余种,所用剂型有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等10余种。梁代的《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唐代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载药850种,新增114种药物。孙思邈集唐以前医方5300首,撰写成《备急千金要方》。王焘著《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这两部书中都收载了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的大量成药,其中紫雪丹、磁朱丸、乞力伽丸(即苏合香丸)等,至今仍是常用的中成药。宋代的《证类本草》是现存最完整的本草,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成药788种。明代的《本草纲目》是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附方11096首。朱橚等著《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众方书之冠,是研究中成药的宝贵资料。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为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如冬虫夏草、西洋参、浙贝母、鸦胆子、银柴胡等均系初次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祖国医药学遗产,为中草药的继承、整理、发掘、提高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进行了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第三次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有中药资源品种达12807种。此外大型工具书在编撰过程中对我国中药品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如《中药大辞典》收载药物6008种,《全国中草药汇编》共收中草药2200种左右。《中华本草》收载药物达8980种,是迄今为止收载药物种类最多的一部本草专著,代表了我国当代中医药研究的最高和最新水平,在其“民族药卷”中,分有“藏药卷”“蒙药卷”“维吾尔药卷”和“傣药卷”4卷,分别收载临床上常用、疗效确切的民族传统药材396味、422味、423味和400味。目前市场流通的药材品种在500~1100种之间,其余多为民间药物或民族药物。《丸散膏丹集成》收载了历代中成药2782种。《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收载了中成药2624种。《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收载中成药2026种。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药材和饮片616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607种。

2.中药品种的变迁 个别早期本草所收载的药物,后世本草虽然亦载有同样的药名,但实际品种却产生了变化。有的种类未变,但药名变更,而作另一种药物处理,其所载主治应用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均称为中药品种的变迁。主要有:①被淘汰。早期本草所收载的某些药物,由于疗效不甚确实或受其他因素影响等,以致逐步被淘汰或湮没。历代本草中不少“有名未用”的品种,大多属于此情况。现代随着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全面监测,一些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也将被淘汰,如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此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有的也被淘汰,如犀角、虎骨等。②被取代。部分品种因疗效不佳,被优质品种所取代,如汉代的枳实(枸橘),到了宋代以后,就被酸橙枳实所取代。因描述不详被后世新兴品种所取代,如巴戟天。原属外来药物被国产品种所取代,如早期进口的胡椒科荜澄茄,后世以国产山苍子的果实取代之,沉香被白木香取代。因采伐过度,资源短缺,被同属近缘品种所取代。③同名异物的变迁。在不同时期,同一品名的不同品种所形成的药材,主次地位有的发生改变,例如白附子中的关白附和禹白附。另外,不同的本草文献对同一药材名所指品种可能不同。④同物异用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品种在不同本草文献中作不同品名药材处理。如瑞香科狼毒,《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均称“狼毒”,而《滇南本草》则作“绵大戟”用。⑤品种范围的变化。不同本草文献对某些药材品种的范围界定不同。早期本草书籍将来源于同科不同属的药材混而为一,后世本草书籍予以区分;早期本草书籍将来源于同属不同种的药材混而为一,后世本草书籍予以区分;早期本草书籍将来源于同科不同属的种类作不同的药材处理,后世本草书籍又将其混为一谈;不同本草书籍对近似药材的归类处理不同。⑥今人无依据的误用。如以苘麻子作冬葵子用。另外某些本草著作中对有些品种的讹传与讹释等,更增加了中药品种问题的复杂性。

3.中药品种的发展 中药品种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主要有以下途径:①广集民间用药经验,新增拾遗品种。如唐代陈藏器拾《新修本草》之遗692种,清代赵学敏拾《本草纲目》之遗716种。②中外交流,舶来新品。如乳香、没药、丁香等均不产自中国,由国外传来。③扩大药用部位。一种药用植物有几个不同的药用部位分别入药,而且各有其不同品名者,屡见不鲜。如藕节、荷梗、荷叶、莲房、莲须、莲子、莲子心其原植物均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而药名则根据药用部位不同而异。④长期栽培,产生变异。野生地黄其根茎细瘦如指,而长期栽培的怀地黄,则块根肥壮。薄荷、柑橘因栽培杂交而产生了多种栽培变种、变型。⑤摆脱依附,独立新品。如中药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在古本草中,原先依附于伞形科的柴胡,到了清代才明确独立为新品种。⑥寻找近缘优质品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在中药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使得从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中寻找新的药材成为中药品种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通过成分分析、药理试验等研究,对中药材的质量优劣加以阐明;甚至可人工合成新的药材,如人工牛黄、人工麝香等。

随着大众对健康认识水平的提升、对药品要求的提高、疾病谱的变化,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中药提取物的品种不断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文献随着时代的变迁,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其所载中药品种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就中药商品总数而论,绝大多数中药由于其疗效确切而被沿袭应用,一部分品种则被淘汰,也有相当数量的新品种被增补进来,这是中药品种变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