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大明,重塑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5章 经济血管和第一次科举改革的提议

其实罗贯中对所谓的产业流转并没有特别深刻的认识,他依旧是在按照自己的传统思维来判断这位皇长孙的这种做法,在他看来这的确就是在徙木立信。

作为张士诚曾经的幕僚,他很清楚商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群体,趋利避害的本性在他们的身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很多时候,这种本性又会被贪得无厌所左右,所以他们的行动和思维又跟赌徒很像。

面对这样的一群人,一步一步地将他们引入彀中的做法,即徙木立信是最有效的。

此刻他看着朱家的这祖孙三代,如此开诚布公,有理有据地谈论着大明的国事,心中不免感慨万千,这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的景象啊,如果能一直这样保持下去,大明恐怕会建成一个能维持百年以上的盛世。这样的畅想,让他忍不住起身,对着朱元璋,朱标,还有朱雄英都郑重无比地行了一礼。

这一下瞬间就把朱雄英干愣在了当场,房间里也顿时陷入了安静。

“罗先生,您这是……”

罗贯中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行礼的缘由,顿时惹得朱元璋开怀大笑了起来,“你的眼光总算是进步了!”

“人总是会成长的。”罗贯中一边回应,一边在心里嘀咕道,你还是那么的小心眼,不就是当年选择了张士诚们,记到现在。

注意到罗贯中有些尴尬,朱雄英把话题拉了回来,“我刚刚说到哪呢?”

“殿下刚刚在说当下货币投放无法全面铺开的问题。”道衍提醒道。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需要一个充分的认识,即目前的大明还做不到让所有的人都用上宝钞。一来是大明的宝钞还无法深入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去,二来是我们也不可能直接去发钱给老百姓,事实上,就算是想发,我们也没有手段和渠道。所以大明的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在多种货币共同流通的现实局面下。这个局面想扭转,需要时间,不能一刀切。”朱雄英颇为无奈的一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通大明的经济血管,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完成天下驿路的重修和商业服务中心建设的原因。经济血管的打通,必然带来的是行政血管的深入。当然,皇权不下乡是历史老问题了,真想解决,那需要的前置条件可太多了,我们不能急。”

作为皇帝,朱元璋明白皇权不下乡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非常好奇自己大孙的那些想法该怎么推动下去。

“投放既然只能做到这样,那回收呢?”道衍继续问,他现在是明白的,货币不能只放不收。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税收。”朱雄英解释道,“另外还有发行债券,票据,建立金融蓄水池等等。但就目前来说,这些东西大明都做不到。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里,大明的税收模式依然还是以实物税为主。”

朱元璋皱眉,“那这些钱放出去了以后,不是就和原本的宝钞一样了吗?”

“所以,大明需要将商业税和农业税分开,农业税依然以实物为主,商业税则是收宝钞,等通过逐渐发达的经济血管让宝钞成为老百姓心中彻底认可的主要货币后,再推行实物税的改革。”

朱元璋想了想这样做可能会造成的最坏后果,觉得自己能解决后,就点了点头道,“你去处理吧。”

“爹,也跟您交个底,当下宝钞提举司虽然隶属于财政部,但以后肯定是要独立出来的。”

朱标赞同这个提议,如果宝钞未来真的成为了大明需要的健康货币,那宝钞提举司肯定就不能被财政部管辖了。

“对了,还需要一个经管局。”朱雄英看向了自己的爷爷,“等新款宝钞正式发行后,专门应对可能出现的假钞情况还有某些商人拒收宝钞的事情。当然,未来的经济案件,也可以由经管局负责。我建议,暂时让经管局隶属于锦衣卫。”

“照这样下去,锦衣卫会越来越膨胀了。”朱元璋提醒道。

“暂时的,主要是现在可用的人才太少了。”朱雄英感叹。

“过了这次科举就好了。”

朱雄英不置可否,“您又不是不知道,那帮人能用的没几个,他们从根子上就是有问题的。能中途改变,并突破自我认知局限的人,少之又少。”

这句话,让罗贯中和道衍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他们彼此都知道,自己是那少之又少中的一个。

“你太小看你爷爷我了。”朱元璋乐了,“这些新晋的翰林待诏,你爹不是用得挺好吗?”

“那是因为当下财政部要面对的问题,多半只涉及到了一些技术层面的事而已。以后若是涉及到了国家财政政策的大是大非问题时,他们会怎么选择我不用猜都能想到。更何况,这种技术培养虽然已经有了成效,但在很多人的眼里,包括宋讷在内,都认为这种方式是离经叛道的。”

朱雄英总体上还是无法信任这个群体,所以他在人才选拔问题上的下一步着力点,还是在锦衣卫的内部学校上,这所学校当然不会只收锦衣卫子弟。军户,匠户,勋贵,宗室,甚至包括灶户,这些阶层的子弟才是他培养人才的基础摇篮。

“离经叛道与否不是他说了算的。”朱元璋不屑地哼了一声,“这批学子能用两年培养出来,下一批再培养两年就好了,不行就四年。而且你已经帮咱准备好了人选。”

“这批科考的人吗?”

“你想扩大这次科考的上榜人数的想法是要出大问题的。”朱元璋直接了当地说道,“所以咱改了改,科考结束后,所有落榜的考生都进国子监学习。”

“陛下圣明啊!”道衍第一个说道。

罗贯中和朱标反应过来后,纷纷对这一方法称颂不已。

理解了这种做法的原因后,朱雄英也是苦笑,他真是没有自己的爷爷想得这么深,当初他只是单纯的想着借着这次的考试,看看能不能挖出一些思想上具有进步倾向的学子出来。但自己的爷爷已经想到了更深一层的办法,字面意义上的实现,天下人才尽入吾彀。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更进一步。”朱雄英提议道,“直接一杆子捅到底。”

“怎么个捅法?”朱元璋也来了兴趣。

“借着这次必然会有大批学子落榜的现实,宣布对科举制度的第一次改革。科举考试不再成为选拔官吏的标准,而是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标准。国子监内的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根据这次科考的内容,让国子监成为一个真正的官吏培训学校,为期四年,四年后,根据学子们的成绩,分配其进入相应的岗位。”

“看来你心心念念想推广的大学,比想象中要来得快。”朱标笑道。