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100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9 江都问对

孙坚之死虽然让江东孙氏暂时陷入低谷,但并不完全是坏事。这促使孙氏另一位更优秀的人才提前登上了汉末群雄争霸的舞台,他就是孙坚的长子孙策。

孙坚死后,孙策足足蛰伏了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没有虚度光阴,而是精心谋划,为家族的发展制订了一个长远的计划。

早先在孙坚和黄巾军以及董卓鏖战的时候,孙策年纪尚小,并没有随军,他与母亲和弟弟妹妹一起留在孙坚曾任职过的淮南一带,最初他们一家住在寿春。在这里,孙策和父亲孙坚当年一样,结交了大批豪杰,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过,有一点孙策做得比孙坚还好,据《三国志》记载,孙策“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在士大夫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孙坚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犯过一些错误,对自己的战略规划也不够清晰。其中固然有他自身的局限性影响,但也与他身边缺乏能为他出谋划策的有识之士有关。其实,孙坚不是没读过书的粗人,他讲话时历史典故信手拈来,还是有一定学问的。但他可能只读过史书,不懂儒学,这或许是他在荆州大开杀戒的一个原因,毕竟他跟儒学世家这个群体格格不入。

但孙策却能更进一步,对儒学也有涉猎,否则他怎么可能结交到高傲的士大夫阶层呢?不过,孙策在淮南结识的士大夫虽多,但都不及一个人——周瑜。周瑜出身的庐江周氏是淮南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他的高祖父周荣做到尚书令这样的高官,后来周瑜的从祖周景和从父周忠更进一步做到了太尉。虽说周瑜这一支没那么显赫,他的父亲周异只做到洛阳令,仅从官职大小来看还不如孙坚,但是周氏家族在门第上完胜孙氏。出身高贵的周瑜却没想那么多,他在年少时期和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董卓祸乱洛阳,周瑜一家搬回故乡舒县居住,在这里他听闻了孙策的名声,好奇心驱使这个少年前往寿春一睹对方的真容。结果孙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将他牢牢吸引,两个同龄少年一见如故。为了能经常相处,周瑜劝说孙策一家也搬到舒县,并送他一所大宅院。周瑜的热情打动了孙策,很快两人就发展到升堂拜母、亲如兄弟的地步。

然而,快乐的日子并不长久,很快孙策就收到了父亲战死沙场的噩耗。当时,他的堂兄孙贲(bēn)代替孙坚统帅部曲,护送孙坚的灵柩东归。为了守孝,孙策只好暂时和周瑜分别了。不过不用急,几年后他们将联手做出一番大事业。

孙坚的灵柩被送回吴郡后,先被葬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后来又被迁往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按说人死讲究叶落归根,为何孙氏不把孙坚葬在故乡富春呢?原来,富春在吴郡最南端,紧挨着会稽郡,而那里正是孙氏的死对头周氏三兄弟的大本营。如果孙策要带着家人给父亲守孝,回富春的话实在有些危险,而曲阿有孙坚的女婿弘咨在,可以提供一些庇护。

之后,孙策在曲阿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守孝结束后,年轻的孙策一片迷茫,虽说子承父业是理所应当,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他很难继承父亲的遗产。这倒不是因为堂兄孙贲和他相争,而是孙氏这支老班底已经落到了袁术手中。

当初,孙贲带着这支人马把孙坚的灵柩送到曲阿后,就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虽说手里有兵,但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想要割据一方就得除掉当地由朝廷委派的长官,可孙贲没这个底气。之前孙坚都无法自成一系,要依附袁术来发展,孙贲就更不可能了。

这时正好机会来了,当初孙坚战死岘山后,袁术在荆州的局势愈发不利,在与刘表的竞争中落了下风。既然争不过刘表,他就掉过头来,把目标转向中原,对付袁绍的另一个盟友曹操,结果又是一场惨败。袁术没办法,为了找一片立足之地,只好一路东进,在淮南九江郡落了脚。

九江郡和吴郡近在咫尺,孙贲带着部曲又投靠了袁术。这对初来乍到的袁术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他自然乐于接受,孙氏部曲是他手下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对他今后的发展大有帮助。

对于孙策来说,他可以不要父亲那乌程侯的爵位,后来把这个爵位让给弟弟孙匡时眼都不眨,但这支军队是孙氏家族的命根子,也是孙策东山再起的本钱,必须讨回来。虽然向袁术讨要是迟早的事,但必须先有个规划,否则即使讨回本家部曲却缺乏发展规划,像孙坚当初那样漫无目的,这支队伍是很难长久维系的。

而且,做大事之前,孙策得先把家人安顿好。在袁术到来后,如今扬州也开始不太平了,孙策便把目光投向江北的徐州。当时徐州尚未被曹操荼毒,还是一片远离战火的乐土,于是孙策举家北渡长江,暂住在广陵郡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静待时局变化。然而,怕什么来什么,没过多久曹操就和陶谦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徐州在曹军的铁蹄下变成了人间炼狱,看来江都也不是久居之地了。

再说回袁术,他在寿春又遇到了老对手,周氏三兄弟再次登场,这次是老二周昂和老三周㬂一起上阵。袁术明面上既不是扬州刺史也不是九江太守,所以周昂这个正牌九江太守对他来说是一大阻碍,更别说周昂还是死对头袁绍的人。因此,袁术要想名正言顺地统治扬州,非除掉周昂不可。最终,孙贲带领孙家军又立了功,在阴陵(治所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一战中将周氏兄弟打得大败并逃回会稽,孙贲也因功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在九江彻底站稳脚跟后,袁术又把目光投向了江南的丹阳郡。

丹阳是一块宝地,丹阳兵是天下闻名的精锐,而丹阳太守正是周氏三兄弟中的大哥周昕,他前后给曹操输送了一万多精兵,袁术怎么会对这里不动心呢?这次袁术用的还是孙氏的将领,他派出了孙坚的妻舅吴景,命他为丹阳太守,对正牌的丹阳太守周昕发起挑战。

周昕坐拥主场之利,又有丹阳精兵在手,本来不处下风,但此人太过迂腐。当时吴景放出话来:“百姓敢支持周昕的,杀无赦。”结果周昕不愿意祸及百姓,便把队伍解散,回故乡去了。其实,周昕若是心狠一点,完全不必理会吴景,如果他真敢滥杀无辜,到时候周昕振臂一呼,痛斥吴景的暴行,自己岂不是士气百倍?周昕说到底还是个纯粹的士人,不适合汉末乱世这个舞台。

吴景拿下丹阳郡是兴平元年(194年)的事,这让孙策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丹阳太守吴景是自己的亲舅舅,肯定信得过。到时候如果能拿回孙家部曲,再找个理由渡江南下,那就彻底鱼入大海、龙出升天,不必再受袁术的约束了。以丹阳郡为根基,再加上孙氏老兵,整编出一支精锐轻而易举,到那时横扫江东不在话下。从那时起,孙策就对孙家未来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规划。

当然,孙策毕竟是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拟定的战略虽然看起来非常不错,但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在离开江都之前,他准备去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江东二张”之一的张纮(hóng)。张纮是广陵本地人,当时为母亲守孝在家,孙策听说他的名声后,前去拜访。

一见面,孙策就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计划:“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即丹阳,下同),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孙策的方案分为四步走。第一,从袁术处讨回孙家部曲;第二,在丹阳整编部队,全据江东;第三,讨伐刘表报仇雪恨;第四,割据一方。

孙策的计划经过了周密的考虑,可行性相当高,如果能顺利进行,会有非常显著的成果。不过,一开始张纮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打了个太极,说:“我才疏学浅,又在守丧中,实在帮不上忙啊。”但孙策又展现出强大的人格魅力,据《吴历》记载,孙策“涕泣横流,颜色不变”,张纮见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因此“感其志言”。孙策诚恳的态度彻底打动了张纮——这个连朝廷三公征辟都不为所动的高傲士子。

于是,张纮给出一个更为宏大的方案:“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大意是:只消灭刘表是不够的,连袁术也得一并剪除,到时候荆州和扬州全部收入囊中,再来匡扶汉室,则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指日可待,怎能只想着割据一方呢?等你有所成就了,我就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去追随你。

张纮这个方案几乎就是东吴最后的终极形态了,可以说他高瞻远瞩,论其格局,恐怕仅次于大战略家鲁肃,让当时尚未完全成长起来的孙策醍醐灌顶。他对张纮的话深以为然,并将其引为知己,随后将家人相托。

如今,计划已经拟订,是时候行动了。不过,若第一步不能实现,后面自然是空谈。正所谓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在父亲去世后,蛰伏了三年的孙策踏上了前往寿春的旅程,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从此开始了一条传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