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幸州大捷!
在碧蹄馆挨了一顿狠揍之后,汉京城内的倭军再也不牛了。
“谈明色变”有些夸张,但从上到下,都已经默认野战中绝对不是明军的对手。
两万多兵马,战战兢兢的在汉京城等着明军大部队攻城,说一日三惊都还是轻的。
至于还逗留在咸镜道的加藤清正第二军团,汉京城派出的信使一波接着一波去催促。
加藤不是不想回,而是没脸回。
作为倭岛赫赫有名的“贱岳七本枪”之首,加藤可是极其自信。
它最瞧不起的就是小西行长这个药贩子,两人曾经在汉京城爆发冲突时,加藤拔刀砍碎了小西拜的切支丹神像。
这就如同和尚跑到道观里砸三清像一样,两人已经成为死敌,不可调和。
小西平壤城大败,差点全军覆没,最高兴的当然是东征军,其次就是加藤清正。
喔霍!乐极生悲的加藤,在咸镜道被一群“义军”打的狼狈不堪。
两万二的兵马,最终还剩一万三。
这事要是传到小西耳朵里,这个药贩子还不知道幸灾乐祸成啥样。
故而第二军团的万三兵马,就驻扎在咸镜道和平安道、黄海道、江原道、京畿道,这五道相连不远的半岛东海岸小城“安边府”。
这地方位置很尴尬,如果从平壤城和开京城各往安边府画一条线,最终就是个接近等腰的三角形。
对于不明真相的李朝君臣来说,这狗加藤必有阴谋,或打平壤断东征军粮道,或打开京城,和汉京城的倭军两面夹击。
不论打那一边,东征军无所谓,敢来就杀,但是李朝君臣快吓尿。
最后加藤还是撤回了汉京城,倭国说的原因是总帅军令。
明军这边说的是,东征军赞画(总参谋长)袁黄派人单骑驱敌。
反正秦逸看到塘报上写的是一个叫冯仲缨的文职小官,单骑入安边府,对加藤清正一顿批评教育,分析大势。
加藤羞愧难当,改日就灰溜溜领兵而走。
把逸哥看的差点喷饭,这写的跟传奇话本一样,就很大明!
好吧!姑且当成笑话看,但经略和提督这对文武,一闲下来又开始内斗起来。
连带着南兵北军之间都是横眉冷对,龃龉不断。
加藤第二军团返回汉京城后,兵力一下子宽裕了不少,加上众倭将臆想中的明军总攻击迟迟不开始。
三四万的兵马总不能天天躲在城里,大眼瞪小眼不是?
打明军没人乐意去,那就挑软柿子捏,打一仗提提士气。
上次碧蹄馆大战,第八军团看了热闹,这次就被挤兑到墙角。
宇喜多秀家这个总帅再不出手,底下各倭将也不答应。
挑来挑去,秀家一跺脚,剑指汉江出海口,距离汉京城西北三十里左右的“幸州山城”。
一支数千人的李朝官军,偷偷摸摸的占据这里,拼命修复城防,已经对汉京城造成一定的威胁。
这里控制着汉江入海的江道,如果明军乘船逆流而上,可直抵汉京城南。
领着这支军队的大将名叫“权栗”,秦逸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在另一个时空,此人和李舜臣被称为一陆一海的“壬辰双璧”。
南棒海军“世宗大王级”驱逐舰,第三艘就被命名为“权栗号”。(舷号DDG 993)
说起来也很让人无语,这支无后援、无后续,莫名其妙跑到倭军眼皮子底下的军队,纯粹是来装个样子。
目的还是逼迫明军出兵汉京城。
安排这次脑残似的进军,就是李朝如今最大的文官,领议政柳成龙。
“使讨贼恢疆之事,委诸天将,而敛兵退屯,无一人奋戟先登者”。
东征军没人鸟他,他也只能在日记里无能狂怒而已。
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明军将帅们对李朝官军的极度蔑视。
“干啥啥不行,跑路第一名!”
好吧!你们看人真准!
柳成龙就想着豁出一支兵马,给明军、给李朝官军们看看,俺们李朝也有敢战之兵。
最终还是前前领议政权辙的第四子,两班贵族出身。
现任全罗道观察使兼巡察使,今年五十七岁的权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看起来有死无生的“重任”。
他亲率两千三百正规军,还联络上一直在京畿道周边抗倭的处英和尚,领一千僧兵前来助战。
倭军总帅秀家心说打不过明军,咱也认了。
可这支吃了豹子胆的李朝垃圾兵,也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炸刺?
必须弄他!
加藤远道回军,一路辛苦,留下来守城,其他各部全体出动。
数万兵马浩浩荡荡杀向幸州山城。
碧蹄馆是秀家看热闹,这次轮到诸将看热闹。
所谓风水轮流转,吃瓜多舒坦。
宇喜多家族坐拥备前、美作两国,获封为五十七万四千石的外样大名,实力在整个倭岛都属于前列。
区区三四千李朝兵,秀家还真没放在眼里,开战前还想着一战破城,让众倭将瞅瞅自家的本事。
结果一头撞了个鼻青脸肿。
幸州山城“四面周廻三百余步,不可置大兵”,这破地方本身过于狭小,又属于背水列阵的绝地。
想攻山城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秀家的兵力优势根本施展不开,只能添油式的强攻。
而权栗更是心狠手辣,把一千僧兵当成炮灰,直接安排在石墙外围防御。
“处英部僧军专守外栅以枪剑戳刺,官军依托石垣协防,居高临下,以弓箭、石块反击攻城倭军”。
这一仗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秀家气的直跳脚也没攻下山城,自家兵马还死伤了数千。
眼看快要天黑,秀家这才无奈退兵,想着明日再攻。
结果半夜时分,权栗带着不足千人的残兵,搭乘江船全军直接撤走。
延时发火的机关,一把火将山城烧成白地。
秀家只能望江兴叹,但是战术目的还是达到了。
既驱逐了身边的苍蝇,也稍稍抚平了诸将的怨气。
而李朝这边,立马自吹自擂所谓“幸州大捷!”
可怜一千僧兵仅剩二百余人,差不多人人带伤,连领头的处英和尚都当场战死。
李朝捷报上只言片语都没有,只是拼命吹捧“不世出”的“名将”权栗将军。
撤回平壤城的僧兵们,没医药、没粮草,如同用过的厕筹随手扔掉。
就这还不算完,李朝官员准备过些日子,将没死的僧兵编入“运军”。
心如死灰的僧兵们,只能在城外破营寨里念着佛号等死。
秦逸得到消息,立马暗戳戳的伸出“黑手!”
这不又多了二百余僧兵吗?
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