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皮岛御倭寨
今年一开春,西北就乱了。
哱拜(bābài)这头养不熟的狼,杀巡抚、杀总兵,举旗造反。
大明君臣重心都放在了这边,三月围城,这都八月了。
眼看就要城破收功,谁还关心李朝那边的鸟事。
从一开始,李朝就被扣上通倭的帽子,更搞笑的是,李朝竭力否认曾经和倭国有联系。
来京城祝贺万历皇帝生日的圣节使金应南,假托被掳漂流人之口,来报告倭寇即将入侵大明的企图。
大明朝堂都是人精,这种放屁一样的借口,反而引起对李朝真实目的的怀疑。
也就是说,打一开始,大明朝堂就已经不信任李朝,并怀疑其和倭国之间必有阴谋。
这次派祖承训出兵试探,回报的情况,更加验证了诸公的猜疑。
反正损失也不大,对李朝也表了态,至于下一步行动,先等等再说。
奈何李朝遣使,三天两头跑来哭诉,再不出兵,李朝就完蛋了云云。
大明兵部尚书石星,先请旨调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辽东经略。
如果真的决定大规模出兵,也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拖延时间,石尚书想了个馊主意,引出一个游走三国,忽悠天下的大骗子。
浙江人沈惟敬,今年五十六,经商为生,精通倭语。
他通过石星妾室的爹袁尚牵线,拜见了石尚书大人。
石星给了他一个“神机三营游击将军”的职务,去往李朝跟倭寇主帅谈判。
沈惟敬找了几个随从,换上官服,揣着丰厚的“活动经费”,带着圣旨,大摇大摆的前往李朝。
正好到了镇江城时,秦逸带人坐船刚刚回返。
沈惟敬听说还抓了个活口,这可让他高兴不已,立刻去总兵府拜见祖承训。
……
“守志一路辛苦啊!”
“为大人效死!”
“好好好!”
祖承训原本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派一支小部队,说骚扰也好,说哨探也罢。
只要人在江对面,他就有话可说,就是全死了,他不过就损失一个百户、一个小旗而已。
谁知道秦逸这小子果然不负所望,不但带回来十九颗倭寇首级,还抓了个活口。
“禀告大人,京城来的沈游击求见”。
“哼!刀都舞不利索的鸟人,也配当游击?”
秦逸在旁垂目低首,他可没捧哏的资格。
“让他进来吧!”
“是!大人!”
“大人,卑职先告退!”
“嗯!别跑远,一会儿还有事找你”。
“遵命!大人!”
秦逸也没敢出门,干脆跟守门的家丁说一声,然后去找祖长贵说话,之前在码头就是他接的人。
有个内部人就是方便,秦逸一问就得了缘由。
“逸哥儿,俺估计老爷是想给你安排地方,总在江边扎营可不行”。
“我有个地方,不知道大人同不同意”。
“啥地方?说说看”。
“这是我画的图,你瞅!在鸭绿江口偏李朝方向,小岛对面是李朝的铁山郡。
岛上长了不少椴树,李朝人称为椵树,口音是皮树,所以也被称为皮岛”。
“怎么选这破地方?咱们舆图上都没标过”。
秦逸笑了,是啊!谁不想靠大城越近越好。
生活也方便,平时也有地方玩耍,就连领粮饷都比别人快一步。
“我这边三十人都是李朝逃民,拖家带口的,放到那个老寨子都不方便。
明倭战事注定要大打,没有人能杀了大明官军,还能全身而退”。
“那必须的!”
“我选择的位置靠近李朝,划个小船都能上岸,进出方便些。
省的在镇江城这边码头,每次都闹出偌大动静”。
“此话有理!一会儿老爷忙完,俺去说说,弄个御倭寨肯定不成问题”。
“如此就劳烦哥哥了!”
“这话说的,咱哥俩是什么交情?哈哈哈哈!”
“必须的!哈哈哈哈!”
……
秦逸说出所想后,放下一门心思,跟祖长贵就开始闲聊,大致的把这次行动描述了一遍。
听的祖长贵扼腕叹息,只恨不能一起去杀个痛快。
当然,他也就是说说而已。
如今镇江城谁不知道,十三爷长贵在江对面,没了战马就步战,活生生斩了四头倭狗。
祖大人欣赏他的武艺和胆识,收为义子云云,可把这老小子风光的不行。
祖长贵最清楚自己的依靠是谁,就如秦逸所言,明倭大战将起。
今后到了战场上,身边有这么一个能打的兄弟,别的不说,保下性命应该手拿把掐的。
时间不长,府上有家丁来唤祖长贵有事,秦逸就一人守在值房里喝茶。
又过了一会儿,长贵一脸喜色的来喊秦逸,老爷有请。
秦逸心中大定,折腾到现在,终于跨出第一步来。
进了书房,他二话不说先跪,行礼如仪。
“卑职秦逸拜见副帅!”
“守志啊!这次你算立了大功!哈哈哈哈!”
“卑职岂敢贪功,都是大人的谋划,卑职只是执行而已”。
“快起来快起来,都是自己人,不用多礼!”
“谢大人!”
“我听长贵说,你想在那个什么岛建个御倭寨子?”
“回禀大人,卑职想着进出方便,从这边出发路程相对较远。
再加上对面李朝官军极不可靠,卑职唯恐其泄露身份,引起倭寇围剿。
如果再抓到倭寇,直接用船悄悄送到镇江城码头即可,动静小点”。
“不错不错!守志想的很周全,这事本帅准了。
人手你自己去招募,登记造册后报过来就行。
按照百户所编制,军粮物资足额拨给”。
“大人可否拨一两艘船,苍山铁就行!”
“嗯!给你两艘可行!”
“谢大人!”
“守志啊!尽忠尽职,不要辜负本帅的期望啊!”
“愿为大人效死!”
……
祖承训如此爽快,是他之前跟京城来的沈游击沟通了一番。
沈惟敬也没瞒着这辽东的地头蛇,把石尚书安排他的任务,大致说了一下。
据说要调李如松担任总兵官,十万大军出马,一举尽歼倭寇。
这让祖承训极为高兴,当年在李家当家丁锻炼时,李老大可没少关照他这个小兄弟。
这次在平壤城失利,再多的掩饰都没用,败了就是败了。
李老大回来时,绝对会笑话自己。
幸亏他手里多了员悍将,四十个倭寇脑袋不谈,还抓了一个让沈游击大喜过望的活口小头目。
这对大明来说,原本一头雾水的倭寇详情,如今也被掀开一截面纱。
谁的功劳?
俺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