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商品学的概念
一、中药商品学的定义
商品(commodity)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有目的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即商品的有用性,是由商品所具有的属性决定的。商品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可概括地划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类。一切商品皆有自然属性,包括商品的形态、结构、成分和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等。商品的社会属性不是生来就有,是人们后来赋予它的,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和其他社会属性。在商品使用价值形成过程中,起直接和主导作用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商品社会属性存在的前提与基础。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因此,商品学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从商品的自然属性入手,并以此为基础,联系商品的某些社会属性,研究与商品使用价值实现、提高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中药(Chinese medicines)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防治疾病的药物,广义的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药材(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是指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的中药原料,亦称“药材”,通常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根据治疗疾病的需要,将药材净制、切制或炮炙后入药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decoction piece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饮片既可供调配中医临床处方,也可作为生产中药制剂的原料药。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以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可以应用的某种剂型。中成药具有固定的形式和特性,包括丸剂、片剂、注射剂等40余种剂型。
中药商品(commod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是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国家及有关药品标准中规定使用的中药均可作中药商品。研究中药商品的学科称为中药商品学(commodity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是商品学的分支,属于中药学与商品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在中药商品流通领域中如何保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学科。
中药商品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商品名称与来源、药材产地、采制或生产工艺、商品特征、质量要求、贮藏、商品安全、产销情况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分析和阐明中药商品的适用性,监测商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规律,制订商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以利于对中药商品的质量全面管理。
中药商品是应用于医疗保健的物质,属于特殊商品,具有如下特点。
1.商品来源充足 多数中药材商品为来源于自然界的天然药物,野生资源丰富、品种复杂、规格繁多,许多常用大宗药材资源来自人工生产,少数来自进口,可以满足医疗市场需要。中成药商品绝大多数是由中药材加工炮制、配伍并制剂而成,商品多达9300余种,其中较常用的基本药物有2000多个品种。
2.生产工艺独特 目前,中药材商品生产有野生、人工生产两种方式。中药材从古至今都讲“道地”性,植物、动物药材的生产大都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严格的采收时间,常常是一地生产、供应全国,一季生产、供应全年。同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中成药的组方及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及严格的标准,特色突出,技术丰富,还不断将科学技术最新发展融入其中,使得中药商品的生产加工兼具传统特色与时代特点。
3.严控“毒副”作用 首先,大多数中药材含有多种复杂成分,其中个别作用剧烈的成分通常含量较低,且各种成分协同发挥作用,初步制约了其“毒副”作用。同时,有毒的中药多强调外用,内服时要经过炮制减毒,且规定了严格的用量与配伍禁忌。其次,中药多数为复方用药,合理配伍、科学筛选工艺、严格加工而成的剂型,不仅使有毒中药的含量进一步降低,还受到其他药物的制约,使中药的毒副作用得到了严控,不易造成药源性疾病。
4.经营管理严格 中药商品的经营活动与中药质量、大众健康密切相关。国家对药品的生产、经营与使用等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在经营中必须严格执行,坚持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
5.坚持质量第一 中药作为特殊的商品,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两重性;为了更好发挥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中药还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剂量;同时,中药的使用价值体现在一定时间之内,即有效期。因此,中药质量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性,还要关注安全性、稳定性。质量不合格的中药,不但误病,还能害人。中药商品管理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